如果將時間倒退到一年多以前,當朱高熾遭遇類似這般事情的時候,或許他真的會感到驚慌失措、亂了方寸。
要知道,當時他那老爹朱棣對他可是頗為不滿呢!
在朱棣眼中,朱高熾固然擁有著身為一名君主應有的氣度和風範,若是天下太平,由他來治理國家,成為一代明君倒也不是什麼難事。
然而,若逢亂世,以朱高熾的身體和能力,恐怕難以勝任統治江山之重任。
那時的朱高熾對此心知肚明,他深知朱棣內心深處其實更傾向於立二弟為繼承人。
隻是因自己父親的皇位得來方式並非完全名正言順,如果再讓自己的繼承者也去破壞既有的秩序,那麼必定會給後世子孫埋下無窮無盡的禍根。
此外,朝堂之上眾多的文臣大臣們紛紛表示對朱高熾的支持與擁護。
再者說,朱高熾還有個十分出色的大兒子——朱瞻基。
正因為朱瞻基的存在,所以朱棣才不得不在登基後的第三年,冊封朱高熾為太子,如此一來,將來這皇位方能順利地傳承至自己孫子之手。
但即便是看在了孫子朱瞻基的份上而分封朱高熾為太子,朱棣依舊把他留在了北平。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直到兒子朱瞻基意外獲得大機遇,朱棣經過深思熟慮,終於召迴遠在北平的朱高熾,並委之以重任。
在此之前,由於種種原因,朱棣與朱瞻基之間的關係並不十分親密。
自從朱棣結識朱吾能後,知道未來的曆史走向,逐漸了解到一些以往誤解的真相,從而對朱高熾產生了不小的改變,信任之情也隨之與日俱增。
加上朱吾能還向朱高熾傳授了一條處世之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受到點撥後的朱高熾,猶如醍醐灌頂,從此每當遇到難題或是棘手之事時,都會毫不猶豫地在第一時間向父親朱棣傾訴,誠懇地請求他給予指點和援助。
如此一來二去,父子倆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再加上徐皇後以及太子妃等人在其中巧妙周旋、積極協調,還有朱瞻基時不時地從中穿針引線、推波助瀾,使得整個局麵愈發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朱棣並未像曆史上那樣,對朱高熾打壓和遏製,反而給予了他更多展示才華和能力的機會。
朱高熾想著,前段時間自己忙得不可開交,他不禁心生感慨,既然禁足,倒不如趁此機會,好好歇息調養一番。
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嘛,如果因為過度勞累而導致健康受損,將來就算能夠登上皇位又如何?
難道真要像傳說中的那般,僅僅當個在位不過短短十個月的短命皇帝嗎?
想到此處,朱高熾越發堅定了休養生息的決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隻見太子妃輕揮玉手,幾名宮人便魚貫而入,每個人手中皆捧著厚厚的一摞賬本。
太子妃朱唇輕啟道:“這些是店鋪、酒樓、玻璃廠以及水泥廠等產業的賬冊,前幾日瞧著你心情不佳,本宮也就由著你偷個懶兒,好生歇息了幾日。如今你也歇夠啦,趕緊打起精神來,給本宮麻溜地把活幹咯!”
朱高熾聞言,不禁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我幹活?那你又當如何?”
太子妃微微一笑,理所當然地應道:“咱們可是夫妻啊,本宮身為你的妻子,自當與你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朱高熾轉頭看向張妍麵前擺放著的水果和點心,再瞅瞅她正拿著 ipad 聚精會神地閱讀電子書的模樣,他憤憤地說道:“這便是你口中所說的同甘共苦?”
張妍抬起頭,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道:“若不是因你遭了禁足之罰,本宮原本還能陪著母後一同探討新出的電視劇,或是上網玩玩有趣的遊戲呢。如今可好,啥都幹不成,隻能在此陪你,這難道不算陪你同甘共苦麼?”
聽太子妃這麼說,朱高熾有些無言以對,隻能翻閱起賬本來。
乾清宮。
朱棣正在批改奏折,一道身影匆匆入內,跪地並報道:“啟稟皇上,東宮屬官,太子親衛隊、神機營的一些官員皆已緝拿,請皇上下旨發落。”
說話之人乃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他畢恭畢敬地向朱棣稟報著。
朱棣麵沉似水,目光如炬般掃了紀綱一眼,淡淡地問道:“太子那邊有何反應?這幾日又都做了些何事?”
紀綱心中暗自一顫,小心翼翼地偷瞄了一下朱棣的臉色,隻覺得一股無形的威壓撲麵而來,令他不禁心生懼意。
他強打起精神,硬著頭皮將太子爺近日來的所作所為以及所言所語,一字不差地全盤托出。
紀綱原本料想:朱棣聽後定會雷霆大怒,畢竟這些事情當中或許有些是觸碰到了皇帝陛下的逆鱗。
而看到朱棣動怒,恰恰是他內心深處所期望見到的場景,紀綱可收了漢王朱高煦不少的好處。
可出乎紀綱意料的是,朱棣聽完之後不僅沒有絲毫動怒的跡象,反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這一笑,笑得紀綱心裏直發毛,一時間竟有些摸不著頭腦,完全猜不透這位帝王此刻究竟在想些什麼。
朱高熾的種種表現皆未出乎朱棣的預料之外。
自將長子從北平召迴金陵城以來,朱棣便敏銳地察覺到,在朱吾能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這位太子已然發生了微妙而顯著的變化。
如今的他,不僅和自己越來越親近,性格愈發顯得風趣幽默,而且似乎還深諳“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一淺顯卻又實用的處世之道。
對於朱高熾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朱棣都已習以為常,甚至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
迴想起太子妃責令朱高熾算賬的那一幕場景時,朱棣竟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陣暢快淋漓之感油然而生。
仿佛心中積壓已久的煩悶與壓力,都在此刻得到了釋放和舒緩一般。
以至於再次批閱那些堆積如山的奏折之時,朱棣竟然也不再像往常那樣感覺枯燥乏味、令人心生倦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