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沒其他辦法了麼。”巫馬心頭一沉,“不瞞您說,為了過來的路費,我已經掏空了家底,現在就算我想迴去,也實在是沒辦法了。”
他已經是破釜沉舟,來京的路費都是當了老娘的婚戒,一趟來迴,難道還要把虎皮褥子給賣了?
那馬彩娟當初的奉獻不就跟笑話一樣了嗎。
“沒辦法,巫馬同誌,國家有規定,我們就要執行。”副科長迴答的很幹脆,“不過你這個情況也的確有困難的地方。”
“這樣吧,班先不讓你上,不過戶口可以先遷到廠裏掛靠,先解決定量的問題。”
“你叔叔現在住的房子,租金在你上班前,先由廠裏墊付,等你上班發工資後在陸續扣除,你看怎麼樣。”
副科長的建議讓巫馬鬆了口氣,連連點頭道:“可以,太可以了,領導同誌,謝謝您。”
有了城市集體戶口,有定量,在城裏扛大包當窩脖巫馬也有信心撐過兩個月。
前文有述,自58年《戶口登記條例》頒布以後,城鄉二元化已然形成,居民分為農業戶口跟非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裏其實又分兩種,城市戶口以及城市集體戶口。
其實後世這種集體戶口也還存在,到外地上大學時,是可以選擇將學籍跟戶口一起遷在學校,這個就是集體戶口。
五、六十年代,這兩種戶口待遇差別不大,唯一的差別就在戶口掛靠地,比如城市戶口必須要在城裏有房,而集體戶口就如巫馬此時,沒有具體房產,戶口隻能掛靠在軋鋼廠。
這種戶口跟隨工作變動而變動,如果工作關係在軋鋼廠那麼自然沒問題,如果因為意外被開除或辭職,導致工作關係不在軋鋼廠,那麼戶口關係就會被軋鋼廠清理出去,戶口自然而然再次變成農業戶口,是要被遣返原籍的。
而矛盾之處就在於此,想靠一份工作把戶口變成真正的城市戶口就需要房產掛靠,但目前房屋根本不允許私人買賣,死胡同了屬於。
建國初期,國家是承認私人住房的,甚至鼓勵私人新建,隻是嚴格限製投機罷了。
待到58年以後就跟以前不同,社會主義改造後,‘一大二公’思想深入住宅建設與分配領域,住房私有被徹底否定,代之以泛福利住房政策,由公私並舉轉為公家統建。
所謂泛福利政策就是目前正在實施的租房策略,房產是國家資產,由街道辦等政府單位統一管理,對外承租的也都是對公單位,私人想要租房,想都別想。
房租呢一般是個人承擔一部分,單位承擔一部分,每個月在工資裏扣除,正常也就是在兩三塊錢左右。
換句話說,58年以前買到房的,或者祖上本就有房產的,戶口本有掛靠的就是城市戶口。
靠著上班,單位承租分房的,那就是城市集體戶口,這些房子都是國家的,並不會讓人掛靠。
一直得到78年以後,泛福利房政策改革後,房產才由公有慢慢轉為私有,這些工人才變成真正的城市戶口。
巫馬很知足,這位副科長已經幫很大忙了,如果廠裏不把他的戶口遷到廠裏掛靠的啊,湊不齊迴去路費的他,怕是要被當成‘盲流’遣返了。
暫時辦理不了入職,副科長就寫了一份材料,蓋完章後交給巫馬,讓他先去派出所遷一下戶口,然後找街道辦,入住巫泰以前的屋子。
人生地不熟,又沒錢找黃包車,巫馬隻好一邊問路一邊走,派出所遷完戶籍後,又拿著證明到街道辦辦糧本、副食品本之類的,這一通忙活,直到人家街道辦快下班才算處理妥當。
好在這會幹部大多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哪怕已經下班,還是安排了一個工作人員帶著巫馬前往巫泰以前的居所,避免了他剛到京城就露宿街頭。
街道辦算是軍管會退出曆史後的演變出來的一個部門,尤其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期間,街道辦更成為‘政社合一’的基層政權,職能邊界模糊,權利極大。
上到組織生產、下到定量發放;從生老病死,到招工結婚;反四舊、查特務、宣法製、查盲流,可以說從出生到死亡,事事都能跟他扯得上關係,完全可以看成以前封建時期的衙門。
現在是下班的點,路上人們川流不息,藍灰色的人群裏,工人們三三兩兩談笑而行,雖然臉上不免疲憊,但卻盡顯國家主人翁的精神。
隻可惜,工人們再有力量,也避免不了臉上的菜色,剛剛街道辦的人就跟巫馬解釋了,因為今年收成不好,定量隻能購買百分之七十五,像巫馬這樣還沒工作的城市居民,定量隻有27斤左右,重體力勞動者也才45斤上下,還得是粗、細糧夾雜的買。
看起來似乎不少,但要知道,這年頭副食品是極其稀少的,加上肚子裏沒有油水,人人都是大肚漢,想要吃飽,一頓幹個兩、三斤糧食根本沒有問題。
這還是在京城,有比較充足的物資配給,雖然減量,但起碼能夠買齊,換成其他如西北之類的地方,有定量都不一定能買得到糧食,餓死的都不在少數。
雖然少,不過巫馬已經很滿意,再少也比在農村強,起碼能吃口幹的不是。
很快,兩人就到了目的地。
“喏,巫馬同誌,這就是你叔叔住的地方,南鑼鼓巷95號。”工作人員指著麵前的四合院說道:“你叔就住在前院東廂房,帶著間耳房。”
“你也算運氣好,這院子一直是咱們街道的先進單位,軍管會時特批了‘紅星’的名字,以後在裏麵要好好跟街坊們相處,知道麼。”
“好的,沈同誌。”巫馬小雞啄米似的點頭,看著院子,對以後的生活充滿了期待,“我以後一定好好學習街坊們的優秀品德,追求進步,絕不會給‘紅星’的招牌上抹黑。”
瞧,紅星軋鋼廠,紅星四合院,一聽就知道裏麵人素質特高,一定都是助人為樂,道德高尚,民風淳樸,路不拾遺的好鄰居吧!
嗯,就是名字怪耳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