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設草原都司,大搞基建!!!
三天前,科爾沁餘部被徹底清剿,屍骨已掩埋,土層厚重,撒上青苗種子。
三天後,旌旗猶在,官兵整肅,但大明天子——朱由檢的眼中,早已不在戰後,而在萬裏之外。
他站在地勢最高處的帳臺上,望著遠方層層起伏的草原,良久無言。
王承恩靜立身後,不敢出聲。
片刻後,朱由檢緩緩道:
“這片地,從今往後,不叫漠南了。”
“此地,設‘草原都司’。”
王承恩怔了一下,隨後點頭:“陛下英明。”
但朱由檢眼神冷靜,繼續往下說的每一個字,都重得仿佛砸在草原上:
“草原都司,歸戶部建製,兵部調令,禮部兼管。”
“三司分權,不給任何一個人獨斷的餘地。”
“朕要在草原上,插下大明的根!”
王承恩終於聽出不同,驚道:
“陛下……您這是,要……‘屯墾兵治’?”
朱由檢負手而立,微微一笑:
“你以為朕打下這一地,是為了殺敵嗎?”
“殺人容易,殺心難。”
“真正能守住的,不是軍火,是人心。”
他轉身看向王承恩,語氣沉著如山:
“此地三十萬平方裏,一半牧場,一半鹽堿地。”
“北有馬場可育戰馬,南可耕地種豆。”
“朕要在此建三十個屯墾堡壘,一堡一軍一村。”
“讓百姓放羊,兵丁駐防,學校、傳教、典章並行。”
“十年之後,這裏若還能亂,那是朕的錯!”
王承恩目瞪口呆,久久無言。
而朱由檢,已經起筆草擬詔書。
【草原都司·政令草擬】
·設“草原都司”,總轄邊陲新地,屬於烏蘭塔拉(原科爾沁腹地)
·設都司正使一員,從二品。
·下轄三營六衛,軍事主將曹變蛟,鎮守北路、監護三城
·啟屯墾製度,授地一萬頃,分予戰功軍士與百姓遷徙者
·所設之“邊墾三策”:兵屯、商鎮、學養三策並行:
【兵屯】即軍士屯邊,有田可耕,戰則為兵,閑則為民
【商鎮】引中原富商至邊地,設市井以繁交易,草原之利不外流
【學養】·設“草原學院”,為都司直屬最高學堂。
·分三院:實學院、農技院、普文院
·實學院:開設數學、物理、機械製造、土木工程等基礎課程,選拔少年士子為將來大明工業之用
·農技院:教授養殖、育種、奶牛培育、防疫技術,致力於打造草原優質畜牧人才
·普文院:將年齡大但又渴望知識的人招收進去,快速培養。
同時朱由檢不忘在草原上大搞基建。
【基建】
·命戶部撥銀五千萬銀鈔,首批修建三條鐵路主幹道:
烏蘭塔拉—山西段(主運牛羊肉)
烏蘭塔拉—寧夏段(主運煤炭+糧食)
烏蘭塔拉—京師段(直通皇城,走貨兼走人)
·沿線設立五座倉儲中轉站,三十處屠宰車間,四十六座冷藏庫房
·屠宰車間建成後,日宰牛羊三千頭,日產牛肉五萬斤、羊肉兩萬斤,入庫冷藏後全國冷鏈運輸
·配合鐵路,設“禦膳冷鏈部”,將草原牛羊肉直運南北二十省百姓之餐桌
·所有牛羊肉封貼“漠南禦牧”,統一售價,公平定價,不得哄抬壓價
·同時設“民用冰庫”十座,供邊民免費使用,以防天氣驟變或牲畜疫病
為了避免過度放牧,朱由檢特地設立生態政策如下。
·草原不得濫牧,每牧場限牲畜數,不得毀林開荒
·草場每十裏設“養草亭”,有官員專責測草長、巡護區、養草地
·設“綠哨營”,專防牧民亂砍濫伐、火燒草原,違者鞭刑五十,罰牛十頭
·十年內,要讓草原水草豐茂、氣候迴暖,牛羊吃得飽,人才也長得壯
朱由檢寫到這裏,長舒一口氣,將整本詔令緩緩卷起,封入金筒,親手交給王承恩。
他目光一如既往地冷,卻也帶著一絲前所未有的自豪。
“從今日起,草原要歸我大明所治。”
“要從血地,長出麥苗;要從白骨,鋪出鐵路。”
“要讓孩子們走出帳篷,進學堂,開機器,寫公式,測風速,量土地。”
王承恩接過金筒,雙手抱著,忍不住咧嘴嘿嘿一笑:
“陛下您這政策……再過幾年,這草原怕不是要變成金山了啊!”
“奴才都想在這兒留地蓋屋子,放羊娶媳婦了!”
朱由檢聞言,輕斥一聲:“你也想做綠哨營的吧?”
王承恩打了個激靈,連忙躬身:“奴才不敢,奴才這就滾去送詔去!”
火光燒盡舊帳,金筒載著新詔。
從這一刻起,草原不再是戰地,而是一座巨大的實驗場,一場來自帝王與鋼鐵的文明改造計劃。
若十年後迴望今日,世人或許會說:
“這一年,大明的邊疆,有了真正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