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有了長足的進步,李永生不再糾結進山和係統的問題了,每天早上都會被強叔拍打一次,痛並快樂著。
白天練著長生訣還要給強叔換著花樣搞吃的,張靜怡把鴛鴦火鍋帶走了,見提起火鍋的時候強叔有些意動,李永生決定去趟平安鄉,正好過了給王爺送酒的時間了,八擔弓也需要更換弓弦。
年前的最後一個平安鄉大集了,秦月明讓二伯套上了牛車,拉著幾十壇子擔山酒和搬山酒,帶上自己的弓,額外拉了一壇子五十斤的擔山酒和一壇子五十斤的搬山酒,這是準備送給鐵匠老馮的。
趕最後一個年集的人很多,過了石橋,上了去平安鄉的公路,人頭攢動,見了二伯的車架都自覺的停下了,本來隻是想和二伯打個招唿,沒想到年輕的侯爺也在上麵,一些人都想跪下了。
李永生熱切的和鄉親們打著招唿,沒有半點侯爺的架子,牛車走得不快,還不如步行的鄉親們,但誰也沒有去超越牛車,自發的跟在後麵,與其說是敬畏,更不如說是對李永生的尊重。
大災之年,能賣點糧食辦點年貨,還能給孩子和自己扯塊布做件新衣服,這對百姓來說已經算得上是好年景了,當然,這一切都來源於一個年輕的侯爺。
平安鄉到了,不知是誰喊了一嗓子。
“青原縣侯到”。
路上和集市上密密麻麻的人群都跪下了,李永生站上了牛車。
“父老鄉親們,毋須多禮,大家快快請起”。
等鄉親們爬起來,李永生拱著手和大家打招唿,人群自覺的分流,讓出了寬闊的道路。
“二伯,趕緊走,先去鐵匠鋪”。
馮鐵匠像是聽到了消息,早早的恭候在了鐵匠鋪的外麵。
“見過侯爺”。
李永生笑著跳下了牛車。
“馮大哥,這麼客氣做啥?我是來求你辦事呢,來,這兩壇子酒是專門給你帶的,大牛,你幫著馮大哥搬進去”。
馮鐵匠樂開了花,笑得牙眼都看不見了。
“侯爺,難得你還記得老馮這口,快請進”。
李永生摘下弓遞給了馮鐵匠,掏出兩個銀元寶一起遞過去。
“我先去給王爺送酒,中午在那裏吃飯,你幫著改成十擔弓,另外,給我打造一個銅爐子,上次那個鴛鴦鍋也是你打的吧!這次不用打鴛鴦鍋了,直接打個圓鍋就行”。
“侯爺老弟放心,交給我了,爭取你走的時候就帶上”。
王府中門大開,李永生的身份不一樣了,接待自然不能同日而語。
李管家陪著一個年輕人站在府門口,不出意外,這應該是王爺的兒子,也就是被大伯偷了玉佩的年輕童生,或許現在已經是秀才了,等李永生跳下了牛車,李管家帶著年輕人向前。
“恭迎侯爺,侯爺,這是府上的大公子,王之渙,公子,這就是王爺天天念叨的永生侯爺”。
“永生兄弟,之渙有禮了”。
“永生見過王兄”。
這是和大伯稱兄道弟的人啊!按理說自己叫聲叔叔不為過,不過兩人都和大伯絕交了,自然要按照定海王的輩分論處。
二伯牛車自有李管家接引,送郡主一行迴來的阿城帶走了大牛,王之渙攜著李永生的手進府,被一個大男人抓著手,李永生多多少少有些不適應,甩開又不太禮貌,見王爺站在客廳門前等候,趕忙不著痕跡的抽出來,拱手行禮。
“永生見過王爺”。
“哈哈哈,永生,怎麼和本王還客氣上了,快來,品一品我弄的好茶,之渙,準備酒席,告訴阿城,一會兒把大牛兄弟也請過來”。
沒有請二伯,身份不對等,請過來二伯也不自在,但大牛不一樣,那是神秘高手的親傳弟子,就這身份,能秒殺大乾王朝的絕大多數勳貴。
“永生,靜怡那丫頭走了,是不是輕鬆多了,有沒有進山打獵,有好東西還得記得我呀”。
“王爺,說實話,我倒是想進山,郡主還沒走就想進了,但現在進不成了,強叔要對我和大牛強化訓練,等過了年再說吧!不過打的好東西還是優先給你送過來,錢可不能少呀”!
“哈哈哈,我和你一樣,窮的就剩錢了”。
李永生稍稍有些尷尬,一定是那個梁山臺給傳出來的。
“你這窮的就剩錢了成了百姓茶餘飯後定談資了,這話要是別人說,即使在千裏之外也會遭到彈劾,你不一樣,你的錢都花在了百姓身上,還是為了年長者,腦袋最硬的禦史也不敢說半個不字”。
王之渙給兩人倒上茶,李永生擋住了茶杯,感覺不太合適,王之渙比自己還大了五六歲,應該二十左右吧!
“永生,不用和犬子客氣,他要是有你一成的能耐,本王也不用這樣操心”。
“王爺不用謙虛,虎父無犬子,之渙大哥肯定也是在藏拙,永生能夠理解”。
誇人不如誇人孩子,王爺哈哈大笑,永生這話倒是不假,自己的孩子幾年考不上個秀才,可能麼?不過等下次再考就不需要了,自己有把握這個孩子能一飛衝天,畢竟他的兩個先生都不是一般人。
王之渙對李永生產生了很大的好感,壓抑太久了,有時候都感覺自己是個傻子,這個永生不簡單呀,也對,年紀輕輕能做到侯爺,怎麼可能會是簡單之輩。
“永生兄弟,謬讚了,之渙對永生兄弟的一係列發明和民生措施表示由衷的佩服”。
“好了,你們兩個年輕人不要互相吹捧了,之渙,你再去催一下後廚,今天我和永生侯爺好好喝一杯”。
和王爺天南海北的聊了一會,王之渙迴來了。
“父王,永生兄弟,酒宴備好了,現在過去吧”?
“永生,走,喝酒,之渙去叫上阿城和大牛”。
桌子很大,菜品擺的琳瑯滿目,李永生坐在王爺身邊,對麵坐著王之渙,阿城和大牛坐在另一側。
沒有太過重於禮儀,王爺很懂得把握氣氛,和平常家宴差不多,酒沒有停下,筷子也不讓放下,同樣是勳貴,李永生還是習慣自己家的家常便飯,當然碰上了這樣的山珍海味也不會客氣。
“永生,村子裏物資匱乏,我讓老李給你準備了一車東西,帶迴去給家人嚐嚐,給強叔做飯也可以做得豐富一些”。
“王爺,那永生就不和你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