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卯時,開始生火造飯,大軍用過早飯,全軍列陣,完善軍備。
辰時,朱雄英率領大軍距離脫脫不花部落一裏處,前方部落開始傳出吶喊聲,看來也先動手了。
朱雄英大喝一聲,“進攻!”
發完號令,還不忘給大軍加buff!
背嵬軍和北府軍猶如一支利箭,慢慢開始擴散,早有準備的瓦剌部,派出一支萬人大軍前來迎敵。
有準備的神機營,一輪就將這支大軍打得敗退,背嵬軍和北府軍沒有選擇利箭,手持兵器一波衝擊,直接將人清了九成。
後續的瓦剌騎兵見勢不妙,連忙跑迴部落,可這三支大軍不打算放過他們,直接追到對方營帳。
神機營將提前準備好的火藥,紛紛投放到對方騎兵密集處。
火藥裏麵的鐵珠、石子向四周飛去,原本因為潰敗而慌亂的瓦剌部族,開始出現踩踏,馬驚慌失措,開始四處亂竄。
背嵬軍和北府兵開始四處收割,瓦剌騎兵偶有反抗的,就會被神機營盯上,一時間瓦剌騎兵成片一樣倒下。
瓦剌騎兵開始後撤,潰敗在即,朱雄英見狀,看向一旁的李黎、高順,“該你們上了,從側翼進攻,對方已是敗軍,注意臨死反撲。”
李黎、高順拱手,“遵命,將軍!”說完率領麾下娘子軍、陷陣營從側翼進攻。
對於對方能這麼快潰敗,絲毫不感覺意外,對方加一起隻有三十萬精銳,他們這邊,卻有三十多萬。
他們共兵分四路,一路也先,一路阿喇知院,一路木華黎。
瓦剌騎兵的最大優勢是速度,來去如風,可現在被人堵在部落裏打,根本發揮不出自身優點,還要顧及自己部落,畏首畏尾!
一個時辰後!
也先派人傳信,鳴金收兵!
朱雄英暗自思索,這次給脫脫不花的打擊很大,想來他會“懂事”的將百姓送迴來,聲音夾雜文氣,傳遍四方,“收兵!”
開始打掃戰場,攻下來大片脫脫不花領地,大軍收攏,直接據為己有!
……
兩個時辰後!
脫脫不花大帳!
幾人麵色沉重,臉上髒兮兮的,看起來很狼狽,其中還有一個纏上了布條,顯然受傷不輕。
手下開始向幾位首領,講述今日戰損,“大汗,對陣也先,我們損失兩萬多,對方也差不多。”
“對陣阿喇知院部,我們損失不到兩萬,還有一個新部落,居然讓我們損失三萬人,對方隻有兩萬人,英勇善戰,幹淨利落,裝備精良,有點像我們傳說中的那支隊伍。”
脫脫不花和兀良哈首領對視一眼,疑惑的看向手下,“傳說中的隊伍?”
手下凝重的點點頭,“就是成吉思汗組建的那支,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
(手下稱唿成吉思汗是沒有問題的,通常部落稱唿自己領導者為汗,成吉思汗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強盛偉大的君主,或者擁有四海的強大者!也有天賜大汗的意思,所以,沒有不敬的意思!)
手下接著說:“萬幸的是,這支隊伍隻有兩萬人。”
這話裏的意思很明顯,兩萬人的戰鬥力,跟也先十五萬戰鬥力一樣,要是人多的話,那就不用打了。
可實際上是不一樣的,防範也先的大軍,在十萬左右,雙方的戰鬥都是點到為止,沒有拚命,抵禦新部落的隻有三萬人。
脫脫不花雖然對於傷亡太大有些意外,不過,戰爭就是如此,目前損失雖然較大,還屬於可控範圍,對麵遲遲占不到便宜,慢慢就會撤去。
手下看著另一條線的戰損,臉色難看至極,張了張嘴,卻什麼都沒說出來。
他的異樣,引的在場眾人的注意,脫脫不花嚴厲斥責了一句,“猶猶豫豫的幹什麼嗎?身為我大元的勇士,有什麼不能說的?”
聽到大汗的訓斥,也不再猶豫,“大汗,對戰大慶英國公,我們隻逃迴來三萬多人。”
此言一出,瞬間鴉雀無聲,他們同樣兵分四路,防守也先,安排十萬精銳,對於木華黎這個新部落,派遣三萬人馬,全軍覆沒。
針對阿喇知院部,安排七萬精銳來抵禦,他們對於大慶這支大軍,已經很慎重了,清楚對方戰力驚人,安排十萬人防守!
這個結果讓他們很難接受,從戰略意義上來講,他們損失過重,會在接下來的時間,漸漸的失去抵抗能力。
今日一天就損失十三萬人,這後麵的仗根本沒法打,要是守城戰還能掙紮一下,可惜這是部落之間的戰爭。
哪怕再笨的人都知道,剩餘人數雖然不少,即便明日守住了,後日呢?
大帳內,所有人的目光,看向坐在上首處的脫脫不花,他們都在等他做決定,氣氛壓抑。
脫脫不花臉色變化,如果安排明日作戰的話,針對木華黎的新部落,在派遣四萬人就沒意義了,最少也需要五萬,並且隻是防守!
剩餘的十二萬人,難道全用來防守大慶英國公嗎?先不說能不能守住,也先和阿喇知院部難道不需要派人嗎?
若是將這十二萬人分兵三路,這十二萬都不會堅持一個時辰,就會全軍覆沒,脫脫不花頓時急火攻心,差點暈倒。
兀良哈首領見狀,趕緊一把接住脫脫不花,大喊一聲,“快來人!”
脫脫不花反手抓向兀良哈首領的胳膊,連忙說道:“我沒事,不用喊人!”
眾人見狀,確認脫脫不花真的沒事,也不再堅持。
當務之急,需要想出解決辦法,眾人不由的想起昨日那封信,猶豫了一下,“大汗,昨日的那封信?”之後的話並沒有往下說!
所有人都知道他想表達什麼,脫脫不花此時也反應過來了。
思緒開始取舍,不如就將漢民還給大慶英國公,讓他退出這場戰爭。
脫脫不花目光投向眾人,“昨日的信,大家都清楚,不如就將漢民還給他們,解決當前大敵,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沉思了一會兒,低聲說道:“我等同意了!”
朱雄英的信寫的已經很清楚了,若是等他親自來迎接,那將不封刀,部落不問老幼,皆斬!
這在喜歡屠城的蒙古,都是相當炸裂的存在,以草原上的規矩,低於車輪的不殺,朱雄英則一點忌諱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