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推恩令的原型
“很難吧?”
“文景之治是地主階級的狂歡,大量的土地被兼並產生了大量的佃農。”
“之前在舞臺劇上已經表演了什麼是佃農,心善的黃老爺麵對窮苦的底層老百姓隻收了一年4成的稅。”
“哪怕麵對朝廷增加田地稅,心善的黃老爺也隻是變成了收5成的稅。”
“迫使佃農全家老少挨餓,為了活命自然而然會去找豪強借糧食。”
“豪強就可以借高利貸糧食給佃農,佃農無力償還債務。”
“豪強也知道佃農還不清債務,隻要佃農一直欠著自己的錢和糧食就好。”
“以後佃農想要離開,那麼離開之前必須得還清債務。”
“這也是一筆額外的收入。”
“黃老爺還真的心善啊!”
這還心善的鬼啊!這不是叫人永世不得翻身,子子孫孫當豪強的佃農,一位年輕的觀眾站起,道:“老師,這些東西是真的嗎?這也太殘酷了吧!”
葉楓摸了摸下巴,道:“嗯,殘酷嗎?一點都不殘酷這些都是真實例子。”
“這個血淋淋記錄在人民軍隊解放戰爭的檔案裏麵,我隻是從其中稍微列舉了一個不殘酷的例子。”
聞言,這還是當年的例子,觀眾好奇道:“當真嗎?”
葉楓笑道:“真的,在194幾年的中華大地上上演過別出心裁的演講。”
“麵對幾百上千人的演講,演講人要麼像希特勒那樣激情,富有情緒感染力能夠引起觀眾情緒。”
“能夠站在幾百上千人的舞臺之上演講,演講人身份必定不一般地位相對較高。”
“而那一次演講的演講人身份是俘虜,是被強行捉去當兵的人,他們站在講臺上去講自己的人生。”
“訴說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血和淚。”
“而臺下幾百上千人都和他有的一樣的經曆。”
“每一個人都可以上臺去講述自己的人生,哭泣的講述從小到大發生在身上的苦難。”
“講完之後沒有一個人不痛哭。”
“等到他們恢複之後,政委再去講要如何去改變自己,為什麼我們身上有這麼多苦難。”
“我們的目的是什麼,你們不應該受到這麼多苦難等等。”
“這就是當年人民子弟兵對俘虜的思想改革,由他們自己去改變自己的人生徹底脫胎換骨,成為驍勇的人民子弟兵。”
真牛逼啊!居然能想到這種辦法,觀眾席上也不少人發出了震驚,每一個人士兵都有目標願意去奮鬥,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也會在戰場上拚命。
這種團結一心而爆發出來的力量,注定能夠改天換地。
想到這個辦法的絕對是鬼才。
“真厲害啊!建立華夏的那個團隊到底有多少能人啊!”
“這種匯聚軍心的辦法,讓士兵拋棄天南海北的不同,讓每一位士兵都知道做這件事情的意義。”
“這件事情和自己,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後代息息相關。”劉邦感慨著,這種匯聚人心的辦法想都不敢想。
因為,士兵一旦知道了苦難來源於將領的壓榨,上層的剝削勢勢必會將滿腔的怒火發泄在那些人身上。
劉邦都不敢想一群憤怒到了極致的士兵會爆發怎麼的力量。
那些人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葉楓:這就是政委的實力。
葉楓繼續道:“漢文帝的政策減輕了豪強的負擔,但沒有減輕那些佃農的負擔。”
“這就讓豪強越來越有錢,有錢那就去買土地讓更多的人成為他的佃農。”
“如同循環,豪強越來越有錢。”
“買的田地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佃農接受豪強的壓榨。”
“加上貨幣政策,官員腐敗,將鹽鐵不再收為國營等等政策。”
“這就導致漢文帝一朝,豪強越來越有錢,老百姓越來越沒有錢。”
“文景之治可以算是諸侯王,功臣後代,豪強的盛世了。”
“這就是漢武帝要麵對的問題了。”
葉楓走下臺,對著觀眾問道:“大家對漢武帝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觀眾:“對匈奴爆發戰爭,打出來漢家皇朝的尊嚴。”
“窮兵黷武,天下戶口減半。”
“重用衛青,霍去病等人,暴打匈奴。”
葉楓:“看來武帝不愧為武帝,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戰爭,不停的發動戰爭。”
“首先,我們要明白戰爭玩的是就人和錢,劉徹想要打仗必須要搞錢,搞錢和搞人是劉徹的第一目標。”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沒有錢劉徹還想發動戰爭洗洗睡吧?”
“沒有人,劉徹有錢也沒用,沒人打什麼。”
“武帝時期,西漢最有錢的人莫過於諸侯王,功臣後代和豪強了。”
“其中諸侯王最可惡,他們能夠威脅到劉徹的地位,掌握西漢大量的土地,人口,金錢。”
“想要打仗,必須解決這些人。”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明朝的那些藩王,明朝的藩王如同被圈養的豬。”
“大藩王吃的肥頭大耳,落魄的藩王不如狗。”
“怎麼樣對付這些諸侯王,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劉徹最有名的戰績之一。”
“被人稱為千古四大陽謀之一,大名鼎鼎的推恩令。”
“而推恩令其實是漢文帝對付諸侯王的手段的延續。”
葉楓此話一出,一些觀眾頗為不解,道:“推案令不是主父偃提出來的嗎?這怎麼能扯上漢文帝。”
“對啊!推恩令不是一直來都是漢武帝的標配。”
葉楓:“推恩令就是郡縣製改變而來,推恩令能夠在漢武帝一朝如此適用,必然是有人幫他檢驗了功能。”
“才會被漢武帝推廣到全國。”
“漢文帝當上皇帝不久之後,有一個書生找到了漢文帝,他的名字叫賈誼。”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這首詩感慨賈誼懷才不遇,皇帝不關心蒼生反而關心鬼神。”
“這可能是大多數人對於賈誼的第一印象了。”
“現實不是這樣,賈誼這個人非常頭鐵很容易得罪人,是漢文帝的第一軍師。”
“平生最喜歡的事情向漢文帝瘋狂提建議,而推恩令的前身就是賈誼獻給漢文帝的建議。”
“最後被漢文帝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