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你說黃兄弟說的是真的嗎?”
三人到現在都還沒迴過神來。
同時又對黃軒有了全新的認知。
黃兄弟表麵上看起來和善,好說話,沒想到內心這麼……,陰暗、狠辣!
一想到黃軒說的那些話,幾人忍不住渾身打了個哆嗦。
幸好他不是異族,幸好他對大明,對老朱一家人都不錯。
要不,大明特定玩完。
朱棣沉默了一會兒,開口道:“我看黃哥說的好像不像假的,況且這毒計說不定真能讓咱們帶著一萬人滅了那倭國!”
朱樉提醒道:“雖然爹隻讓咱們帶一萬兵卒,想要養活這一萬兵卒,民夫夥夫什麼最少要四五萬人,朝廷又沒有海船,怎麼去到那倭國?”
“朝廷沒有海船,不代表大明沒有,要不那些海上走私的怎麼來的?”
朱棡繼續道:“還有,咱們此次出征不帶民夫,以戰養戰同樣能打!”
三人又沉默一會兒,朱棡開口道:“稍後咱們就去挑選禁軍,然後讓大哥給爹說一下,多給幾日的準備時間。”
“在黃兄弟把東西拿過來給禁軍全部打了那什麼疫苗後,再出發。”
朱樉像似想到什麼,搶著說道:“先說,那什麼無人機,我負責操作,你倆可不許跟我搶!”
朱棡聞言不服,立馬反駁道:“憑啥啊,我還想玩那無人機呢!”
朱樉挽起袖子,露出裏麵的二頭肌:“憑啥?憑我是你們的哥,咋了,你還想跟我練練?”
朱棡自然是打不過朱樉,隻能悶不作聲,臉上不服氣的表情,任誰都能看得出來。
朱樉根本就不理會朱棡,而是看向朱棣,見他眉頭緊皺,問道:“老四,你在想什麼?”
朱棣擺了擺手,道:“我在想,黃哥給咱們買的山地越野摩托車,咱們幾天時間內,真的能學會嗎?”
朱樉絲毫不在意道:“哪有什麼難的?咱們三人不是都會騎馬嗎?這什麼摩托車難道比騎馬還難?”
“不過……,老四,你說這事咱們要給爹說說嗎?”朱樉有些擔憂的說道:“畢竟爹隻讓我們滅掉蒲家,驅除倭寇,咱們這一下子幹到倭寇老窩去了。”
朱棡哼了一聲,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隻要咱們拿下倭國,從什麼銀山弄一批銀礦石迴來,想來爹高興都來不及,怎麼會懲罰咱們幾個?”
……
“老張,走走走,咱們去瞧鬧熱!”
一力工老漢朝著街邊圍坐在一起的人群喊道。
“李老頭,你一驚一乍的作甚,今日又有什麼鬧熱可瞧?”
人群一陣哄然大笑,其中一個個子矮小的農家漢子站起身來:“一會兒還要去杜員外家搬東西,看什麼熱鬧。”
來人也不惱,隻是繼續說道:“聽說新開了一個什麼煤爐鋪子,那煤餅可以用來生火做飯,冬日裏還可以用來取暖。”
“這也算什麼熱鬧?大家平日不都是用煤渣做飯的嗎?”
他們這群人,都是附近村子的漢子。
自從路引的放開,一些佃農就跑到城裏來做工。
反正都沒有土地,給地主做工跟給城裏有錢人做工沒什麼區別。
並且,城裏的老爺可比鄉下的老爺出手闊綽多了。
偶爾還能得到東家的賞賜!
慢慢的,進城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太遠了的人群,隻得在城中租房度日。
他們可舍不得花十個銅板去買什麼一捆柴火,那五個銅板一大堆的煤渣才是他們選擇的目標。
隻是這煤渣有毒,眾人隻得在屋外做飯,一遇到雨就歇菜,隻能餓肚子。
所以,大家聽到說什麼煤餅,根本就不感興趣。
“你們懂甚?”
“這煤餅可跟咱們用的煤渣不一樣!”李老頭幹脆也擠在人群,盤腿坐了下來,兩眼冒光:“昨兒王鐵匠家婆娘買了一個鐵皮筒子跟十塊煤餅。”
“煤餅就擱在鐵皮筒子裏燒,一家人睡覺時,竟忘了把鐵皮筒子給拿出去。結果今日早晨起床才發現。睡了一晚,竟沒嗆著人!”
蹲在一旁的趙瘸子嗤笑一聲,露出半截黃牙:“吹牛皮也得沾點泥星子!煤渣誰敢拿進屋子裏去燒?並且煙味那麼刺鼻,王鐵匠一家都聞不著?”
李老頭聞言也不惱,隻是笑著說道:“聽說那煤餅無煙無毒,一天做飯就燒個兩三塊,想要保持爐子火不熄滅,往裏麵加個四五個就成。要不,我也不會叫老張去瞧熱鬧。”
“一天燒兩三塊?”
眾人不信。
恰在此時,一個與大家相熟的漢子從街頭走了過來。
那漢子挑著扁擔。
扁擔的一頭是籮筐,另一頭卻是大家從未見過的東西。
人群中有人跟那漢子打著招唿。問道:“陳二狗,你挑著的是什麼?”
“這個啊,這是煤爐子跟蜂窩煤!”陳二狗見有人給自己打招唿,幹脆挑著擔子走了過去。
眾人聞言,紛紛側目看了過來。
剛剛他們才說煤餅什麼的,沒想到下一刻就見到實物了。
“這就是煤餅?”有人不嫌髒,直接從籮筐中拿起一個黑球:“這煤餅為什麼都有洞?”
眾人也好奇,不懂煤餅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是為了省出中間那一點點的煤渣?
“二狗,這是你買的?”
陳二狗點了點頭道:“是啊,我看好多人買,我也跟著買了。”
又有人開口問道:“這東西貴嗎?”
“還好!”陳二狗撓了撓頭,道:“煤爐子五十文一個,這蜂窩煤現在做活動,隻要一文錢就能買兩個。”
“五十文?”
眾人嘖嘖的咂著嘴。
五十文,都抵得上大半個月的工錢了,活不多的時候,甚至一個月都賺不了五十文。
花這麼多錢,買一個煤爐子。這不是腦袋燒壞了嗎?
“哈哈,家裏人多,我覺得用這爐子做飯還挺合適的。”
陳二狗一家人都跑應天府來了,他可不像眼前這群單身漢。
“我聽那掌櫃的說,冬天把這爐子放房間中,暖和得不得了。”陳二狗從旁邊幾人手中把蜂窩煤奪了下來,放進籮筐:“我家還有兩個孫子,這冬天實在太冷,用這個煤爐子取暖挺好的。”
說完,成二狗不再理會眾人,挑起扁擔就往家走去。
眾人雖覺得新奇,但沒有一人有購買的想法。
不過,這煤爐子,他們可都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