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既然東瀛方麵願意應承,那麼我們就另擇吉日,立下契約,來一場對決!”
“遵命!”
事情發展至此,建川次郎已無路可退,他的眼神裏充滿了閃爍的光芒。
“今日朝堂上貴國的表現,我已是見證。”
“隻希望到時候,貴方不要出爾反爾!”
用十座城池作為賭注,實在太大了!
七皇子趙錚如此草率地決定,確實讓人意想不到。
然而大局已定,旁人也無法再多說什麼。
“既然皇上已經首肯此事,那麼現在也該明確一下具體的比賽內容。”李牧用一種低沉的聲音提議道。
趙禎微微頷首,隨後詢問在場眾人意見。“各位大臣們,對於這場競爭,你們有何見解?”
“日本太子殿下,你又有何高見呢?”
此刻,建川次郎思緒紛飛,眼前這樁賭博涉及的影響遠超他最初的設想!
最初一心想要報複趙錚的念頭,在此刻顯得尤為迫切,令他不得不迅速調整心態,內心焦慮不已。
這場較量無論如何都不能輸!
必須選擇一種絕對優勢的比賽項目!
“微臣有一個建議!”李牧上前一步,平靜地說。
“或許可以比較兵法策略!”
“此次賭博關係兩國命運安危,普通的方式肯定無法說服民心。”
“通過軍事比武與策略分析,則能充分展現雙方實力對比,並且模擬戰場實況進行對抗。”
“這樣得出的結果既具公信力又少爭議……”
此番言論邏輯清晰,態度誠懇。
但這並沒有緩解楚遂良和羅昶等人的憂慮。兵法比試顯然需要在校場上展開正麵交鋒。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挑戰意義重大!
獲勝能夠提振士氣,促進接下來同柔然族之間的戰鬥;失敗則可能動搖人心,產生嚴重後果。
來自東瀛代表團隨行護佑太子的衛隊,必定是經過嚴格挑選後的精銳力量。
相比之下,再看這邊趙錚的情形……
楚遂良與羅昶目光落在七皇子身上時,眼中盡顯無奈。
雖然趙錚確曾在北疆屢建奇功,但他手下那支得力部隊並不在京師駐紮。
京畿地區現有兵力恐怕難以全力以赴配合比賽。
\"右丞相、定國公兩位大人,對於李太傅提出的意見是否有其他看法?\"
左相周湯趁機問道,試圖推動事情進展。
這次賭賽畢竟涉及到了整個國家的未來走向,在戰場上以真實演練的形式進行評判顯然是最公正合理的方案。
楚遂良思索片刻後進言,“依臣之見,在軍事情報及布陣策略層麵若能給予我國更多靈活性,即指派經驗豐富的將領參與而不是直接由皇七子本人……”
“怎麼能這樣?”
建川次郎立即反駁,目光中流露出不滿。
“本次對決應該限定在你我的範圍內完成,這才是我們之間應當有的方式!”
對他們而言,這種比試形式無疑是極為有利的,因為他們帶來了精英部隊,並不相信趙錚會占據上風。
見此情景,楚遂良隻能長歎一口氣,意識到當前形勢對其極為不利。
“就比兵法論戰吧!”
趙錚聳聳肩,表現得很平淡。
聽到這話後,楚遂良等人均搖了搖頭,心中不免生出幾分失望。
原本對皇七子處理柔然威脅時展現出的能力抱有極大期望,在這般攸關國家命運的大事麵前,竟然表現出如此輕率態度。
龍椅之上,趙禎的眼神深邃莫測,讓人無法猜透他的心思。
目前的情勢已經確定,他深深地注視了趙錚片刻。
“準奏!”
“具體比試的時間,再行商議!”
這次軍事辯論,並不隻是決定大胤與東瀛之間的問題那麼簡單。
現今麵對柔然的挑戰,朝廷亦需要一次提振士氣的勝仗。
一切就此落定,楚遂良等人心中皆是長長的歎息。
這場論辯從開始就對趙錚不利。
想獲勝,談何容易?
“七殿下!”
李牧此時笑顏相對地對著趙錚,眼神中透露著濃厚的意味。
“還望殿下遊刃有餘地準備!”
“那時,我們都在翹首期盼您能增強我國聲威!”
李牧臉上的笑意溫暖,言辭間聽不出什麼破綻。
在李牧背後,趙琙以冷笑的目光看著趙錚,內心充滿了得意。
趙錚啊趙錚,明明有更好的路不走卻非要踏入陷阱。
假如在這次比賽中獲勝,對他們的影響也有限。
不過也就是能讓趙錚獲得些許名聲而已。
但對於這種情況,他們並非完全沒有對策。
但如果失敗的話……
那未來的日子,趙錚就要自己好好考慮結局了!
“那就感謝太師美意了!”
趙錚仿佛沒有察覺到李牧話語中隱藏的意思,依舊滿臉笑容。
增強國家威望?
既然如此,那就如君所願!
羅昶和楚遂良等人憂心忡忡,再次長歎一聲。
他們都感到有些難以正視此刻的趙錚。
這個賭局所帶來的風險實在是太高了!
趙錚畢竟太過年輕,行事之前沒有想過可能產生的後果。
一旦失敗,恐怕便再無翻盤機會!
趙錚隻是輕聳肩膀,並不為幾人的擔憂作出迴應。
現在唯有實際行動才能證明一切!
而對於那位建川次郎而言……
趙錚嘴角泛起了不易察覺的一抹笑意,他已經拋出了誘人的條件,就等著對方主動上鉤了!
這樣一個小小的日本皇族成員,竟然還妄圖要求其天皇父親批準婚事?
你也太過於自不量力了吧!
朝堂之中,官員們仍在激烈地討論國政事務。
趙錚悄悄看向坐在龍位上的皇帝父親,猜想他安排自己參與早朝或許是出於考驗。
然而,在當前局勢緊張的關鍵時刻,此次辯論恰巧可用於收攏民心。
如果連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都對付不來,又怎能對抗強大的柔然勢力呢?
一次冗長的朝廷會議終告結束。
群臣高唿萬歲後各自退場。
趙錚環視四周,未同羅昶和楚遂良打招唿便默默離去。
而李牧與周湯並排行走,彼此交換了一個平淡的眼神。
既然趙錚同建川次郎的賭約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為何不用此良機,落井下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