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眾位大臣的臉色齊變,驚愕不已。
這的確是一個讓大胤國難以忽視的難題。
糧草已被焚毀,重新籌集需要的物資將耗費無數財力。
而且,國庫中未必有足夠的銀兩支持這項開銷!
真是雪上加霜!
李牧眼中閃過一絲微光,穩步上前。
“柔然的太子殿下,你們提出的要求實在太過苛刻。”
“你們應該清楚,兩國並未真正交戰,我國也未曾敗給你們……”
他一臉正義,聲音響亮而堅定。
“若想與我大胤議和,你們的條件必須做出改變!”
言罷,身後的眾多大臣紛紛點頭稱是。
太師所言甚是合理。
當前情況下,大胤並不適合直接迎戰柔然,若能以較小的代價換來長久和平,自然再好不過。
趙錚淡淡地瞥了一眼李牧,嘴角帶著一絲冷笑。
李牧和阮誌南二人簡直是在唱雙簧!
似乎在這種情勢下,議和成為了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即便是因此要付出巨大代價,也不得不為之。
唯一可行的便是設法將這些代價降至最低……
李牧環視四周的大臣們,目光在羅昶和楚遂良兩人身上稍作停留。
隨後他又撫著胡須笑了一聲。
眼前的局勢複雜棘手,縱使羅昶和楚遂良這兩個老狐貍,亦難輕易處理!
“贛州一地,並非全部深入你國境內!”
“然而你方要求每年賠償不低於百萬銀兩,數額實在過高。”
他緩緩開口,已經準備開始與阮誌南進行談判了。
“關於東瀛歸附的事情……”
李牧的眼神冷了下來,看向趙錚。
“全部因為七殿下而起!”
“所以咱們後續完全可以再進行商榷一番。”
這句話說的讓整個朝堂的人都麵麵相覷。
當時,所有人都說他立了不世之功!
可是現在,卻讓人覺得一切都是他的錯!
羅昶和楚遂良眉頭緊鎖。
他們擔心的看了看趙錚。
不知道他能不能躲過這條老狐貍的陷阱。
反觀趙錚此時卻是神情淡定隻見他斜睨著李牧。
“太師是否認為這個金鑾寶殿隻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地方?”
“還是說,您的意見就足以代表大胤的決策?”
這話可是有點誅心了!
明裏暗裏的表達出李牧有些越界了!
“陛下,臣不知您指的是什麼?”
李牧皺了皺眉。
趙錚的話意思就是李牧如今將金鑾殿當作一言堂,暗指他專權獨斷!
趙錚冷冷一笑繼續質問道:
“陛下尚且未發表意見,你怎麼就先行與柔然太子商談起了議和事宜?”
李牧輕笑一聲。
“臣一切都是為了江山社稷考慮!”
“如果能用較小代價換取天下太平,避免將士與平民無辜犧牲,才是萬民之福!”
李牧也是見招拆招。
完全不給趙錚機會。
而且他說的也沒錯。
每次戰火燃燒,都消耗巨大資源。
比起連年征戰帶來的損失,略微付出些代價以求兩國和諧顯然更為穩妥。
羅昶和楚遂良神色凝重,他們對李牧的觀點並不完全認同。
可是眼下情況確實有所不同。
糧草受損,如何應對外敵入侵?
這才是擺在眼前的最大挑戰。
但趙錚臉上卻充滿了毫不掩飾的嘲諷!
“太師啊,真不知道該說你是眼光短淺,還是賣國圖存!”
“嗯?”
李牧臉色再度一沉。
趙錚不再理會李牧,目光轉向阮誌南。
難道柔然後麵隱藏的目的,他會看不出來嗎?
贛州位置雖遠,但地形極具戰略價值。
特別在應對柔然威脅時,這裏得天獨厚,可作為抵禦外敵的一道堅固防線!
一旦失去了贛州,柔然軍隊就可以直搗大胤的核心地區。
此外,對柔然的物資賠償不過是個借口罷了!
每年向柔然輸送銀兩不僅損傷國家尊嚴,
更會使柔然有能力擴充其軍力。
敵人愈發壯大之時,正是我大胤逐漸衰弱之日。
到時候,柔然怎會放過這一絕佳機會?
趙錚言辭堅定,目光掠過眾臣。
最終柔然不會滿足於談判,而是全麵侵襲!
聽完這番話,在場諸位大臣皆皺眉沉思,顯然這些隱患不可忽視。
楚遂良撫須,點頭讚賞。能夠如此透徹分析兩國形勢,足見趙錚見解不凡。
高坐之上的趙禎也微點頭表示認同,目光中多了一份欣賞。
而趙錚卻沒注意這些,挑釁地挑了挑眉毛看向李牧。
“太師,你們仍舊沉浸在自我欺騙之中嗎?”
“真把那蓄意挑起爭端的柔然當作善類看待嗎?”
他毫不顧及李牧難堪的表情,言語間充滿嘲諷之意。
至於東瀛歸順之事,純屬我朝內政,何時輪到旁人指指點點了呢?
麵對此等境況,李牧感到憋屈至極,幾位老謀深算之人並未馬上提出反駁。
反而是趙錚一直在拆穿對方的計劃!
這時,一陣冷哼從阮誌南口中發出,隻見他傲慢地揮了揮手,向前邁出一步。
“事已至此,貴國依舊爭論不斷!”
“但是,你們似乎誤解了我的意圖,此次來隻是給予大胤一個和平談判的機會。”
“如若你們不珍惜這次機會,一旦戰爭爆發,則難以避免!”
講完這段話後,他站在那裏顯得格外傲氣,俯視四方。
“要麼兩國達成和平,世界安寧;
要麼兩敗俱傷,民眾遭殃……
希望各位慎重考慮。”
阮誌南始終保持居高臨下的姿態,好像自己掌握了一切。
滿朝文武麵帶憂愁,一時不知如何應對。
唯有趙錚嘴角掛著一絲玩世不恭的笑容。
這位阮誌南竟敢在朕麵前顯擺?
難道你以為我真的沒有辦法對付你了嗎?
“所謂議和能讓四海太平?”
“在我看來,阮誌南先生才是那個忘記某些事情的人!”
說著,趙錚帶著幾分輕蔑走向阮誌南,臉上笑容更加明顯。
“前些時候你欠我的東西還沒還清……”
“那副珍貴的手跡我已經等候多時了!”
趙錚的話充滿挖苦。
聽到這裏,阮誌南眼睛微微張開,眼神中閃過一抹殺機。
對於趙錚提及的\"手跡\"事件,他自己非常清楚。
這段記憶令他至今怒火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