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首戰大捷,帶800騎斬敵2028人,升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天幕下眾人恍然,是那位力克匈奴的景桓侯啊,生為奴子,長於綺羅,17歲平匈奴封冠軍侯,19歲生擒匈奴五王,21歲封狼居胥、飲馬瀚海。
24歲將星隕落,陪葬茂陵,六天滅五國,八百軍可敵十萬軍,老天爺隻敢讓他活到24歲,天妒英才啊!
猶記得,少時聽到師長說起這位少年將軍,恨不能生於同時,那是……他們的榜樣啊!與同窗翻遍《漢書》、《史記》、《資治通鑒》,從寥寥數語裏勾勒少年將軍的英姿。
似乎看到了年方十七歲的霍驃姚,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裏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殺單於祖父輩籍若侯產,俘虜單於叔父羅姑比,兩次功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似乎聽到了少年將軍,“匈奴暴戾,擅開兵戈,欺我同胞,霍去病奉大漢天子令,降義兵,行天誅,寇敢持兵杖,淩我者,必戮!”
似乎看到了匈奴人悲哀歌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衍……”
遲暮之年的劉徹,深邃的眉頭緊緊皺在一起,眼前恍惚,原來是在說朕的去病啊,他常入帝夢啊……
少年說:“陛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他說:“橫刀立馬掃匈奴,不到雁門誓不休。”
他說:“醉臥美人膝,醒握殺人劍,不求連城璧,但求殺人劍。”
可是,朕的去病已經走了啊,那是最為像他、猶如他子,令他最為驕傲的孩子啊!才24歲,方才24歲啊!眼眶濕潤,似霧非霧間,他看到了什麼……
“陛下,臣在!”
隻是,“李廣利終究不是朕的去病啊,大漢再也找不到那般明亮的少年了……”
……
揚雄滿眼敬佩之意,浮西河、絕大幕,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以臨瀚海,使得匈奴震怖,益求和親,古往今來,何人能及?
有人看著史書上寥寥數語熱血沸騰,“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這是武將的巔峰啊!這般年紀,何人敢與他齊名,鮮衣怒馬少年郎,縱橫天下無人能擋!
曹彰素來敬佩英雄,渴望建功立業,在父親問到自己的誌向時,毅然而然說出。
“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
大丈夫應該像漢朝的名將衛青和霍去病那樣,率領十萬騎兵馳騁在沙漠之中,驅逐入侵的敵人,建立功勳,獲得榮耀啊!
南宋,辛棄疾滿腹悲憤,胸中苦悶,盡是報國無門的失望。
吾願如冠軍侯那般,恢複中原,以身報國,但宋皇非漢武,也隻能看著歲月流逝、白發徒增,卻無能為力……終究是報國心事無人知啊!
以筆為劍,寫下“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醉眼朦朧中,在燈下看著自己曾經殺敵的寶劍,仿佛又迴到了當年那個抗金的義軍部隊中,但他“了卻君王天下事”的宏願,卻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了……
【大明朱棣八百府兵拿下十萬人鎮守的北平全城,並以此戰直接發動了靖難之役。】
第五次北伐途中的朱棣,望著天幕所言,怔了一下,朝著孝陵的方向喃喃,“爹,你可會怪我?”
眼中閃過往事,朱允炆登基後頒布削藩令,開始針對他們這些叔叔們痛下殺手。周王朱肅被莫須有的理由發配雲南,代王朱桂被人告發行事殘暴,被看管囚禁。
岷王朱便被莫須有罪名定罪被殺,朱柏被人告發私印鈔票,一家人自焚而死,而他燕王被逼的假裝瘋子一般,羞辱至此!
九個藩王在朱允炆登基兩年內一下子死掉五個,朱允炆想做什麼,他怎又會不知呢?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辦法再等待下去,於是隻能起兵謀反,發動了靖難之變。
“爹,你說:日後,若是朝中有奸臣作亂,各地藩王,盡可領兵進京,勤王除奸,以保大明基業傳至千秋萬代!”
“我沒有做錯!我乃是奉天靖難!不得不為之!”
“若是爹……怪我,那我便用一生的功績,證明自己……沒有錯!”
有人想起那位上馬殺敵,下馬治國的永樂大帝,這位曆史上首位以藩王之身舉兵成功的明成祖!翻遍史書,僅有此一人,未有可相提並論的,以小宗代大宗,通過叛亂篡位成功!
後一舉將關外的胡騎蒙古鐵騎製服,開創了一時間八方稱臣納貢的宏大場麵,遷都北京,開啟了大明天子守國門的錚錚氣節!雖得位不正,但卻又締造了彪炳史冊的永樂盛世,雄才偉略,堪稱千古一帝!
【曹魏張遼八百人威震逍遙津,差點在合肥活捉孫權】
眾人點頭,張八百和孫十萬嘛,但劉亡靈、臧傳說、文睡覺、滿數十等也是赫赫有名嘛。
孫權多次率領大軍北伐,但卻分別被張遼、滿寵、文聘、臧霸和劉馥等人以少勝多或憑借智謀成功抵禦,可真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啊!
而來自吳國自家人的吐槽更為致命,孫權不語,隻是一味的找地縫!
孫策在彌留之際:公瑾,子敬,仲謀吾弟不善統兵,不可讓其上戰場,上傷吾軍軍威,切記切記。
周瑜在彌留之際:子明,興霸,伯言,吳主統兵甚於趙括,不可令其出征!
魯肅在逍遙津後:伯符,公瑾,吾忘忠言!
滿寵驚疑不定,可歎孫文臺江東猛虎,怎有如此鼠子,可惜孫伯符江東小霸王,怎有如此兄弟!
【漢末鞠義在界橋之戰率領八百精兵為先鋒,擊破公孫瓚一萬騎兵和兩萬步兵】
彼時帶著殘部倉皇撤退的公孫瓚捶胸頓挫,是他過於輕敵啊!未能為弟報仇雪恨,乃是恥辱啊!他的白馬義從竟然敗了!那可是他一手打造的精銳!如今一敗塗地!
有人搖頭,這位白馬將軍其人驕傲自滿,記過忘善,多所賊害。他恃其才力,不恤百姓,睚眥必報,對州裏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公孫瓚雖然武藝高強,但性格疏闊豪爽,過於自信,不體恤百姓,隻記得別人的過錯而忘記他們的優點,對稍微比自己強的人就會心生嫉妒並找機會報複,最終引火自焚,被袁紹砍下了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