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一點:(勿care其他,沒有任何歧義!)
理科決定國家高度,文科決定國家深度,
讓我們一起在國家的建設下,
熠熠生輝!
……
【如果s3賽季爆發,文科生、理科生,哪個更適合上戰場?】
【就拿二戰後期舉例,由於各國的青壯年幾乎都上了戰場,】
【最後隻能征召學生上前線,但是他們也不是看見學生就抓,而是要分文理科的,】
【假如你是精通曆史文學的文科生,那你就是報效祖國的好苗子,】
【但如果你是學土木的,有的是力氣和手段,】
【那軍方大概率是不要你的,畢竟戰後重建還需要土木學生修橋修路,】
【還有學機械的,更是維修坦克的一把好手,】
【戰場也輪不到你們上,因為戰後的工業振興更需要理科生,】
【就像小日子公布的二戰戰死率,文科生是斷崖式領先,】
【明明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文科生卻在此刻明白了什麼叫棄筆從戎,】
【而土木學生則從沒落門派,搖身一變成宗門天驕了,】
【要知道文科生上戰場後,個個都是曆代的名將謀臣上身,】
【即可引經據典,也可戰法韜略,】
【再加上文科生骨子裏的浪漫悲壯,簡直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好手,】
【甚至文科生的遺書也能比理科生寫的更優美,】
【如果你問為什麼不征用體育生?】
【那不好意思,體育生的墳頭草都已經3m高了,】
【至於泥腿子,那可以提前梳中分了!】
來自網友們的評論:
【最先上戰場的最好是網紅明星,他們能帶動大家都踴躍上戰場!】
【有沒有一種可能,機器狗先上呢?】
【京爺先上,信仰更高!】
【文科生浪漫,戰爭就是最殘酷的浪漫】
……
【據說神風特工隊這樣選拔的:
機械:帝國急需的人才,不得參加!
土木:帝國未來需要的人才,不得參加!
文科:帝國現在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
【不好意思,在下文理雙修】
【理科生研發武器,文科生寫戰報討論戰爭策略,文理課生上戰場衝鋒】
……
【文科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理科生:死手快搓導彈啊!
土木:什麼?一天要挖20條戰溝,建50座炮塔?
體育生:什麼手榴彈?還要扔高點?
美術生:不是叫我們去給武器堡壘刷漆?
音樂生:同誌們,聽我號角出擊】
……
【低級理科生戰場打仗,高級理科生研究武器
低級文科生上街宣講,高級文科生作戰指揮】
……
【真正的戰場,管你文科理科、本科專科,通通給我上!】
【文科還有一個名字,叫政治家!】
【文科生的輝煌時刻,宋朝重文輕武……】
……
朝代較遠的老祖宗們看到所謂的文理科心中一怔,為何這樣設置?
其中涵蓋什麼機械、土木、體育、美術等等,字麵意思不難理解,隻是,一些旁門左道也有可取之處嗎?
為何人人皆要選擇這文科、理科,總不至於都是為了做官吧,
做官不過是世襲、世官製,以官舉士、權操於上!
察舉對象多為官宦子弟!其他百姓平民並無參與的必要!
總感覺這其中有什麼不妥之處,這個猜測讓眾人驚詫,
若是人人有做官的可能,那是以何種方法?何種製度?
方不讓朝堂動亂,選拔賢臣良將輔助?管理天下庶民,使得社稷安穩?
……
已經出現了科舉製,比較完善的朝代,眾人有所悟,倒是可以完善一番人才選拔製度!
若是將人才各分其類進行培養,唯才是舉、因才製宜、人盡其才,如此方為長遠之計!
……
有人報國無門,唉聲歎息,“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
我地位低下,隻是一個書生,沒有途徑去請求為國效力啊!
而千古讀書人,得意者少,失意者多,滿腹報國之心無處可用啊!不免潸然淚下!
友人並不認同,“此言差矣!書到用時方恨少,腹有詩書氣自華。”
“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
隻擔心不讀書,不必擔心書讀來沒用。多讀書,讀好書,修身養性,提升素養,不必害怕將來用不到!
……
而在另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幕關於文臣武將哪個對國家更為重要的爭論,
某位武將哼了一聲,“百無一用是書生!”
論帶兵打仗、保家衛國,還得是他們武將!若是隻靠這些隻會耍嘴皮子的人,早就亡國了!
順帶向對麵的文臣們投去一個不屑的眼神,這些人私下裏不知做了多少欺世盜名之事!
滿口仁義道德,實則見利忘義,乃是無恥之輩!做盡下流之事!
同一行列的某位武官更是火上澆油,向著朝中這些文臣嘲諷道,“皆蠅營狗茍之輩”,
追逐名利,不擇手段,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像狗一樣的不識羞恥。“不及一士卒也!”
立刻引來了對麵一堆文臣的怒目而視,再好的涵養也忍不了別人指著自己的鼻子罵好吧,
“狗彘鼠蟲之輩,焉與我並列之。”不過豬狗不如的東西,有什麼資格和我站在一起!
某位大人微微躬身向在龍椅上坐立不安的皇帝以示尊敬,麵上端的是彬彬有禮,
“讀書誌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
我等學習聖賢的品德和行為,提升個人的修養和境界,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忘社會責任和國家利益!
“雖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盡管我們讀書人身體虛弱,力有不足,但可以通過學習和思考,了解和掌握天下的知識和信息。
兩方人吵得不可開交,年輕的皇帝麵上惶惶,不知如何是好!隻能將求救的眼神望向了丞相!
丞相眼中暗了一下,隨後麵色無常,揮手製止了眾人的爭論不休,
“我等皆不過,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文才也罷,武藝也罷,最終目的都是貢獻給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報效國家!.
兩方人雖有不服,但如今朝中多數政務皆從丞相手中而過,就連陛下也要時時聽從,就算有再多不忿也隻能各自咽下!
看到朝堂上再次平靜,年輕的皇帝立馬露出了笑意,愛妃說的果然沒錯,一切政務難事交給丞相便是,朕隻用盡情享樂就好!
至於天幕什麼的,不過是證明朕乃是明君的神跡,愛妃說,朕乃是神仙下凡,才有這神跡伴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