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低下頭抹了一把熱淚,
心酸湧上心頭,
一路走來,從無到有,
一直在負重前行,
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累,
但壓力沒有打垮種花家,
而是讓種花家更加強大,
我們不像歐洲那些國家有老本可以吃,
也不像中東那些國家有油有礦,
不像南美那些國家一樣躺平,
更不會像小韓霓虹一樣寄人籬下,
我們有自己的路要走,
還要走的更好、更遠,
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到今天,
從當年以十億襯衫換飛機,
到如今的科技大爆發,
種花家創造了奇跡,
那些西方國家不會理解的,
他們隻會一味的打壓、製裁,
但種花家從來不缺的是麵對挑戰的堅韌、勇氣,
美西方一直在試圖定義種花家,
但種花家從來不被任何人定義,
如今這個時代變了,
出口結構變了!
種花家已產業騰飛!
在崛起,在複興,
在重新迴到原來的位置,
現在,該輪到他們造t恤換裝備了,
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
有人表示,種花家還沒有控製住全世界所有關鍵的工業礦物,
目前隻是控製了一百多種基礎原材料,
按照元素周期表,
我們連一半都沒控製!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啊!
……
“其他國家太厲害了,我們必須超越它!”
世界上隻有兩個國家,
種花家和其他國家,
按照28定律,
我們國家人口才占世界人口的20%,
我們要占比80%才放心!
……
阿美莉卡的人隻占世界的百分之五,
卻消耗著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紙張,
四分之一的石油和煤炭,
還有其他諸如此類等等!
某人義憤填膺,“咱就請問憑什麼?”
……
“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眾人眼中閃過堅定、信心,
種花家無論是從人口、經濟體量、工業能力等來說,
都注定是這場大變局的主角,
必將改變世界局勢,
重建世界秩序!
種花家必將重迴世界之巔!
指日可待!
泱泱中華,萬古江河,
如日之升,如月之恆!
……
【眾所周知,正史不一定保真,但野史一定夠野!】
【正史反複背誦,野史聽一次記一輩子!】
【據韓史記載: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被英勇的小韓人射瞎一眼,連滾帶爬逃迴長安!跪地求饒割讓半壁江山!】
貞觀君臣:蕞爾小國!大言不慚!倒反天罡!
李世民迴想了那次遠征高句麗之戰,
斬殺敵軍四萬餘人,俘獲七萬餘人,
而唐軍將士戰死的僅兩千餘人,
並沒有采取血腥的屠殺、滅亡政策,
而是用恩威並重的方式,鞏固已得勢力,
如此,成了一大敗筆了??!!
這是對他的羞辱!
“朕還被射瞎了眼?”
“朕屁滾尿流逃迴長安?”
“跪地求饒割讓半壁江山?”
太宗陛下大怒,
“朕要禦駕親征!朕受不了這委屈!”
“這忍不了一點!日殺萬夫,不足為愧!”
“高句麗不臣之心,人盡皆知!”
“非殺之不可,以慰吾心。”
太宗皇帝對著朝中眾臣怒目而視,
他倒要看看還有沒有人敢再說,
這是毫無必要的征討?
再說什麼不恤民力,勞師遠征?
……
而就算是再頭鐵的大臣,
看著當今陛下氣的幾近失態,
也不敢這時候觸怒龍顏,
紛紛表示:“萬死不辭,誓死洗刷主君之辱!”
“辱國殄民!此乃奇恥大辱也!”
“遠征高句麗乃是不遺後世之憂也!”
“彼高麗者,邊夷賤類,不足待以仁義,不可責以常禮。”
那些高麗人,是邊遠地區的賤民,
不足以用仁義對待他們,也不能用日常的禮節來苛求他們。
……
【據野史記載: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預先埋伏了刀斧手,若諸葛亮有取代之意便下令將其斬殺!】
【野史二:若諸葛亮有取代之意,便下令幹掉劉禪!力保諸葛亮穩坐皇位!】
阿鬥本是津津有味的看著,時不時還要和相父討論一番,
卻沒想到突然就被天幕點到了,還是這樣離譜至極!
看到前半部分,白帝城托孤什麼刀斧手安排,
阿鬥一下子打翻了手中的點心,“不是!不可能!”
“無錫之談!這定是魏吳內心陰暗之輩胡編亂造,以己度人!”
還未說完就看到了後半部分,眼中氣憤戛然而止,
“這……父皇……哼!”
丞相笑著搖了搖頭,看著阿鬥眼中滿是疼愛之意!
望著相父慈愛的眼神,阿鬥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突然想到什麼,眼睛一亮,
“若是相父做了皇帝,那我還做太子!”
也行叭!
諸葛瞻:此刻的我像個庶子……
……
而知曉白帝城托孤來龍去脈的某些大臣眼中滿是感慨!
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時,荊州、上雍三郡丟失,六師盡喪,
名臣猛將損失殆盡,外有陸遜大軍虎視眈眈,
內有益州世家蠢蠢欲動,
內憂外患主少國疑,
蜀漢危在旦夕,
何其艱難!
先帝托孤丞相,令太子劉禪以父事之!
哪有什麼陰謀詭計,
隻有君臣誠信相托,赤膽忠心!
【據野史記載:乾隆六下江南共迷路375次,冠名1000多種小吃!】
自況十全老人的乾隆:離了個大譜!
“刁民!刁民!”
“朕是為了視察民情!是為了與民同樂!”
才沒有吃喝玩樂!什麼美女豔妓都沒有!
一旁的和珅滿臉諂媚之色,
“陛下乃是為了國政大事,宣揚皇威、考察民情、巡視河工!”
“此乃千古名君之舉!”
“國之盛,前所未有!”
“皆是有心之人汙蔑!”
……
而還在大力改革的雍正一朝,
“這乾隆不會是朕的兒子吧?”
一個整天遊玩的皇帝哪有什麼時間處理朝政?
六次下江南,耗費國庫,
不顧及財力民力,
這妥妥的昏庸之君啊!
突然想到,這雖說可能不是自己的兒子,
但絕對是自己的後代啊!
自己的兒子雖說比起皇阿瑪數量少了些,
但自己的兒子自然是比起他的那些兄弟千好萬好,
弘時為人放縱、不謹慎,已被他削除宗籍!
弘晝荒誕不經,不是合適的後繼之君!
唯有弘曆,年歲較長,算是有幾分聰慧!
近些時日,辦事也算尚可!
在他心中已有了幾分屬意!
難道說這乾隆便是弘曆的後代?
令人傳喚弘曆準備訓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