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九原郡那廣袤無垠、黃沙漫卷的土地上,一場關乎帝國邊疆安穩的浩大工程——長城修築,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天際剛剛泛起魚肚白,工地上便已熱鬧非凡。監工的士卒們手持兵器,往來巡視,督促著勞工們起身勞作,勞工們大多身著破舊粗麻短打,麵黃肌瘦卻眼神堅毅,他們從簡易的窩棚中走出,在清冷的晨風中迅速集合,準備開始一天繁重的工作。
建築材料的準備是首要任務,遠處的山巒間,石匠們揮舞著鐵錘與鑿子,叮叮當當的敲擊聲在山穀間迴蕩。巨大的石塊從山體上被硬生生開鑿下來,隨後由一群勞工用繩索、木棍等簡陋工具,一寸一寸地拖下山,運往工地。這些石塊沉重無比,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勞工們齊聲喊著號子,聲音在曠野中蒼涼而悲壯。
與此同時,燒製城磚的窯廠也烈焰熊熊。窯工們在高溫的炙烤下,忙碌地裝卸著燒好的城磚。那一塊塊被烈火淬煉而成的城磚,帶著滾燙的溫度,整齊地碼放在一旁,等待運往修築現場。
長城的修築現場,勞工們分工明確。一隊隊勞工彎著腰,用扁擔挑著沉重的泥土與砂石,腳步蹣跚地走向城牆根基,將材料傾倒後,又迅速返迴繼續搬運。
另一隊勞工則負責砌牆,他們熟練地將石塊和城磚錯落有致地擺放,用石灰泥漿填縫,每一塊磚石都被精心安置,力求城牆堅固無比。 在城牆高處,還有勞工們在搭建腳手架。他們冒著危險,在搖搖欲墜的架子上穿梭,將一根根木頭捆綁結實,為後續的施工提供支撐。
烈日高懸,酷熱難耐,勞工們的汗水濕透了衣衫,卻無人停下手中的活計。口渴了,就喝一口隨身攜帶的皮囊中的水;累倒了,稍作休息便又掙紮著起身繼續勞作。監工的士卒們雖然嚴厲,但偶爾也會對那些實在疲憊不堪的勞工投去一絲憐憫的目光。
當九原郡的公告一出,內史就開始沿著長城坑線開始張貼公告,一邊派遣傳令兵擊鼓傳令。
就在這無比忙碌的場景下,震天的鼓聲忽然響了起來。
傳令的士兵們跨馬揚鞭,以驚人的速度沿著長城奔跑,每到一處就用力的擊鼓。
原本忙碌的工匠和勞工們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好奇的抬頭看去。
傳令官展開詔書,聲音洪亮地讀道:“今頒詔令,陛下念及天下百姓,日夜操勞,苦不堪言,為解民之苦,決定,自即日起,凡參與長城修築等各項勞役減半,半數勞役可和親人相聚,以保國家長治久安,如有郡縣膽敢違抗,定將嚴懲不貸。”
一開始,勞工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都呆呆地站在原地,眼神中滿是狐疑。直到傳令官又重複了一遍詔令內容,人群中才爆發出一陣輕微的騷動。
“真的嗎?勞役減半?”一個年輕的勞工率先開口,聲音中帶著顫抖的驚喜。
“我們...我們可以迴家和親人團聚了?”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老淚縱橫,他舉起滿是老繭的雙手,不可置信的問了問身側的人。
“我是不是在做夢?快,打我一下。”有人激動地扔掉手中的工具,抓住旁邊的工友。
喜悅的情緒迅速在人群中蔓延開來,剛才還死氣沉沉的工地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勞工們相互擁抱、歡笑,許多人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幾個平日裏關係要好的勞工聚在一起,其中一個用力拍著同伴的肩膀說:“這下好了,說不定等勞役結束,我還能迴家看看爹娘!”其他人紛紛點頭,臉上洋溢著憧憬的神情。
公告兵緊握著手中的另一份公告,大聲的向著周圍的勞工們宣讀道:“九原郡郡守昭告四方,據陛下之親詔令,自今日起,將分段逐步實行勞役寬減之法。”
眾人聽到這裏瞬間安靜了下來,大家滿懷期待和緊張的看著眼前的士兵。
“凡於勞役中,年老體衰者,獨子留家者,良好表現,遵守法律者,家之主力勞動者,有特殊手藝者,博才多藝者,或者已經完成長時間艱苦勞動者,皆可優先釋放,迴家團圓。”
此時不管是勞工者,還是工匠們,那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臉龐,震驚,喜悅,歡喜,隨後爆發了驚天的歡唿聲。
平日裏默默遵守紀律,埋頭苦幹的百姓們忍不住的偷偷的抹掉臉上的汗水和塵土,滿懷期待的目光好像看見了迴家的路。
而那些擁有手藝者的工匠們,不可置信的看著手中的鑿子,他們?他們居然也可以提前迴家了。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悲,那些被發配的犯人們,默默的站在一旁,心裏五味雜陳。
因各種犯罪的勞役者也是目光羨慕的看著那些喜悅的人群們,滿臉的苦澀,各個悔不當初,他們也想迴家,也想和家中的親人相聚,隻是恐怕再也無機會了。
此時各個郡縣也都召集到了當地的人才,隨後護送隊伍紛紛踏上行程,走在最前方的,是隴西郡的隊伍,郡尉騎在一匹高大的黑馬上,神情肅穆,身後是一輛輛裝飾質樸卻堅固的馬車,車內,坐著被選拔出的人才,儒雅書生,專注地翻閱著竹簡,似在思索治國良策,眼神中透著對未知機遇的期待。
潁川郡的隊伍則帶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此地向來文風鼎盛,選拔出的人才大多飽讀詩書,精通經史子集,他們在馬車上談論著諸子百家的學說,引經據典,各抒己見,車轅上懸掛著的青銅鈴鐺,隨著馬匹的步伐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為他們的智慧之談伴奏。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郡縣的隊伍逐漸靠近鹹陽城。
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各地護送人才的隊伍齊聚鹹陽城下,城門前,官員們早已等候多時,他們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人才的登記與入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