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敵軍的視野裏,精壯威武、獨有氣勢的許澤很是顯眼,手中長弓卻很致命。
箭手被壓製在百步之外,站不住高處。
而許澤卻可以居高臨下,順風射百步之遠,精準又強勁,每一次張弓搭箭便可帶走一人,隨著不斷有弓箭手占據高處,西城的甕城很快被清掃出來。
典韋、許褚帶人下到城門,將西城打開,潮水般的曹軍進入城中,沿著街道占據各處要道,袁軍隻能後撤。
此戰看似迅猛,實則打了近兩個時辰。
雷簿、陳蘭帶兵避讓,向紀靈請援,不敢再去西城。
西城本屬重兵掌控,不過被南北調走了太多兵力,而且大霧天忽然出現的攻城重械,也是壓垮軍心的一記重錘。
……
壽春皇宮。
袁術居於深宮之內,督兩萬人高築內城,聽聞消息後直接坐在了宮外臺階上。
“這麼快……西城就失守了?”
“護城河被許澤填平,他幾個月前屯淮河,本來末將以為是為了運糧,卻不料全是為了今日填河,這段時日的大霧天,許澤每日都帶數千人夯土……”
“而後今日西城、南城皆有巨大臨車,與城牆同高,火矢不能焚燒,巨石不能推毀,曹操又在北城狂攻!西城數千精兵,不敢力戰。”
“有什麼不敢力戰的……”袁術垂頭喪氣,眼神卻很怨毒:“朕建號開國,他們不用命護主,如何能享受功耀?難道要朕去死守嗎?”
“一群廢物。”
袁術雖在怒罵,但是兩鬢有汗水落下,後背更是發麻。
一城失守,接下來南北亦難守,唯有東城背靠西曲陽大山,各處要道還未失守,因此算是逃生之道。
“張勳,將你手底下的死士、賊兵放到流民裏,”袁術眼神裏滿含陰冷,道:“放一萬流民去東城投降,然後死士掀起暴亂,等曹軍把百姓殺光。”
“讓手底下的人看看,投降也是死!讓他們跟著死守內城!”
說完這話,袁術目光陡然冰冷,淡淡道:“去之前,把這些賤民的家資先搶了。”
……
北門大營。
荀彧得到軍報,西門已經攻破,正在駐軍死守,防備袁軍反撲。
壽春城內已是兵堡,大軍攻破城門隻是一層防備,大有效仿如今公孫瓚駐守易京之感。
命運的齒輪十分相似,袁紹攻易京。
曹操如今臨壽春。
荀攸在整合了各部的戰況之後,迅速到前線來尋找曹操。
“司空!西城、南城估計都可攻下,壽春外城可占,我料定袁術一定固守於內城之中,而東城未曾有兵馬,圍師必闕,我們逼壽春內城而放東麵,他久守之後必定撤往東城、鍾離兩縣,自女湖山出徐州。”
“袁紹和袁術同出一源,待北方戰事將定,袁紹雖下檄文痛斥袁術不臣之事,但他肯定會來相救。”
曹操思索片刻,看著搖搖欲墜的西城防備,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好個圍師必闕。
“公達可有良策?”
荀攸道:“許校尉一戰破兩城,此為軍威,城中軍民一定懼怕!袁術想要固守就必須震懾人心,若是在下,會從百姓入手。”
“假如,百姓投降亦會被殺,城內的百姓就不敢再降,隻能跟著袁術死守。”
“而他們若是放出百姓歸降,我軍善待並且予以安置,則會加大耗損糧草,於久攻不利,此雖狠毒但確為陽謀。”
“袁術一定會這樣做!”
曹操重重點頭:“說得對,若是我,也會如此。”
荀攸接著道:“有許校尉破城軍威,則內外相合,不久之後就可拿下北門,這樣外城皆可攻破,向內則不以恩,不以威。”
“我們可先行收治些許百姓,即便其中混入死士,亦隔於城中不予機會。”
“再以天子的善政令、司空的家書內誡令、許校尉這些年治理救民的政績,以書信、拒收的流民之口,傳入內城。”
“待到數日後,司空隻以重金懸賞賊寇,且對降將不做追究,以誅惡首為名,自內部瓦解!”
“袁術橫征暴斂、倒行逆施,攬民心以用威逼。”
曹操低眉沉思片刻,反複思索此計策,最終展顏而笑:“有公達之計,壽春十日之內,必破!”
曹軍又攻一日夜,北城守軍棄城而走,張勳、紀靈、雷簿、陳蘭諸將率部逐漸退守內城,內城道皇宮地勢比之新建的許都都不如。
可卻塞進去約莫二十萬軍民,街頭巷尾、斷壁殘垣裏皆是人潮,甚至角落多有屍體堆積,每日會有軍士拖拽屍首出東城焚燒。
由是,壽春內城之中已是人心惶惶、絕望在每個人心中蔓延。
這時袁術下令,驅趕一萬百姓出城,其中混雜了一千多的死士,榨幹這些人的家產、隨身錢財糧食後,以弓箭逼迫,格殺百餘人震懾,將他們驅趕出去。
剛出城,曹操便以重兵圍住,搜身登籍,而後辨認問詢。
許澤亦是從東門迴合至大營。
“主公,”許澤風風火火的進來,銀甲後血紅披風飄起,快速道:“若是將計就計,收容百姓,以亂內城固守之心,那不如再仁善一點。”
“如何仁善?”荀攸笑著看向這位近日來如日中天的年輕將軍。
他和許澤未曾見過麵,但是聽自家叔叔荀彧說過不止一次。
當初在沿河內而迴鄉的路上,偶遇結識,本想收為荀氏的門客,可惜半途遇到了司空。
不,應該說是司空在半途專門等候,隻為結識荀氏。
如今這雄厚的基業,可以說就是從那次結識這袁棄三傑開始。
“棄收百姓,隻用刀兵逼退,但是贈予每人一袋米糧。”
“這是為什麼?!”
曹純、曹洪、李典、許定等將領,都是眉頭微皺,現在軍中糧食已快短缺,要等待後續運糧,拒收百姓本來就是為了減少糧食損耗,又能收容些許不至於讓城內的軍民絕望。
荀攸踱步思索,沉吟許澤的這番話,而後眉頭一揚,樂道:“好主意,正該如此!方可彰顯司空之仁義!”
“拒絕非我實意,隻盼著百姓得到一碗糧食,迴內城亦可得保全。”
“好,就這麼辦!”
晚上,曹昂帶著軍士,鎮守在各處要道,擋住第二波前來投奔的百姓,既沒有讓他們進入軍營範圍,也沒有以格殺手段拒絕,而是給予了糧食,讓他們依然堆在內城之下。
等僵持至黎明後,內城城外已站著無數衣衫襤褸的,袁軍趁著曹軍不攻,開城門將他們放迴了內城,然後把曹軍分來的糧食又搶走。
一連數日,皆是如此,內城袁軍得糧不少。
他們還以為,曹軍為仁義所困、作繭自縛,現在不敢直接殺死百姓,袁術更是笑罵曹操掌兵以慈,優柔寡斷,非真雄主。
不料。
被搶走糧食的百姓越來越多,又隨著大漢天子善政詔書,曹氏內誡令的清廉、許澤惠民的苦勞功績,終於爆發了暴亂。
走投無路的百姓聚在一起,掀翻了長槍短劍,頂著箭矢殺入營中,奪得了刀劍斬殺袁軍,那些原本隱藏在百姓中的死士亦是同行。
紀靈、張勳帶著兵馬四處平叛,可是內城所有百姓此刻已經憤怒到了極點。
反正也活不了,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將怒火發泄完,拉幾個墊背的再去死!
第二日清晨。
曹軍探哨發現,內城城門大開,早已察覺到的曹操下令全軍攻城,打開城門直奔偽帝皇宮,取袁術人頭者,拜將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