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生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黎明前的黑暗:\"通知所有人,一周後,我們將組裝第一臺''曙光一號''計算機。\"
消息傳出後,整個基地沸騰了。
\"一周?這不可能!\"科學院派來的老院士張教授聽到消息後,差點把茶杯摔在地上,\"就算所有零部件都準備好了,光調試就需要幾個月!\"
\"李科長瘋了嗎?\"機械工程組的組長在會議上直接質疑,\"就算我們不眠不休地工作,也不可能在一周內完成組裝!\"
白靈在安保會議上也表達了擔憂:\"這麼快亮相,會不會增加泄密風險?我建議至少延後到安保係統完全升級後。\"
麵對各方質疑,李長生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
會議室內座無虛席,所有核心技術人員和安保負責人都在場。氣氛緊張得幾乎能用刀切開。
李長生緩步走上講臺,環視全場,目光堅定而平靜。
\"同誌們,我理解大家的疑慮。\"他的聲音不大,卻充滿力量,\"但我必須告訴大家,我們沒有更多時間了。\"
他打開掛在牆上的世界地圖,指向幾個紅色標記點:
\"根據最新情報,星條國已經啟動了類似項目,櫻花國和歐洲各國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我們必須搶在他們前麵!\"
\"但技術上根本來不及啊!\"張院士忍不住打斷,\"以我國現有的工業基礎,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李長生沒有生氣,反而微微一笑:\"張院士,您說得對。以常規方式,確實不可能。但我們將采用一種全新的組裝方法。\"
他走到黑板前,迅速畫出一張流程圖:\"傳統的計算機組裝是串行的,一步接一步。而我們將采用並行方式,同時組裝多個模塊,最後一次性集成。這樣可以將時間縮短到原來的五分之一。\"
技術人員們麵麵相覷,有人開始小聲討論這種方法的可行性。
\"但風險呢?\"白靈站起來,直視李長生,\"安全問題怎麼解決?\"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李長生嚴肅地迴應,\"但最好的安全不是藏起來,而是領先一步。隻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真正保證國家安全。\"
他環視全場,聲音提高了八度:\"同誌們,曆史將銘記這一刻!一周後,''曙光一號''將向世界證明,我們完全有能力走在科技的最前沿!\"
會議結束後,盡管仍有不少人心存疑慮,但李長生的決心感染了所有人。整個基地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忙碌。
總裝室被分成了六個區域,每個區域負責一個主要模塊的組裝。李長生親自監督每一個環節,幾乎不眠不休。
\"主板的焊接必須絕對精確,誤差超過零點零一毫米就會導致係統崩潰。\"李長生對電子組的工程師們反複強調。
\"光學係統的校準需要在恆溫環境下進行,溫差超過一度都不行。\"他又叮囑光學組的專家們。
日夜不分的工作讓很多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極限在哪裏。
但每當有人想要放棄時,隻要看到李長生依然精神抖擻地工作著,就會重新燃起鬥誌。
\"李科長是怎麼做到的?\"年輕的助手小王忍不住問趙剛,\"他已經三天沒合眼了,還能那麼精神!\"
趙剛看著遠處正在調試設備的李長生,低聲迴答:\"因為他肩負重任啊。\"
……
組裝進入第六天,\"曙光一號\"的雛形已經初步顯現。總裝室中央,一臺體積比普通房間還大的機器正在被十幾名工程師圍著調試。
金屬外殼下,密密麻麻的線路和元件讓人眼花繚亂。李長生站在一旁,目光如炬,監督著每一個細節。
\"主存儲單元安裝完成。\"一名工程師報告。
\"中央處理器連接正常。\"另一名技術員確認道。
李長生點點頭,眼中閃爍著難以掩飾的興奮:\"開始進行初步電路測試。\"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騷動。趙剛匆匆走進來,臉色凝重:\"長生,上麵來人了。\"
李長生皺眉:\"誰?\"
\"科委的幾位領導,還有軍方代表。\"趙剛壓低聲音,\"他們聽說你要在明天完成組裝,專程來視察。\"
李長生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領:\"帶他們進來吧。\"
不一會兒,一行五人走進總裝室。為首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眼神銳利,舉止沉穩,身後跟著幾位神情嚴肅的中年人,其中兩人穿著軍裝。
\"這位是朱主任,科委的負責人。\"趙剛介紹道。
李長生上前,恭敬地握手:\"朱主任好,歡迎各位領導來視察。\"
朱主任點點頭,目光越過李長生,落在身後那臺龐大的機器上:\"這就是傳說中的''曙光一號''?\"
\"是的。\"李長生自豪地迴答,\"我們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預計明天就能完成組裝。\"
一位軍方代表皺眉:\"李科長,根據我們的了解,這種先進設備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研發周期。你們這麼快就要完成,是不是操之過急了?\"
另一位科委的成員也表示擔憂:\"我們聽說你連續工作了近一周,幾乎不眠不休。科研工作需要嚴謹,急不得啊。\"
李長生沉默片刻,然後做了個請的手勢:\"各位領導,請允許我向您們展示一下我們的工作成果。\"
他帶領眾人走到一臺小型設備前,這是\"曙光一號\"的一個獨立模塊。
\"這是中央處理單元的測試裝置,我們昨天剛剛完成調試。\"李長生按下開關,設備立即啟動,幾盞指示燈依次亮起,\"它的運算速度是現有計算機的十倍以上,同時體積隻有五分之一。\"
領導們圍著設備,臉上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這……這是怎麼做到的?\"朱主任忍不住問道。
李長生微微一笑:\"集成電路技術。我們將數十個電子元件集成在一個晶片上,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耗。\"
\"了不起!\"朱主任由衷讚歎,\"但我還是擔心進度太快,會影響質量。不如再多花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