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朱厚煒料想的那樣,在清寧宮和萬歲山毓秀亭相繼起火後,文官們也開始在外廷用此二災勸諫弘治皇帝。
徐溥致仕後,劉健升到了內閣大學士首輔,他上書曰:切見近年以來災異頻仍,內府火災尤甚……竊惟古之聖王未有不遇災而懼者,或避殿減膳或責己求言……(明實錄)
以劉健為首的文官,先讓弘治皇帝不要懼怕,但還是要減膳祈禱,問責自己,納諫忠言。
這是文官們老生常談的事了,所謂納諫忠言,就是要讓皇帝多聽一聽忠心的臣僚勸諫,此舉無外乎就是從弘治皇帝手上剝奪皇權,壯大臣僚權力。
……伏願大開離照,獨運乾剛,進賢黜奸,明示賞罰……廣求直言、指陳弊政。(明實錄)
文官們洋洋灑灑就此天災,不知勸諫了弘治皇帝多少事,總結來說就一個意思,多聽一聽文官們的話,不要乾綱獨斷,不要一意孤行,不要寵溺奸臣太監。
這些奏疏看起來都是假大空,但實則是讓弘治皇帝懲戒閹黨,減少土木大興之事。
盡管弘治朝,閹黨的勢力已經被無限弱化,畢竟前有王振、汪植等大太監,後有劉瑾、魏忠賢等太監中的佼佼者禍亂朝綱,弘治朝實際沒有那麼多權柄滔天的太監,頂多也不過隻有一個李廣。
但李廣隻是愛財,並不貪權,那文官們為什麼還要就閹黨說事?
因為他們要改變大明當下之格局,地方政府和軍隊衛所,都有鎮守太監、監軍太監的存在,這些人的存在,就是牽製文官的障礙,文官們當然要除掉這些障礙。
這兩場火災的影響力可見一斑,這也是為什麼周太後會說弘治皇帝會頭疼了。
這些道理朱厚煒都知曉,但朱厚照其實還不太理解。
他不擔心自己的老爹,能做了這麼久的天子,自然會應對得當。
朱厚煒問周太後道:“祖奶奶,為什麼會起火?”
周太後聽著朱厚煒的幼稚問題,苦笑了一下,道:“天災呀!秋天天幹物燥,自然容易走水失火啦。”
朱厚煒歪著腦袋好奇的道:“可是阿娘說皇宮用的東西都是最好的,為什麼還要起火?”
周太後愣了一下,是啊,皇宮用的木材都是最頂尖的材料,外麵還會塗一層防火漆,一般來說不會這麼容易起火才對。
朱厚煒在引導周太後的思維,隻是周太後不知道而已,她總不可能認為一個三歲的孩子能在利用她、引導她。
無論是毓秀亭還是清寧宮,負責建設的人隻有一個,那就是內宮監太監李廣!
或許毓秀亭和清寧宮的材料不會出問題,李廣就算再膽大包天也不可能在這上麵動手腳。
但李廣不幹淨呀!
他不經查,這些年李廣作為內宮監掌印太監,究竟貪汙了多少,誰又能知道?
周太後沉思片刻,對外道:“來人!”
一名老太監走了過來,恭敬的道:“參見太皇太後。”
周太後詢問道:“清寧宮是誰負責建造的?”
“迴太後,是內宮監李廣李公公。”
“毓秀亭呢?”周太後又問道。
老太監恭敬的迴道:“迴太後,亦是內宮監太監李廣李公公。”
周太後一腔怒火在心中,不由開口道:“這也李廣,那也李廣!”
“這李廣是後宮的天不成?”
“派人去查查李廣!”
周太後雖然不會去過問外廷的事,但內宮的事他還是有權力過問的,查一查太監而已,對周太後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
朱厚煒知道,李廣的好日子應該到頭了。
朱厚煒本還在想著該怎麼收拾李廣,恰好就出現了天災,配合著這場天災,朱厚煒循循善誘的引導周太後……殺人於無形中。
隻是這種事,誰也不會將其和不滿三歲的小孩子聯想到一起,更不可能去想一個三歲小孩會利用此事達到某種目的。
……
內宮監。
這兩場災禍發生後,李廣其實覺得問題不大,甚至還隱約有些興奮。
毓秀亭和清寧宮失火之後勢必要重修,那負責重修的工程無疑又會落在李廣頭上,這兩都不是小工程,可以從中攫取多少私利可想而知,因此李廣如何能不興奮。
這就相當於這兩項工程,他前後中飽私囊了四次。
李廣心情不錯,見幾名小太監迴來,卻沒將春和宮婢女抓迴來,不由訓斥道:“人呢?!”
小太監告訴李廣說蔚王出麵了,他們不敢硬抓人。
索幸李廣今個兒開心,並沒有為難幾名小太監,於是道:“這幾日去信給廣州、貴州、雲南,讓他們運輸梨花木來北平。”
李廣甚至已經提前開始安排重建之事。
可也就在此時,另外一名小太監從外走了進來,緊張兮兮的對李廣道:“老祖宗,出事了,出事了。”
“太皇太後命人要來查您呢。”
李廣愣了愣,驚愕的問道:“查咱?查什麼?為什麼要來查?”
小太監搖頭說不清楚,隻是知曉今天蔚王殿下和太子殿下去了一趟仁壽宮找周太後,等蔚王和太子離開仁壽宮後,太皇太後便命人來查了。
李廣身軀微微顫栗,和朱厚煒料想的一樣,李廣根本經不起查,實際他貪腐受賄的事,比朱厚煒預想的還要嚴重很多,這麼突然的來查他,他甚至連銷毀證據的可能都沒有。
他貪汙的那些事,一旦被查到,都是死罪啊!雖然皇上寵著他,未必會殺他,但這不保險啊!
李廣整個人來迴在內宮監走動,如果現在還有誰能救自己……蔚王!
他知道整個後宮,弘治皇帝最寵的就是蔚王殿下,隻要蔚王能替他在日後說說好話,他就能度過這次危險。
直到現在,李廣還認為朱厚煒不過隻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孩子,很好哄騙。
於是他趕忙讓左右給他準備了許多精美的玉器,急忙開口道:“咱家要去一趟春和宮,都莫要跟著。”
“待會兒有人來查,就說咱家去了春和宮,讓他們等著。”
“遵命。”
李廣抱著盒子,邁著急促的腳步,快速朝春和宮飛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