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知道這是他的學生給他請的禦醫,竟將太醫院院正給親自請來了。
他這個學生總是那麼心細,應當是察覺到剛才自己和他對方時狀態不對。
“蔚王殿下讓下官來給程侍郎看看身子。”
劉文泰將簿子擺開,診療的過程都要記錄,以便於後來的查閱。
“侍郎大人臉色不太好。”劉文泰道,“可有什麼地方不舒服?”
程敏政點點頭:“背部有些瘙癢。”
劉文泰拱手道:“有勞大人將上衣掀開,下官查一查。”
“好。”
他站在程敏政身後,看著程敏政身後的癰毒,不由臉色微微凝重起來,沉思片刻,才在簿子上寫道:“春日蟻蟲叮咬所致,拇指大紅腫……”
程敏政問劉文泰道:“此前本官犯過癰毒,不知是否為癰?”
劉文泰搖頭道:“其癥不類癰,大人安心。”
隻是這句對話,劉文泰並沒有記載在書簿中,“我給大人開點清熱解毒的草藥,大人敷上便可。”
“嗯。”
劉文泰檢查完畢後便離開刑部牢獄,隻是麵色卻有些晦暗難明。
成化末年,朱見深病危,時為太醫院太醫院院正的劉文泰奉旨替成化皇帝治病,隻是效果並不好,最終成化帝大行。
時程敏政提出質疑,認為太醫院診斷是否正確……那個時候的程敏政不過隻是東宮的一名左庶子,他提交的奏疏也並沒有針對劉文泰的意思。
隻是因為程敏政提出的奏疏,劉文泰被查後果真出了問題,投劑乖方致殞憲宗。
換句話說,劉文泰給明憲宗開錯了藥,致使憲宗皇帝駕崩。
隻是這事並不能全部怪罪劉文泰,畢竟整個太醫院參與的對成化皇帝診斷,於是劉文泰的下場僅僅隻是被貶官。
劉文泰江西人,一輩子醉心權力,成化時期因為西廠權力日益擴張,劉文泰拜入汪植門下,經過汪植的運營,成為了通政司任右通政,這是個閑職,劉文泰並不滿意。
又經過西廠運營之下,這才進入太醫院,隻是從未學過醫術的人進入太醫院,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劉文泰雖然不懂醫術,但他太懂為官之道,很快便在太醫院站穩了腳跟,這段時間也在太醫院學習了一些基礎醫療理論。
等弘治皇帝繼位後,劉文泰又討好時為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丘濬,祈求丘濬給他從太醫院調出,升任一名實權官。
當時在吏部為郎中的程敏政嚴厲拒絕了內閣大學士丘濬的提拔升遷。
就這樣,劉文泰人生的兩次重要機會,都因一人而折損,劉文泰早就在心中記恨上了程敏政。
隻是後來丘濬致仕,劉文泰在官場沒有靠山,又加上程敏政一路官運亨通,劉文泰也不敢挾私報複程敏政。
這次恰好找到了機會。
劉文泰雖然醫術不怎麼樣,但最簡單的癰毒又怎麼看不出來?
他知道程敏政身後的紅腫瘡口是癰,當年的徐達就是因為背部癰毒而亡,若不救治及時,有性命之危。
但劉文泰並未治理程敏政,即便最後程敏政死了,也和他無關,查不到他頭上,就算查到了,頂多不過醫療技術不過關而已。
……
弘治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以大理寺為首的三法司,再次對唐寅案重審,都穆被帶到了大理寺的庭審現場,當麵與唐寅、徐經對峙。
唐寅和徐經嚴厲否認他們曾在都穆麵前探討過退齋記,並且指責都穆徇私報複!
案子再次陷入停滯,三法司不得不重新調查都穆的證詞。
二月十九日,吏部尚書屠滽、吏部侍郎王鼇、都察院右都禦史洪鍾自地方折返迴京師,外察之事暫且告一段落。
屠滽上奏說南直和浙江官吏也都仔細核察,相較於其他地方來說,浙直官吏本就沒有多大問題,有問題的他們也都處理了,並非如同科道言官說的那樣浙直官吏並未處理。
同時屠滽在闡明情況後,主動以病祈求致仕吏部尚書。
弘治皇帝拒絕了屠滽的致仕請求,言曰:卿老臣宿望,委任方隆,豈可以疾求退?
不過弘治皇帝按住了屠滽等人,不再讓他們擔任外察主察官,改任禮部侍郎徐瓊和吏部左侍郎梁儲為首的外察考核隊伍。
梁儲去年十二月奉命去安南,時安南國王駕崩,弘治皇帝特派梁儲前去外交慰問,今年二月份梁儲才迴吏部履職。
換了一批外察隊伍也旨在說明不必再深查地方官吏問題,這次罷黜一千七百多名官吏已經足夠了。
同時也為了穩住地方官吏的心,避免他們在地方上擔驚受怕從而耽誤了大明朝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防止地方出現民變等不可控因素。
二月二十一日,都察院再次對都穆的證詞進行會審,同時找到了酒樓內和唐寅、徐經一同考試的同窗。
起初都穆還擔憂這些人會推翻他的證詞,畢竟做假供也要吃罪,但令他意外的是,那些唐寅和徐經的同窗們竟一致的給都穆做證,表示他們當初都在唐寅和徐經醉酒後聽過唐寅和徐經談論過退齋記的內容。
人心隔肚皮在這一刻被體現的淋漓盡致,人心險惡、禍從口出的道理唐寅和徐經都還不明白,隻是從不明白到理解人性,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大到他們難以承受。
這麼多舉子們一同替都穆做證,唐寅和徐經百口莫辯,大唿冤枉,可又實在拿不出證據,沒有人為唐寅和徐經做證。
三法司經過會審後,認為唐寅和徐經雖沒有賄賂過程敏政,但卻從程敏政府邸內賄賂過程敏政的門子。
這無疑就是行賄,隻是門子從哪弄到的退齋記內容,三法司沒查到,隻能認為門子是在程敏政不知情的情況下無意看到了程敏政平日的讀書,最後透露給唐寅和徐經,陰差陽錯鑄就了這次舞弊案。
這是最合乎邏輯的解釋,又加上三月二日的放榜日即將開始,三法司隻能以這種審判結果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