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寬始終有些心虛,不過為了大明的未來考慮,無論如何也要試一試。
看著蔚王的表情,吳寬怎麼覺得小家夥好像明白了什麼?應當不太可能!
朱厚煒微笑了一下,對吳寬道:“可是父皇已經對外宣說了代耕架是我發明出來的,若是出爾反爾,豈非讓我父皇失信於天下嗎?”
原來蔚王是在考慮這個問題,這倒讓吳寬放心了不少。
吳寬微笑道:“殿下至孝,此言非虛,殿下隻需對外說此物乃太子想出殿下製造便可,既能成全太子的美名,也不至讓皇上失信。”
“此事後,更能讓太子殿下為百官信服,為天下人信服,提高太子殿下名望,將來乃成明君也。”
朱厚煒深深看了一眼吳寬。
老師已做了選擇,不分錯與對,僅僅隻是立場不同罷了。
他有他堅持的立場,朱厚煒也有,我的父親在為我衝鋒陷陣,我怎能背刺於他?
朱厚煒問吳寬道:“那老師,我該怎麼辦?”
吳寬道:“明日朝會,老夫帶殿下入朝,將此事告知百官即可。”
朱厚煒噢了一聲,道:“好!”
吳寬心中一喜,但依舊麵不改色的道:“蔚王賢。”
“下課。”
何其相似的一句下課啊!
“下課。”朱厚煒也跟著說了一句,就是不知道誰要下課了。
“老師。”
吳寬愣了一下,迴頭看著朱厚煒,不解的道:“怎麼了?”
朱厚煒從旁邊拿了一把雨傘,道:“外麵下雨了。”
“老師把傘拿著,迴去的路上好走。”
吳寬微笑道:“多謝蔚王殿下。”
朱厚煒將雨傘遞給吳寬,想了想,伸出手,給吳寬整理好玉帶,道:“老師的玉帶歪了,我給你斧正。”
“微臣不敢!多謝殿下。”
“嗯。”
望著吳寬離去的背影,朱厚煒緩緩地閉上了眼睛。
……
吳寬麵帶喜色朝著內閣走去,內閣諸臣早早就在此等候吳寬。
“原博,如何?”
劉健當先開口,一馬當先的迎接吳寬,身後數名官吏跟隨劉健急促起身,齊齊來到吳寬身邊,麵帶渴望。
吳寬微笑道:“老夫不負所望,已經勸服了蔚王殿下。”
“明日早朝,老夫會帶著蔚王殿下入朝。”
“好!”劉健緊緊握著拳,洪鍾也激動道:“原博首功!”
“此事後,定能消除皇上堅持。”
明日之後,即便朝中再多的人支持皇帝,最後也會變成徒勞。
當蔚王沒有立下功勳後,皇帝還要怎麼賞賜蔚王?
當下之困境將不攻自破,那些靠著諂媚皇上上位的異己,他們也會全麵清除!
諸如陳玉、張璁之流,必定要讓其付出代價!
“吾等速速入宮。”
劉健忙不迭開口,今日不能讓弘治皇帝迴內宮,避免弘治皇帝接觸到朱厚煒,無論如何,今晚都要拖住弘治皇帝。
“就以探討宗教祿田之事拖住皇上,務必讓他在乾清宮過夜。”
眾人紛紛點頭:“好!”
這一夜,內閣六部高官齊聚乾清宮,與弘治皇帝商討宗教土地改革事,持續到深夜,直到帝困才離去。
翌日一早,秋雨不減。
午門外,文武百官早早在此等候,隻是今日卻多了幾名陌生的麵孔,顯得格格不入。
張璁已經抵達京師,順利成為斜封官禮部主事,除此外還有幾名弘治皇帝提拔上來的官吏,已在各衙當差。
隻是這些官吏不被群體容納,同衙署的官員對他們避而遠之,看上去格外鶴立雞群。
但張璁這群人也不覺尷尬,他們知曉自己的定位,今日上朝就是為了給弘治皇帝站臺,為此他們已經連續數日通宵達旦,找到了各種史料反駁,鬥誌昂揚!
從弘治皇帝意封蔚王為昌平王後,已經持續了半個月之久,隔三差五就會召開朝會,百官就此事不斷在朝中辯駁,始終沒有任何一方妥協,事情依舊僵持不下。
沒多時,午門被士卒推開,百官從兩側門入內,直奔奉天殿而去。
文武百官東西站立,涇渭分明,等太監敲響了淨鞭後,大明新一日的朝會正式開啟。
先是吏部尚書出列言明藩王京畿就藩之危害,而後以陳玉和張璁為首的官吏開始反駁,雙方在奉天殿引經據典展開了激烈的辯駁。
弘治皇帝端坐在高階龍椅上,俯瞰百官,如視螻蟻。
他也不開口,任憑對方爭辯。
東宮。
吳寬如約而至,找到蔚王朱厚煒,微笑道:“殿下,你初次入朝,勿要緊張,就按照老夫的話說便可。”
此前他們還彈劾過朱厚煒,說他是藩王,不該隨意進出乾清宮,但現在他這個藩王居然有資格進入奉天殿了。
朱厚煒抬頭看了吳寬一眼,點點頭道:“好的,老師。”
不多時,吳寬便帶著朱厚煒來到了奉天殿外。
一名大漢將軍進殿稟告弘治皇帝,道:“啟奏皇上,蔚王於大殿外求見。”
弘治皇帝微微一愣,這個時候朱厚煒怎麼會來奉天殿?
直覺讓他覺得這事兒不簡單,於是道:“讓他去乾清宮等候,等朝會結束朕再去見他。”
劉健拱手道:“皇上,蔚王此來,想來定有事要稟告,臣懇請皇上宣蔚王覲見。”
而後百官紛紛拱手,請求弘治皇帝宣見蔚王朱厚煒。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瞇著眼道:“宣吧!”
少頃,吳寬帶著蔚王朱厚煒走進大殿,看到吳寬那一刻,弘治皇帝心中陡然一緊!
怎麼將他忘了。
小家夥該不會聽信了吳寬的什麼話……昨晚內閣六部和朕商討政事持續深夜,難道就為了拖住朕?
一股不祥的預感縈繞弘治皇帝心頭,可現在他又不能表現出來,更不能讓朱厚煒離開奉天殿!
“臣等參見蔚王殿下。”
“臣鬥膽敢問蔚王殿下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劉健輕聲開口,避免嚇到年幼朱厚煒。
朱厚煒環顧了一下群臣,這才不緊不慢的開口道:“父皇,兒臣有事要說。”
弘治皇帝道:“有事兒迴去再說,這裏是奉天殿,勿要胡言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