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左郎中明顯用力過猛,努力的想朝高層們靠攏,可是壓根就沒明白當下的局勢。
李東陽和馬文升、閔珪幾人紛紛朝刑部尚書白昂投去製止的目光。
南京那邊怎麼攻擊楊廷和,你刑部看著就行了,誰讓你插手的?
此前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石洵一家被‘歹人’屠門的時候,也是你刑部不開眼的郎中要去查。
今天怎麼又冒出來一個愣頭青?你刑部究竟怎麼選拔官吏的?這不由讓人懷疑你這個刑部尚書稱職與否。
白昂出列,嗬斥楊明喚道:“此事皇上自有定論,務須你來教皇上怎麼做事,速速退下!”
楊明喚心中一驚,朝堂局勢瞬息萬變,百言百語不如一默的道理他還沒明白,上麵還沒示意你開口,誰準許你自作主張?
於是楊明喚立刻退迴班列,不再言語。
弘治皇帝看向李東陽,道:“李閣老,如此說來,楊廷和是真做了偽證?”
李東陽拱手道:“臣相信三法司秉公查案。”
弘治皇帝沉聲道:“那是否就證明馬尚書和閔禦史抓錯了人?”
李東陽硬著頭皮道:“此事因楊廷和作證,誤導了馬尚書和閔禦史的判斷。請皇上念馬尚書和閔禦史忠心為主的份上,饒恕他們的罪責。”
弘治皇帝微微頷首,又道:“閣老認為楊廷和當如何處理?”
李東陽拱手開口道:“楊介夫嫉惡如仇,憂患邊塞存亡,怕邊塞重地出現大逆不道之賊子於軍中任職,因此才選擇激進作證,雖有罪過,但念其本心也是為蔚王著想,為社稷著想,臣懇請皇上網開一麵,輕罰楊廷和。”
看來李閣老讀懂了昨日朕在武成殿的用意,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弘治一直用李東陽的原因所在。
焦芳也忙不迭出列道:“臣附和李閣老此言。”
昨日兩人還在大殿上爭鋒相對,今天又站在同一陣線,但凡一個剛入官場的新人看到這一幕,恐怕會瞠目結舌。
可政治上從來都是如此,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一言一行,皆權衡利益得失也!
大殿上百官都選擇附和,楊廷和與他們而言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何必開罪楊廷和呢?
況且現在李閣老都已經發話了,六部高官也選擇附和,百官沒理由繼續彈劾攻擊楊廷和。
不過無論如何,南京那邊也需要給出交代,楊廷和如果繼續在南京為官,這件事就永遠不會結束。
為了平衡南京那邊的局勢,盡管楊廷和在南京做了再多的政績,弘治皇帝也不得不暫時給楊廷和調離南京。
就在弘治皇帝準備開口的時候,朱厚煒出列道:“啟奏皇上,臣祈求貶楊廷和於寧波府知府。”
未來朱厚煒的重心要放在浙直,楊廷和不能離開南方,寧波又靠近大海,這會給朱厚煒未來要做的事添一份保障。
關於楊廷和的定論就此達成一致,但南京畢竟還缺少一個吏部侍郎,這個位置一時半會還不能決定。
楊廷和在南京做的吏治改革成效斐然,不能隨便派遣一個屍位素餐的人過去。
都察院左都禦史閔珪出列,拱手道:“啟奏皇上,臣再彈劾王越欺君罔上!”
“弘治十二年貢生唐寅,因參與科考舞弊案後,便黜為民,不得為官。”
“王越欺瞞皇上,於哈密任用唐寅為一軍主帥指揮,公然違抗朝廷聖旨,此乃大逆之罪!”
在劉振刀這夥人身上沒有找到突破口,但不意味著他們就此放棄了對王越的攻擊。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王越,問道:“王將軍,是否有此事?”
王越緩緩出列,拱手道:“啟奏皇上,此乃一派胡言!老臣從未賜予唐寅任何官職,此事西北諸軍卒將士皆可為證。”
閔珪質問道:“敢問王大人,汝雖未給唐寅職權之虛,是否給唐寅統帥之實?”
“邊軍是否視唐寅為一軍主帥?”
王越淡淡的道:“這都是唐寅打出來的功勞,卻有此事,但你說老夫大逆不道,欺君罔上,敢問,老夫是否不遵從朝廷指令,私授唐寅官職?”
馬文升出列道:“雖未有此舉,但有此心!”
王越道:“邊塞少將,唐寅立誌從軍,老夫試問兩位大人,唐寅雖被削為民,是否就不能從戎報國?”
朱厚煒出列道:“自可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此言一出,大殿瞬間寂靜一片,百官都不得不感慨朱厚煒言語之銳利,不得不讚賞好一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馬文升辯駁道:“古語雲:‘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歲再赦,善人喑啞。’凡‘養稂莠者傷禾稼,惠奸宄者賊良人’,故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數赦,卒至傾敗。國有國法,既唐寅為罪之身,則不可赦,更不可從戎從軍。”
這些文官,誰不是飽讀詩書,誰不能引經據典,他們辯駁能力高超,有理有據!
唐寅是王越指定的西北接班人,他培養了八年多時間,如果唐寅不能在西北立足,這些年王越的心血付之一炬。
西北再無可用之人。
這些道理王越深知,因此才會很焦急,朱厚煒也是如此,如果唐寅在這次赦不了,日後就無法統籌西北軍事。
這些年朱厚煒做了很多學問,文官們擅辯,他又何嚐不是。
於是朱厚煒擲地有聲的道:“昔漢武帝赦金日磾,不計前嫌,乃使金日磾輔少主而國強;魏征者,建成黨也,太宗赦魏征,乃促成千古佳話,銅鏡論名垂千古。”
“若大國無容人之度,剛愎自用,眼見人才而棄之如敝履,於國無益!”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馬文升用古人舉例,朱厚煒也用古人舉例,你用臣子舉例,朱厚煒用皇帝舉例,哪個分量重,顯而易見!
而且他舉例的兩個皇帝,都是名垂千古之帝王!
反正今日之仗,遲早要打,唐寅也遲早要在西北立足,這些都是朱厚煒和大哥父皇早就 商定好的國策。
這次恰好是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