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在的視角來看,秦始皇堪稱爽文小說男主。】
【他有著高貴的出生,以及不幸的童年,家庭破碎、經曆離奇,然後一步步逆襲。】
【故事要從商人呂不韋的一次投機取巧說起,呂不韋年輕時遊走於列國之間經商,偶然結識了趙國作為政治人質的子異。】
【出於商人的直覺,呂不韋敏銳的察覺到了子異的價值,也就是純正的王室血統,認為他“奇貨可居”,適合配種。】
【於是呂不韋決定做子異的天使投資人,把自己能歌善舞的小妾趙姬,送給了子異,換了個未來官位的期權,博子異二代發展可期。】
【也是因為這樣,嬴政的生父就成了一個謎。】
【在贏政九個月大的時候,秦趙兩國開戰,子異也是個人渣,拋妻棄子趁亂跑迴了秦國。】
【於是趙國便對嬴政趙姬母子,開始長達6年的追殺,所以嬴政的童年,是在追殺當中度過的,當然他肯定也想不到,被追殺的童年陰影,會伴隨他一生。】
【多年以後,會因為一個名叫荊軻的刺客,繞柱而走而名留青史。】
這個時候,彈幕也開始活躍了起來。
彈幕咱世上最早的走位便是秦王繞柱。
彈幕:要不說咱們祖龍能繞柱呢,敢情是打小練出來的!
彈幕:王負劍!王負劍!這可是咱政哥的名場麵。
看到這裏的嬴政,臉色當即黑臉下來,繞柱可是他這一生的汙點啊,沒想到這小辮子竟被後世揪著不放。
“你們就是這麼對待祖龍的嗎?”
【9歲那年曆經千辛萬苦,嬴政終於迴到了秦國。】
【4年後,莊襄王去世,嬴政就順理成章的成為秦王,這年他13歲。】
【然後嬴政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次危機:繼父的叛亂。】
【嬴政繼位時,趙姬也才三十歲出頭,身為太後,孤身一人難免寂寞,自然想到了老情人呂不韋,如今呂不韋已是相父,也手握秦國不少的股份。】
【當初的天使投資,價值一路飆升,呂不韋很清醒,現在的趙姬,已經不是當初隻會跳舞要打賞的女主播了,若出了幺蛾子,他的前途也會盡毀。】
【於是,呂不韋便給太後找了個身懷“特長”的男寵嫪毐。】
【嫪毐進宮後,不僅和太後生了兩個小孩,而且傍富婆傍出幻象來了,逢人就說自己是嬴政的繼父。】
【之後,又假借太後名義造反,但嫪毐實力有限,畢竟經營範圍大不相同,嬴政不費吹灰之力便平定叛亂,將嫪毐車裂,五馬分屍。】
【那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也被嬴政親手摔死,接著軟禁趙姬、流放呂不韋,一氣嗬成,順手還把秦國股權分散的問題解決了,一舉掃平了自己執政道路上的所有障礙。】
【而此時的嬴政,隻不過才21歲,現代人21歲,還處於清澈愚蠢的大學時期,而嬴政已經開始在政治鬥爭的漩渦當中,撥亂反正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咱們祖龍9個月便出道,在顛沛流離當中磨煉了一身本領。】
秦國位麵,嬴政望著如同過眼煙雲般的往事,心中那份怒火,再度被勾起。
“哼,那嫪毐和我母親在深宮糾纏不清,誕下子嗣,我本來不願意管這些破事,誰知道這嫪毐竟然貪欲旺盛,霸占了一國之太後還不夠,還想要覬覦王位?”
“朕自幼便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然也練就了一身本領,他還太嫩了點。”
明朝,永樂位麵。
朱棣不由得感慨:“嬴政自幼便經曆過非人的遭遇,故而他的心早已是堅不可摧,有了後麵的殘暴行為,也實屬正常啊。”
朱高熾在旁,疑惑道:“為何沒有殺呂不韋,難道呂不韋真的是他親爹嗎?”
朱棣眼神閃爍:“恐怕,連祖龍自己都不清楚吧,因此才讓那呂不韋逃得一命。”
【所以,嬴政是個個人能力很強的人,這一點也比較符合秦國贏氏的血脈。而秦國曆代國君,都有一個統一天下的夢。】
【嬴政也有,並且他還是一個執行力超級強悍的人,不到十年便橫掃六合,滅了六國,效率極高。】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軍事實力大幅度提升,六國的統一,必然基於先王為秦國打下的強大根基,但是這也與嬴政強悍的個人管理才能,有著莫大的關係。】
【一個牛逼的統治者,最牛逼的能力便是,能夠網羅牛逼的人,而且還能讓這些牛人,給自己賣命打工。】
【曆史上不少皇帝為了除後患,都會在建國之後,屠戮功臣,比如劉邦和朱元璋,而統一六國之後,嬴政沒有殺過一個功臣。】
漢朝。
劉邦看到天幕又在diss自己,當下不以為意。
在此刻的位麵時空當中,他已經完成了“殺功臣”這一自認為偉大的壯舉。
“嗬嗬,奪取天下後,我曾經封賞了不少異姓諸侯王,但是這些諸侯王是怎麼迴饋朕的呢?”
“哼!不服從朕的統治也便罷了,在自己的地界作威作福,甚至還起了反叛之心,為了鞏固中央集權,這些人,如何留得?就因為他們是開國功臣,就能任由其
放縱?”
“笑話!”
劉邦勃然大怒,將旁邊的戚夫人嚇了一跳,她趕忙上前安撫:“後世如何評述,誰也管不了,陛下,您消消氣,我給您按摩按摩。”
明朝,太祖位麵。
朱元璋老臉一紅,說到底,殺功臣這件事,怎麼說都隻能是帝王的不對。
“可是,誰有知道,咱的不易呢?這都是為了下一任皇帝順利繼位,不得已而為之啊,畢竟要鏟除一切不安穩的因素,隻能寧可錯殺,不肯放過了。”
開國功臣功勳卓越,殺功臣,與功臣自恃功高,恃寵而驕,本身便是千古悖論。
“馭人之術,不過是馭心罷了,若是心不在,留人何用?不如殺之,隻能如此而已。”朱元璋重重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