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出席談判的,華夏代表都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李鴻章,而對方談判的都是各個國家,狼子野心的政治流氓。】
【當時,78歲的李鴻章,被人攙扶著走上談判桌,等待著他的,是11國代表氣勢洶洶、輪番轟炸的強勢掠奪。】
【有人誌得意滿,有人獠牙鋒利,有人氣勢淩人,有人近乎侮辱。】
【隨著簽約條件層層加碼,盡管李鴻章當時生著重病,談判期間數次吐血,但是也仍然無力迴天,最終談判曆經9個月,大清還是簽下了這喪權辱國的條約。】
【但是風水輪流轉,時代在變遷,龍國從血雨腥風之中走來,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然成為屹立世界東方的一尊巨人......】
【120年後,又是一個辛醜年。龍國與老美進行了對話,下麵這張圖便是兩個辛醜年的對比。】
視頻中,兩張圖片的對比,令人豁然開朗。
上方1901年的辛醜年,談判桌左邊,是穿戴整齊、精神瞿、意氣風發(fā)的洋人代表團。
而另一邊,則是死氣沉沉、老態(tài)龍鍾、行將就木的大清代表團。
下方是2021辛醜年。
龍國與老美的旗幟交叉排列,兩條長方形的談判桌後,坐著旗鼓相當的兩隊談判人員。
僅從照片來看,下方的照片,一掃大清當年的頹勢,甚至還有龍精虎猛的氣勢透發(fā)而出,隱隱壓過老美一頭!
明朝位麵。
朱元璋望著天幕,心中頓時感覺出了口氣。
先前清朝簽訂那些不平等的條約,真是看得他心中鬱結。
“想不到後世華夏誕生了龍國這樣強盛富足的國家,兩個辛醜年的對比,如此鮮明,僅僅過了120年啊,華夏民族就已經成功翻身,真不容易!”
朱棣鏗鏘道:“我們華夏民族,永不服輸,失去的尊嚴,一定會通過同樣的方式奪迴來!”
天幕畫麵一轉,一名外交官鏗鏘開口。
【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我們認為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jié),所以我們剛才必須闡明我們的立場。】
【我現在講一句,你們沒有資格在龍國麵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fā)同龍國談話,我們不吃那一套!】
畫麵一轉,另一個外交官繼續(xù)發(fā)言。
【我們是應你們美利堅的邀請來到這裏,但是竟然在我們出發(fā)的前一天,你們居然發(fā)起了對龍國的製裁。】
【我認為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但如果美方試圖以此舉,來所謂增強你們的優(yōu)勢的話,我想你們恐怕打錯了算盤。】
【這隻能證明,你們內心的虛弱和無力。】
【任何詆毀龍國社會製度的做法,是徒勞的,事實已經證明,這種拙劣的做法,隻會讓龍國人民更加緊密的團結一起。】
【我們對美利堅對龍國所有的不友好行為,將會做出堅定的反擊!】
清朝位麵。
簽訂完《辛醜條約》後,李鴻章就一直在養(yǎng)病,那場談判令他心力憔悴,他知道無論自己如何做,都是千古罪人了。
“一直到我坐在談判桌前,望著那如狼似虎的洋人,我才明白我之前的行為是多麼愚蠢,大清的行為,是多麼愚蠢!”
“若是歲月能夠倒流,我一定勸誡太後勵精圖治,好好扶持新帝,認真和洋人學習技術!”
李鴻章感慨一聲,隨後聽著天幕中,龍國外交官們不卑不亢的發(fā)言,他老淚縱橫。
“有骨氣!這才是我天朝上國的樣子!”
“若我生在後世,多好,也能親眼見證這繁華盛世,我也能少給華夏抹黑。”
“可惜啊,可惜。”
唐朝位麵。
“從被列強欺負,到能夠霸氣的迴應和拒絕,從大清滅亡時的江山飄搖,到龍國屹立在國際社會上,期間不知道發(fā)生了多少事啊。”
李世民跟著天幕上也學習了不少詞匯,說話也頗具現代風格。
藥師李靖心中也感慨萬千:“陛下,想要擁有脫胎換骨的變化,必然要經曆千重劫白重難啊,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李世民點點頭,先前天幕上隻言片語地說過,華夏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曆史。
從清朝的滅亡開始,帝製消失,華夏疆域之外,皆是虎豹之國。
大家都垂涎欲滴,想要從華夏這個五千年文明的古國中,瓜分利益。
彼時的華夏,就像一個沒有護城河的城池,任人踩踏,隨意收割。
但是能夠光鮮亮麗、不卑不亢站在曾經的列強麵前,還能夠指著對方的鼻子反駁,這種變化,令人振奮!
但同時,也為華夏的蛻變而感到心疼。
【華夏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所以注定屹立不倒!】
【西方一位著名學者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當中說過這麼一句話,華夏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在人類曆史上曾經有過四大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以及華夏文明。】
【可是現在前三個文明,都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而華夏文明卻屹立不倒,從古至今完整的傳承了下來?】
【原因很簡單,文明需要一個強大的載體才能持續(xù)地傳承,隻有華夏文明解決了載體的問題。】
【華夏文明得以延續(xù)的另外一個重要基礎,那便是完整的文化體係,因此,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而華夏文化,經久不滅,反而在大大小小的曆史劫難當中,不斷的涅盤重生,不斷走向強大。】
【1803年,拿破侖指著地圖上遙遠的東方說道:“這裏躺著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下去吧,一旦他醒來,將會震撼世界的。”】
秦朝。
嬴政眼中閃爍著思考的神色,良久之後,他才緩緩開口:“車同軌、書同文、統(tǒng)一度量衡,這也是一種延續(xù)文明的載體啊!”
如果任由六國紛爭持續(xù)下去,各個國家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不斷,文化也愈演愈烈,根本不可能有文明延續(xù)的基本盤。
此時,李斯站出來說道:“陛下,臣認為華夏文明之所以能夠延續(xù)不斷,一個是因為本身文化足夠長遠,另一個便是陛下您統(tǒng)一天下,開創(chuàng)了前無古人的功績所致。”
李斯這並不是彩虹屁,他也是結合先前天幕上,後世對秦始皇功績的判定和認可,才得出如此結論。
因此,嬴政對此並未謙虛,在這方麵,他有狂妄的資本。
“有天幕上傳遞思想,朕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將會越來越順利的!”
嬴政胸中暢快,他要的是真真正正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