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明軍的主力在外,滄州僅有少量的兵力駐防,朱棣花費了兩天時間,攻下了滄州,首戰告捷!
【盛庸聽說滄州失守,馬上便率領主力南下,尋找燕軍決一死戰,但是朱棣此刻再次做出石破天驚的舉動!
【他並未選擇與明軍交鋒,而是馬不停蹄,率領燕軍繼續南下,直撲魯地。】
漢朝。
韓信望著天幕,點頭稱讚,“朱棣與我不謀而合,兵道,詭也,令人捉摸不透,才是用兵之道,方能用神來之筆,占據主動,便占據了大優勢!
【朱棣抵達魯地之後,分兵幾路,分別從臨清、大名、東阿、東平等地,務求斷絕盛庸大軍的糧道!
【盛庸得到情報之後,決定將計就計,在東昌一帶和燕軍主力進行決戰!
【朱棣親自率兵衝鋒陷陣,進抵東昌,勢要一雪前恥!
【然而,盛針專門針對朱棣進行了排兵布陣,利用左右翼的布置,等朱棣衝入明軍後,中間的明軍後撤,左右翼進行包抄完成合圍,最後誅殺燕王朱棣!】
【朱棣陷入重圍,最後朱能和張玉將其救迴,但張玉卻因此戰死。】
【東昌之戰,朱棣多次深陷險境,但是由於朱允炆的“毋使朕有殺叔父名”旨意,諸位將領害怕,被朱允炆扣上,殺叔父的帽子,自己被視為抗旨不尊!
【又怕抓住朱棣讓朱允炆不好做,後續自己會成為這叔侄倆鬥爭的炮灰,所以沒人敢殺朱棣,也沒人敢抓他!
【朱棣也恃此特權,單人單騎視察前線,亦或墊後,明軍卻無可奈何!
三國位麵。
曹操看到這裏,當即笑了。
“這朱允炆可真是又當又立啊?”
“廢掉了幾個叔父,又逼得一位叔父自殺,最後卻下了“毋使朕有殺叔父名”的旨意,真是可笑至極啊。”
“哪裏像我啊,至死是漢臣!”
漢朝。
劉邦也無感的搖了搖頭,“這朱允炆還真是一個孩子,朱棣都起兵造反了,罪以致死,還不殺?”
“怪不得會成為敗家子,這可真的是敗家子啊!”
明朝,朱元璋則是扶額歎息。
“你叔父都已經造反了,殺之有名,你既要又要,為了自己的名聲,讓數萬大軍陪著朱棣在戰場上玩兒,害得無數將士身死,你這個敗家子的名,徹底坐穩了!”
【建文三年,朱允炆將之前被李景隆連累免官的齊泰、黃子澄再度官複原職,但是此時冬季已經到來,而明軍大多數都來自南方,不適應北方的寒冷氣候,於是盛庸決定暫時休戰!
【建文三年,二月,燕軍南下。】
【三月,燕軍與明軍再度交戰於濾沱河,借助天時,大破明軍!
【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渡江,直奔應天府,麵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燕軍,穀王朱穗與李景隆開金川門投降!
【應天府淪陷,皇宮燃起了大火,朱允炆不知所蹤!
【十七日,朱棣拜謁孝陵,而後在奉天殿登基稱帝。】
【迴過頭來,這一場本來朱允炆是必勝的仗,卻因為他屢次識人不準、用人不善、婦人之仁等等想法兒,硬生生的打輸了!
【先是錯用耿炳文及李景隆,導致數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後又讓朱棣屢次逃脫,最終被推下皇位,可謂是名正言順的敗家子。】
【他的皇爺爺朱元璋留給了他雄厚的資本,但是他卻在一次次的失敗中耗費殆盡,敗家方麵屬實是有一手。】
“丟人啊!
朱元璋感覺顏麵無光。
按照視頻上所言,為了讓朱允炆安穩的登上皇位,他提前準備了許久,甚至不惜清洗滿朝文武。
沒想到,最後卻是徒勞,反而為朱棣的稱帝創造了機會。
“反正日後也是老四稱帝,不如我直接立老四為太子?也省去自相殘殺了。”
朱元璋陷入沉思中。
明成祖位麵。
朱棣穩坐龍椅,臉色平靜。
“當年有數次,朱允炆都可以讓我成為刀下亡魂,但是他卻退縮了,帝王之道,不進則退,退無可退時,便是自取求亡之時!
而後,他看向一旁的姚廣孝問道:“我的乖乖大侄子,現在還好嗎?”
姚廣孝答道:“現在他在湄江觀音崖,本來還想著東山再起,被看守他的將士們鎮壓了下去,現在一心念佛,好久都沒有出過門了!
朱棣點點頭:“當年他有不殺我之恩情,如今皈依佛門,也是好事,但是記住,若是他有什麼不軌的想法兒和行動,直接誅殺,不要留情!
姚廣孝:“是!
【接下來,盤點第三位敗家子皇帝。】
【他,繼承了一個強盛而富庶的王朝;他,建立了京杭大運河,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超級大工程!
【但也是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最終葬送了這個強盛的王朝!
【他,就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楊廣!
看到此標題,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臉色忽然便沉了下來。
“我隋朝,也二世而亡!?”
而此時,震驚的不光是他,還有站在旁邊的楊勇,以及還是皇子的楊廣。
“二弟,日後為何你成為了皇帝?莫非,你殺了我當了太子?”
楊勇向來耿直,遠不如楊廣心機深沉,所以說話也不懂拐彎兒。
楊堅聽到此話,也望向楊廣:“廣兒,你給父皇一個解釋?”
楊廣臉色微變,想了想道:“父皇,您要相信兒臣,為何不能是大哥病逝呢?便如同那後世明朝,朱標病逝,朱元璋傳位給其他人呢?”
而後他看向楊勇:“大哥,我曆來對你恭敬有加,你不要聽風就是雨,我們兄弟二人應當齊心協力,方才能夠為大隋朝做出點貢獻,造福黎明百姓!
楊勇被這一頓忍得啞口無言,隻能憤然道:“怕不是這麼簡單!”
皇位上的楊堅,此刻看向楊勇的目光,多了幾分異色,心中道:“還是廣兒比較像我和伽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