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滬上局勢緊張,盧旭章更加認識到,民國黨的統治有多麼的黑暗與腐敗。】
【他堅信,他們也是要抹除革命,便越要革命。】
【他也一群愛國青年一起投入救難濟民,搶救運送傷員,參加戰地服務,募集捐款等救亡運動中。】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也意識到了,革命除了意誌與信仰,那也是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的。】
【為此,他與幾位有誌青年一起籌集了150法幣,創建了一所西藥商行,起名廣大華行。】
【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盧旭章參加了滬上文化界救亡協會,舉辦的抗倭救亡幹部培訓班,該培訓是滬上地地下組織直接領導。】
【盧旭章堅定的抗倭理念,和愛國熱情,深深打動了紅組織成員楊昊廬。】
【經過考察,盧旭章符合積極分析的條件,然後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楊昊廬問他,是否願意加入龍國紅組織?】
【就這樣,盧旭章便加入了龍國紅組織,組織決定發揮他的特長,擔負為紅組織地下網絡,籌措經費的任務。】
【廣大華行由此成為紅組織,隱蔽戰線的一個重要據點。】
“想要成功革命,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這句話沒錯!”
從天幕中看到這句話,嬴政非常讚同。
便如同要真正意義上統一六國,實際上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再加上大秦建國不久,百廢待興,長城、直道,這些都是銷金窟啊。
“所以,特工組織不應該隻是能打仗、武力值高的人員,還需要有各行各業的人才,這樣才能全麵開花!”
一旁,公主贏淑臉色訝然:“陛下,您的領悟力果然無人可及,我認為這樣完全可行,我們大可以去尋找各行各業的人才,然後組建一支人才濟濟的特工組織,為大秦的昌盛暗中努力。”
嬴政不以為意,他知道妹妹不是在吹捧他:“那首先便從經濟方麵開始吧,經濟也是能夠把控住六國餘孽的一種方式。”
“黑冰臺的第一個任務,便是鏟除那些一心想要複國的六國餘孽,這些事情,由這種身份隱蔽的特工來幹,最合適不過。”
【盧旭章進入紅組織之後,幹勁十足,他輾轉各地拓展業務,將“浙商”經商天賦發揮的淋漓盡致。】
【生意很快便拓展到了全國各地,不僅在南方遍地開花,而且還延伸到了北方諸多地區。】
【他的業務涉獵廣泛,涉及到了西藥、醫療器械、運輸等等業務,可謂是全麵開花。】
【經過發展,旗下更是有了“海思洋行”“友寧行”等多塊招牌,民國黨早就盯上了盧旭章這位富豪,一直想要拉攏他。】
【盧旭章明白,如果想要當一個資本家,那就一定要當的像個樣子才行,所以便與民國黨打的一片火熱。】
【同時他也始終牢記紅組織的指示,對任何人不許暴露自己的政治身份,曾經一起組織救亡運動的老友,辱罵他唯利是圖。】
【同樣愛國的妻子,也同樣不理解,印象中那個一腔熱血愛國的丈夫,為何會成了這幅樣子。】
【盧旭章無言,隻能默默承受著這些誤解。】
春秋位麵。
西施看到這裏,淚眼婆娑,心有戚戚焉。
“我們都承受著這些痛苦,所以我能感同身受。”
獨身一人在這偌大的皇庭當中,有苦難言,有喜悅也難以與人分享,不被理解,被人輕視,這對她來說是一種內外相加的煎熬。
“你或許比我更加艱難一些,但是我們唯有忍辱負重,以身報國,人要活的有價值!”
西施驚豔世間的麵龐上,帶著一抹堅定之色。
“後世龍國人可以,我也一定可以完成任務!”
【11年地下工作,他足足為紅組織提供了400萬美刀的經費。】
【同時間,他也從倭寇軍隊當中,探查到了一些較為機密的情報,提供給了紅組織,由此讓紅組織避免了(李嗎的)很多災禍,也搶占了諸多先機。】
【他那個年代,這個巨大的數額,為抗擊侵略,解放龍國帶來了巨大的能量。】
【在新龍國成立之後,盧旭章這才向家人坦白,一家團圓,但是國家還有新的任務。】
【盧旭章初任龍國進出口公司的首任經理,而後又擔任對外貿易部的部長助理等職位,他恪盡職守,鞠躬盡瘁,忙碌一生,為龍國的外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95年,盧旭章同誌逝世,這位千萬富豪,一生清貧,將自己的全部資產,都投入到了國家的建設當中。】
【留給家人的遺產,隻有區區一萬元。】
“先生,大才,可敬!”
秦朝位麵。
嬴政再次陷入沉思之中。
有個問題他想不明白,龍國為什麼能夠讓人人都心向自己的國家,這個紅組織的能量,似乎非常恐怖,能夠讓人心甘情願為了家國而奉獻一切。
無論是戰士、特工亦或者是百姓,似乎都對於這紅組織,有著一份莫名的信任與忠誠。
“黑冰臺的組建,也要效仿紅組織啊,哪怕學到百分之一,也足以橫掃天下了!”嬴政堅定地說道。
漢朝位麵。
劉邦也陷入了沉思:“不為名,不為利,那這名龍國人,到底是為的什麼?”
百姓為生活,君王為社稷,官員為了錢財與名利。
可是,這盧緒章,到底為了什麼?
一旁的蕭何喃喃道:“他們都是有崇高信仰的人,他們都是為了,他們的國。”
“陛下,我從龍國與龍國的核心紅組織身上,似乎看到了一條不一樣的稱霸之路,他們看似不爭,但實際上卻什麼也得到了。”
劉邦點點頭:“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看來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鐵律。”
蕭何此時卻搖了搖頭:“大家都知道,但是人心和欲望太過複雜,真正踐行起來,卻各有不同,甚至背道而馳,知道不等於做到。”
“此話有理,這紅組織值得研究。”
劉邦心中一凜,蕭何直接點中了要害。
縱觀曆史,多少前車之鑒,但是後人該犯的錯誤一樣沒少犯。
但這個紅組織,一直在走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