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夏侯惇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許都的大門被打開。
城外張繡的兩萬大軍,就這樣堂而皇之的開進(jìn)了許都。
在來許都的路上,他做了兩個方案,如果此計不行的話,還有備用計劃。
那就是操縱著熱氣球飛出許都。
不過到時就隻有劉協(xié)一個人能夠脫離樊籠,滿朝的文武大臣,還有皇帝的後宮等等,就隻能送給曹操了。
畢竟,官渡前線快要分出勝負(fù)了,他們必須在官渡之戰(zhàn)分出勝負(fù)之前,找到一塊安身立命的地盤。
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他們可沒空在許都糾纏,一旦救出天子,就必須立馬兵進(jìn)關(guān)中,搶在曹操大軍迴援之前,奪下潼關(guān)天險,以此據(jù)守,防止曹操的大軍前來報複。
現(xiàn)在竟然如此輕而易舉的奪下許都,實在是出乎了劉浪的意料。
看來他還是低估了封建迷信,對於古人的威懾力。
但這種事情,可一不可二。
古人雖然愚昧,卻不傻。
否則就不會留下盤古開天,女媧補(bǔ)天,後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大禹治水等等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了。
古人在麵對超出自己想象的事物時,第一時間是恐懼。
這很正常,麵對未知,恐懼是保證人類文明延續(xù)的根本,所謂常懷敬畏之心。
但隨之而來就是好奇。
好奇則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動力。
天有十日橫空,人們畏懼太陽的威能,可好奇讓他們找到了解決太陽辦法。
洪水泛濫,人們恐懼洪水的威能,可好奇讓他們找到了百川歸海的辦法。
同樣的,今天劉浪能夠飛天,故而讓人心生敬畏之心。
可明天,就會有好奇的人去想辦法探索這其中的奧秘。
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就是在恐懼——敬畏——好奇——探索——研究——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循環(huán)往複的過程中,慢慢壯大起來的。
劉浪從來沒有小看過古人的智慧,所以這樣的事情,隻有第一次有用,下一次多半就不靈了。
一次,
就夠了!
…………
許都既下,天子自然就不用逃亡了。
劉浪從框子裏扔下幾個拴在框上繩子,吩咐下麵的人緊緊抓住繩子,免得熱氣球亂飛,再慢慢減小火盆中的熱量,讓熱氣球緩緩的降落。
一群人七手八腳的把天子扶出欄框,擁進(jìn)皇宮。
當(dāng)然也沒有忘記此行的大功臣:
“劉卿,隨朕一起來。”
許都皇宮大殿之內(nèi)
張繡的兩萬大軍已經(jīng)掌控了全城。
荀彧、夏侯惇等曹操一係的心腹嫡係全都被看押起來。
董承、伏完等保皇派的大臣們,各個喜氣洋洋,前來參加這次大朝會。
數(shù)年來,天子連同保皇派的大臣們,接連被董卓欺壓,被李傕郭汜欺壓,又被曹操欺壓,
胸中早就積壓了一口惡氣,今日終於一朝得雪。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曹賊領(lǐng)軍在外,這次並沒能抓住曹賊,但把曹賊的家小一網(wǎng)打盡,也算是出了胸中的一口惡氣了。
劉協(xié)高坐龍椅之上,劉浪站在群臣之首。
張繡和趙雲(yún)上殿麵君。
這還是劉浪第一次出現(xiàn)在眾人的麵前。
之前都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的。
“臣張繡,參見陛下,臣救駕來遲,請陛下恕罪。”
“張將軍快快平身,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將軍忠君報國之心,朕已盡知。”
“謝陛下。”
“臣趙雲(yún)參見陛下。”
“趙將軍也免禮,朕曾多次聽皇姐提起過將軍,今日一見,當(dāng)真是英武了得啊。”
“多謝陛下誇獎,臣愧不敢當(dāng)。”
安撫好這兩位功臣,劉協(xié)開始向群臣介紹此次最大的功臣。
天子指著劉浪問道:
“眾卿,可知此人是誰?”
群臣哪裏知道劉浪,就算是有知道劉浪的,也是隻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自然是不認(rèn)識的。
但也有許多人,看到過劉浪和劉協(xié)一同飛在天上的。
“這,莫不是帶陛下飛的仙師?”
“對啊對啊,今日早晨,就看到此人陪同陛下,一起飛在空中,想來定是位神通廣大的仙師吧?”
天子大笑,曰:
“此乃我漢室宗親,相城候之子劉浪劉伯濤,隻因幼年隨練氣士入山修行,是以不在人前顯露。
近日夜觀天象,天子蒙塵,方知曉曹賊有不臣之心,神器有易主之危,故而下山解朕之危困。”
天子這麼一說,群臣之中,還真有幾個知道相城侯的。
“啊呀,臣就說那相城侯的兒子,怎麼會在自家的花園中,平白無故的便失蹤了,原來竟是隨同仙師如山學(xué)藝去了,閣下當(dāng)真是,當(dāng)真是好福氣啊!”
“是啊是啊,可惜相城侯去的早,否則的話,要是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如此際遇,還不知該怎麼高興呢。”
“今日觀其陪同陛下,飛於雲(yún)中,想來定是學(xué)成了仙家法術(shù),我等有此強(qiáng)援,何懼曹賊。”
這話說的沒錯,也不怪群臣對劉浪如此有信心。
畢竟,劉浪真真切切的帶著天子飛了一遭,有本事,你也帶天子飛啊。
劉浪此時也與群臣見禮:
“諸位同僚,伯濤見禮了。”
群臣一一還禮,奉承話也是不要錢的往外冒。
劉浪一邊應(yīng)承,一邊解釋:
“浪自幼隨師父隱居深山,山中無歲月,亦不與外界相通,故而不知家中變故,亦不知朝中變故。
家父故去,浪深憾之,為人子者,竟不能承孝膝前,此浪之過矣。
而朝中權(quán)臣橫行,天子遭厄,浪亦深恨之,為人臣者,竟不能上報天子,下安庶民,此亦浪之過矣。”
說完,劉浪再次影帝附身,淚如雨下,涕泗橫流,仿佛自己真的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痛心疾首。
劉浪不得不這麼做,畢竟大漢以孝治國,著名的二十四孝就是出自漢朝。
父死不喪,是為不孝!
天子蒙塵不救,是為不忠!
既然你劉浪這麼有本事,都能帶人飛,為何不迴家奔喪,天子落難的時候,為何不早點(diǎn)來營救天子?
這兩點(diǎn)一定要解釋清楚,否則的話,劉浪的清名就會受損。
古人對自己的名聲可是很看重的。
所謂名不正,言不順。
這個名,不隻是代表著政治正確,師出有名!
還代表著一個人的名聲。
名聲好的人,自然威望就高,說的話就有人聽從。
這就是名正言順!
表演還在繼續(xù):
“日前,家?guī)燂w升之前,言其夜觀天象,方知天子有難,這才讓我連夜下山,營救天子,撥亂反正,救萬民與水火,解百姓與倒懸。
浪下山後,方才得知、得知、得知家父已經(jīng),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