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望著眼前這片被鮮血染紅的河水,心如死灰。他想到自己此次身負重任,卻遭遇如此慘敗,自覺無顏麵對曹操的信任與期許,一時衝動之下,猛地拔出腰間寶劍,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身邊殘餘的幾個親衛反應迅速眼疾手快,一個箭步衝上前來,幾雙手死死抓住徐晃的手腕,用盡全身力氣將寶劍奪下。“將軍,不可啊!”親衛們的聲音帶著哭腔勸道。
自殺,往往是在瞬間的血勇激憤之下做出的極端選擇。徐晃被救下後,隨著那股血氣之勇漸漸消散,他的理智也逐漸迴籠。他想起曹操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在他落魄之時,是曹操慧眼識珠,給予他施展才華的機會,讓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成長為曹軍的一員大將。無論如何,他都要迴去給主公一個交代,哪怕等待他的是梟首示眾,或是軍棍杖斃,都由主公發落。
這麼一想,徐晃緩緩放下了手中的劍,心中不再有求死的念頭。能活著,誰又會真的想死呢?他深吸一口氣,強忍著內心的悲痛與愧疚,帶著身邊僅存的幾個親兵,拖著沉重的步伐,踏上了返迴潼關曹營的路。
迴到潼關,曹營中一片忙碌。張遼重傷昏迷,徐晃分兵渡河未歸,此時前線指揮攻城的重任落在了曹洪肩上。徐晃迴到曹營,徑直來到中軍大帳前,聲音沙啞地請求拜見曹操。
曹操聽到徐晃求見,心中隱隱有了不好的預感。當徐晃踏入大帳的那一刻,曹操的預感得到了證實。隻見徐晃盔甲破爛不堪,幾處破損的地方還殘留著幹涸的血跡,發髻淩亂,幾縷頭發耷拉在臉上,整個人顯得狼狽至極。曹操一眼便看出,徐晃這是吃了敗仗迴來的。
徐晃一進中軍大帳,雙腿一軟,“撲通”一聲雙膝跪地,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與自責,嚎啕大哭起來:“主公,末將無能,致使四千精銳全軍覆沒,嗚嗚嗚……”他的哭聲中充滿了悔恨之情,在空曠的大帳中迴蕩,揪扯著每一個人的內心。
曹操聞言,不禁大吃一驚。起初看到徐晃的狼狽模樣,他就知道此戰失利,但怎麼也沒想到竟會敗得如此慘烈,整整四千精銳,就這樣折損得無影無蹤。曹操眉頭緊鎖,內心一陣絞痛,四千精銳,而且還多是披甲的精銳,哪怕是對於此時打贏了官渡之戰,俘獲十幾萬袁軍,繳獲軍械輜重無數的曹老板,損失也不可謂不慘重。但徐晃是他的心腹愛將,跟隨他多年,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曹操深知此刻苛責並無用處,他強壓下心中的怒火與惋惜,語氣盡量溫和地說道:“公明,且先起來,詳細說說此行怎會如此?”曹操的聲音沉穩,帶著一絲安撫,試圖讓徐晃冷靜下來,以便了解事情的全貌。
徐晃緩緩站起身來,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的波瀾,開始向曹操詳述此次蒲津渡兵敗的前因後果。營帳內,曹操眉頭緊鎖,目光如炬,靜靜地聽著,不時微微頷首,臉上的神情隨著徐晃的講述而變化。眾謀士和將領們也都屏氣斂息,神色凝重,帳內氣氛壓抑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且說劉浪,一路隨天子自潼關向著長安進發。這一路,本應是向著希望前行,可映入他們眼簾的,卻是一幅人間煉獄般的景象。
第一天,當隊伍踏入一片荒蕪的田野時,劉浪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田地裏,雜草肆意瘋長,雜亂無章地糾纏在一起,掩蓋了原本的土地。本該是莊稼茁壯成長的時節,卻不見一株飽滿的作物,隻有些幹癟、枯黃的殘株在風中瑟瑟發抖。不遠處,幾間破舊的茅屋歪歪斜斜地立著,門扉半掩,在風中“吱呀”作響,仿佛是在發出絕望的呻吟。走近一看,屋內空無一人,蛛網橫七豎八,塵土厚得能嗆人,顯然已經許久無人居住。
第二天,他們繼續前行,道路兩旁的景象愈發淒慘。枯瘦如柴的野狗在路邊徘徊,目光中透著饑餓與迷茫,偶爾發出幾聲有氣無力的吠叫。河溝裏,流淌著渾濁不堪的汙水,散發著陣陣惡臭,水麵上漂浮著動物的屍體和各種垃圾。隊伍經過一座小鎮,曾經的繁華早已煙消雲散,如今隻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牆壁上,還殘留著斑駁的血跡,仿佛在訴說著昔日的血腥與殘酷。街道上,隨處可見散落的衣物和生活用品,仿佛主人是在匆忙中逃離,卻再也沒有迴來。
第三天,放眼望去,廣袤的大地一片死寂,千裏之內,聽不到一聲雞鳴。土地幹裂,一道道裂縫如同猙獰的傷口,延伸向遠方。路邊,不時能看到皚皚白骨,有的散落在荒草叢中,有的暴露在陽光下,在死寂的大地上顯得格外刺眼。這些白骨,有的完整,有的殘缺不全,有的還穿著破舊的衣物,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著曾經的生命是如何被無情地奪走。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當初李傕郭汜的暴行。他們為了爭奪權力,在這片土地上肆意燒殺搶掠,所到之處,生靈塗炭。百姓們為了躲避戰亂,紛紛逃亡,卻在途中餓死、累死、被殺死。曾經繁華的城鎮、肥沃的田野,都在他們的鐵蹄下化為烏有。
劉浪看著這一幕幕慘景,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李傕郭汜的憤怒,又有對百姓遭遇的同情,還有對未來的擔憂。他深知,要想恢複這片土地的生機,重建漢室的輝煌,還有漫長而艱難的路要走 。
但最多的,還是對賈詡的憤恨之情,倘若當初不是賈詡一言亂國,堂堂大漢的西都,沃野千裏的關中之地,何以落得‘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地步。賈詡隻為一己之私,置關中數百萬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自己一家歡笑,讓關中百姓家家哭墳,縱使將他千刀萬剮也不為過,現在想來當初一拳打死他,倒是便宜他了。
還有人為其張目,說什麼賈詡不是毒士,賈詡勸諫過李傕郭汜,不可以屠殺百姓,不可以對天子不敬,可是以賈詡對人性的了解,以賈詡的智謀,會想不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嗎?他肯定想的到,隻是這樣做對他有利,所以他選擇視而不見,然後再假惺惺的勸諫李傕郭汜幾句,什麼不可對天子不敬,不可屠戮百姓等等,為自己搏個好名聲,還真就有人吃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