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熹微的晨光艱難地穿透厚重的雲層,灑落在長安城滿目瘡痍的土地上。各個城門口,嶄新張貼的招募用工告示在微風中輕輕晃動,仿佛在向這座飽經滄桑的城市宣告著一絲新的希望。
長安城,曾經的繁華古都,如今卻殘破不堪。斷壁殘垣隨處可見,昔日熱鬧的街道如今雜草叢生,偶爾有幾隻瘦骨嶙峋的野狗在廢墟中覓食,發(fā)出幾聲有氣無力的吠叫。朝廷看著這座承載著無數(shù)曆史與榮耀的城市如此破敗,終於下定決心重建長安。
告示上清楚地寫著:凡是願意出力者,可到各個城門口的招募地點報名。每人每日管三餐飽飯,外加工錢每人每日五斤糧食,老人婦女三斤,十歲以上孩童兩斤,五歲以上孩童一斤。
這招募告示的背後,還有一段故事。本來,招募的計劃裏是沒有孩童的,但劉浪,執(zhí)意加上了這一條。他親眼見過太多在亂世中失去雙親的孤兒,他們在街頭流浪,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劉浪想著,哪怕隻是給這些孩子一口飯吃,也能讓他們多一絲活下去的希望。而沒有將五歲以下的孩童納入招募範圍,實在是無奈之舉。在這個亂世,五歲以下的孩童,若沒有人精心照顧,根本難以存活,就算是十歲以下的孩子,能在這艱難世道中活下來的,也是九死一生。
告示剛貼出時,周圍很快就聚集了一群老百姓。他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眼中滿是警惕與懷疑。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老百姓們吃過太多虧,一開始,他們都以為朝廷這是要征發(fā)徭役。在他們的認知裏,徭役往往意味著無償?shù)膭谧鳎要遭受官吏的打罵,甚至可能有去無迴。所以,一時之間,竟沒一個人敢上前報名。眾人隻是小聲地議論著,眼神在告示與小吏們之間來迴遊移。
就在氣氛僵持不下的時候,一個老者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他身形佝僂,拄著一根破舊的木棍,身上的衣服打著層層補丁。這老者曾在粥廠接受過救濟,對朝廷多少還有些信任。他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反正這幾天我們可都是吃飽喝足了的,要不是朝廷救濟,咱們早都餓死了,人要懂得感恩,既然朝廷既然有需要,我先來報個名,隻要繼續(xù)管飯,工錢不工錢的無所謂了。”
這話一出口,眾人都安靜了下來。小吏們連忙熱情地迎上去,拿出登記冊,仔細地登記老者的姓名。登記完,小吏又再次向老者強調:“老人家,每天除了管飯,還會發(fā)工錢,因為您是老人,所以您每天有三斤糧食的工錢呢。”
聽到真的給工錢,周圍的人群一下子炸開了鍋。人們交頭接耳,臉上露出驚喜與猶豫交織的神情。終於,有一個身材消瘦的年輕漢子邁出了步子,大聲說道:“我也報名!家裏早就揭不開鍋了,要不是朝廷救濟,早就餓死了,現(xiàn)在這能掙錢又管飯,自古以來都沒有這好事,也給我報個名。”緊接著,越來越多的人湧上前去報名,隊伍很快就排得老長。
在隊伍裏,有一個叫小虎的十歲男孩。他父母雙亡,一直靠在街頭撿些別人吃剩的樹皮草根勉強維持生計。此刻,他站在隊伍中,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他想著,以後不僅能吃飽飯,還能掙糧食,說不定還能攢下一些,過上好日子。還有一對母女,母親瘦弱憔悴,女兒緊緊地拉著母親的手。母親低聲安慰著女兒:“別怕,我們去幹活,有飯吃還有糧食拿,日子會好起來的。”
隨著報名的人越來越多,城門口熱鬧非凡。小吏們忙得不可開交,一邊登記信息,一邊維持秩序。而那些報名成功的人,雖然臉上依舊帶著疲憊與滄桑,但心中已經燃起了新的希望。
沒想到,報名的人多得超乎想象,幾乎整個長安城的人都來了。城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人們摩肩接踵,嘈雜聲此起彼伏。有人扯著嗓子詢問報名細節(jié),有人焦急地張望著隊伍的進度,還有人在人群中努力踮起腳尖,就為能快點報上名。
幸好,劉浪這次從潼關迴來,帶來了大量糧草。這些糧草都是從曹營繳獲的,除留下潼關守軍三月的用量,其餘全被劉浪拉迴了長安。看著堆積如山的糧草,劉浪心裏有了底,有了這批糧草,至少能支撐到用雪花鹽換取糧食的那天。
劉浪站在城樓上,望著城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條不紊地指揮著。他讓人將招募來的人按照年齡大小和性別分好隊。青壯年男子一隊,他們體力充沛,主要負責扛磚頭,搬運那些沉重的建築材料。隻見他們喊著號子,彎下腰,雙手緊緊抓住磚頭,艱難地直起身子,一步一步邁向建築工地。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落,打濕了腳下的土地,但他們沒有絲毫怨言,心中隻有對未來生活的期盼。
婦女們組成一隊,主要負責清掃垃圾。她們拿著簡陋的掃帚,仔細地清掃著街道上的瓦礫、塵土和雜物。哪怕是藏在角落裏的垃圾,也被她們一一清理出來。她們一邊清掃,一邊互相交流著,憧憬著長安重建後的樣子。
年齡稍大些的老人,行動雖不如年輕人敏捷,但也有自己的任務,他們負責整理工具,將那些雜亂的鐵鍬、鏟子等工具擺放整齊,為其他幹活的人提供便利。老人們眼神中透著堅定,他們深知自己雖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出大力,但在重建長安的過程中,也能盡一份綿薄之力。
十歲以上的孩童們,被安排去運泥土。他們用小推車或者竹筐,一趟又一趟地將泥土運往需要的地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但他們的臉上卻洋溢著笑容。小虎便是其中一員,他自從父母雙亡後,一直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如今能參與到重建長安的隊伍中,他覺得自己找到了新的方向。每次運泥土時,他都跑得飛快,心中想著多運一些,就能讓長安快點建好。
在劉浪的有序安排下,長安城的重建工作熱火朝天地展開了。工地上,號子聲、勞動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希望的樂章。雖然前路漫漫,困難重重,但這些長安城的百姓們,心中都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一個腳印地為長安的重生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