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剛剛的一場巔峰對決,看呆了兩邊的將士,兩人力竭墜馬之後,被自家的將士護送迴營。
劉浪下了城牆,去迎接趙雲。
“子龍,那西涼錦馬超如何?”
趙雲此時已經緩過勁來,抱拳道:“太師,那錦馬超果然名不虛傳,雲竟勝他不得。”
“哈哈,你二人今日一場大戰,定然會名傳天下。經此一戰,我看西涼軍近日不會攻城了,子龍且先去休息,以待來日!
“喏”
城外大營
馬超被龐德背著迴到軍營,放到一張榻上。過了半晌,也緩過勁來,向龐德問道:“這趙雲何許人也?竟如此了得?我自從軍以來,還從未碰到過這樣的對手,一場惡鬥,我竟討不得半點便宜!
龐德原來是馬騰的副將,隨馬騰征戰四方,後來馬騰年長,漸漸的將兵馬托付給長子馬超,龐德也就成了馬超的副將。
聽到馬超詢問,上前答道:“少將軍,這趙雲字子龍,乃常山人士,初投公孫瓚,為白馬義從,名聲不顯。後公孫瓚兵敗身亡,不知為何又投了劉浪,本以為隻是個漏網之魚,想不到竟有如此本領,那公孫瓚坐擁如此猛將竟不自知,也難怪會被袁紹誅滅!
“常山趙雲趙子龍!我白日裏觀望城頭,發現城牆上的守軍也非常精銳,如今又有趙雲這等猛將坐鎮,長安恐怕輕易攻取不得,你速速派快馬報知韓太守和父親,讓大軍早日抵達長安,我等再從長計議。”
“喏”
一連三日,馬超都沒攻城,也沒來叫罵。
直到韓遂馬騰率領的八萬中軍抵達長安,馬超帶龐德閆行前去中軍大帳參拜二人。
“伯父,父親!
馬超躬身行禮,閆行龐德二人也緊隨其後。
韓遂讓三人起身,笑嗬嗬的問道:“孟起賢侄,前日你派人送信,說這長安城中,竟然有一位絕世猛將,不在你之下,此言當真否?”
馬超迴道:“伯父,確實如此。小侄與那趙雲大戰一天一夜,竟半點奈何他不得。我二人最後全都力竭墜馬,小侄迴營將養了三日,才休整過來。想來那趙雲也是如此!
“哦?這趙雲當真如此了得?”韓遂驚道。韓遂人稱九曲黃河,生性多疑,他懷疑馬超是故意誇大趙雲的本領,其實是想保存自己的實力。
馬超旁邊的閆行躬身道:“大人,那趙雲確實了得,若非孟起,恐怕我西涼軍中,再無一人能與其匹敵!
趙雲武藝如何,閆行雖然沒有親自試探,可他曾與馬超交過手,深知馬超的厲害。
昔日韓遂馬騰兩人為爭奪涼州歸屬,曾經大戰一場,閆行見馬超驍勇,自負不是對手,就裝扮成小兵,混入大軍之中,等到馬超獨自衝陣,陷入大軍包圍之時,突然暴起襲擊,可卻被馬超躲過必殺一擊,沒能殺掉馬超,隻是將其重傷。可即便重傷的馬超,依然悍勇非常,殺出重圍,由此可見馬超之驍勇。
可如此驍勇的馬超,在前幾日與趙雲的對決中,卻愣是半點便宜也討不到。這趙雲的本領之高,在閆行看來,比馬超有過之而無不及。
閆行乃是韓遂的女婿,是心腹中的心腹,此次先鋒馬超為主將,閆行為副將,也有製衡馬超之意。
韓遂即便不相信馬超,也會相信閆行。
龐德此時也接口道:“韓太守,將軍,還不止如此,我等觀望城頭,隻見守城兵卒各個披堅執銳,也是精銳非常,若是強行攻城,隻怕會傷亡慘重。”
龐德向來忠勇,或許會騙韓遂,但絕不會騙馬騰。
。韓遂馬騰聽龐德這麼一說,兩兄弟對視一眼:“壽成賢弟,咱們且去城外觀望觀望!
“好,文約兄,請!”
兩人騎著馬來到長安城外,抬眼望去,但見城頭之上,刀槍林立,箭塔密布。往來穿梭的兵將,守衛城頭的士卒,盡皆人人披甲。
城外雖有十多萬大軍圍城,可城牆之上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所有人各司其職,大軍壓境也絲毫不為所動。
“能在潼關打的曹操落荒而逃,別的且不說,單單這治軍之能,就可見一斑!”
“都說盛名之下無虛士,這太師劉浪果然名不虛傳!
兄弟二人圍著長安轉了一圈,發現四周城牆都是一樣守衛森嚴,渾然沒有半點漏洞。
此時劉浪已經得到衛兵報信,得知韓遂馬騰二人親臨長安城下,於情於理,他都要出去會會兩人。
韓遂馬騰雖然是結義兄弟,劉浪卻深知二人都想找機會除掉另外一人,獨霸涼州,隻是兩人實力相近,若是強行爭鬥,隻會兩敗俱傷,枉自給別人做了嫁衣,所以才結為兄弟,共分涼州。
劉浪想著,這次或許可以利用他們麵和心不和的關係,對兩人用離間之計。
韓遂馬騰正在城下觀望,突然見到,城門大開,城中衝出一票人馬。
“籲”
在兩人距離兩人百步的距離,劉浪勒停戰馬。
大喝一聲:“敢問哪位是馬騰馬壽成將軍?”
韓遂馬騰對視一眼,心想這人是誰?不知道西涼聯軍的老大是韓遂韓文約嗎?怎麼一上來就問馬騰馬壽成?
看兩人隻顧著相互對視,劉浪再次大喝一聲:“請馬騰馬壽成將軍上前答話!
馬騰一帶馬韁,驅馬上前兩步,越過韓遂,抱拳答禮:“在下西涼馬騰馬壽成,敢問閣下可是當朝的太師劉浪劉伯濤?”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
潼關一戰,劉浪的大名轟傳天下局,各諸侯即便沒有見過劉浪本人,也或多或少的聽別人提起過,是以看到城中衝出來的這票人馬,以一個騎黑馬的年輕人為主,就猜測來者是劉浪本人了。
“在下劉浪劉伯濤,承蒙天子厚愛,添為當朝太師,馬將軍,有禮了!
劉浪在馬上抱拳行禮,很是周全。
禮多人不怪。
馬騰再是來搶劫的,這個時候看到劉浪這麼禮節周全,也不好惡語相向,便也在馬上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