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浪原本還納悶,他們為什麼這麼痛快的答應了自己的收編,感情是他們和曹操有仇啊。
而當時自己為了收編他們,隨口編出來的那個“聯合抵抗曹操圍剿”的借口,恰恰成了他們答應收編的理由。
高順的加入,讓臥牛崗的實力,再次上升了一個臺階。
高順最拿手的是什麼?
練兵啊!
在漢末,各大有名有姓的軍隊中,陷陣營的大名,不說人盡皆知,那也是威名赫赫。
畢竟,能在曆史上留名的軍隊,哪一個不是驍勇善戰,赫赫有名的存在。
由此可見,高順練兵之能,絕對能在三國中,名列前茅。
雖然之前趙雲也在負責練兵,可趙雲最擅長的,還是訓練騎兵。
但此時的臥牛崗,雖然有一萬兩千兵馬,但騎兵著實不多。
清掃了這麼多家山寨,統共也不過收集了七八百匹馬,再剔除那些老弱病殘,還有一些拉車的馱馬,剩下合格的戰馬,隻有三百餘。
想來也是,一幫被三餐管飽,就吸引過來的難民土匪,怎麼可能養的起戰馬,這樣既嬌貴,又耗糧食的大牲口呢。
劉浪用這三百匹馬,組建了一支三百人的騎兵,交給趙雲親自統領。
現在連同高順帶來的兩百騎兵,一起調撥給了趙雲。
而呂綺玲,則作為趙雲的副將,二人一同統領這五百騎兵。
至於高順,
則被劉浪安上了一個新兵校尉的職務,專門負責訓練這些新兵們。
劉浪還把自己撰寫的《練兵紀要》,拿給了高順。
高順看了之後,以他沉默寡言的性格,也接連叫了三聲“好”。
至此,在高順的訓練下,臥牛崗兵馬的精銳程度,更上一層樓。
就在臥牛崗如火如荼的進行練兵大業的時候,裴元紹差人來報。
遠在百裏開外的地方,有個山頭,寨中有兩位當家的,夥同七八百位嘍囉。
非但抗拒收編,還膽敢下山,欲要搶奪裴元紹的軍械糧草。
這裴元紹哪裏能忍。
擺開陣勢,就和對方真刀真槍的火拚了幾場。
結果幾番交手下來,非但沒有占到半點便宜,反而折損了許多兵馬。
眼看局勢日漸惡化,裴元紹隻好命人迴山送信,請求支援。
臥牛崗的大廳中,劉浪坐在主位。
下麵半跪著一個小兵,正在向劉浪匯報情況。
他就是裴元紹派迴來請援兵的。
聽小兵說完具體的情況,劉浪轉頭對趙雲幾人問道:
“子龍,伯達,元福,汝等怎麼看?”
周倉和裴元紹是老搭檔了,聞聽自家的老夥計吃了虧,急忙站起來說道:
“先生,您是知道的,老裴的本領不高,可生性要強,這迴要不是被逼到絕路了,是肯定不會迴來求援的。”
劉浪點點頭:
“沒錯,元福說的沒錯。既然如此,我便親自走一趟,元福、子龍和綺玲隨我一起。伯達留下繼續操練兵馬。”
軍令一下,眾人開始行動。
還是點起三千兵馬,不同的是,為了早日抵達,以免夜長夢多。
這次由趙雲和呂綺玲率領著五百騎兵,充當前鋒,先一步去支援裴元紹,劉浪和周倉率領剩下的步兵,隨後趕來。
趙雲得令,當即領著騎兵,快馬加鞭的趕去支援,百裏的路程,隻用了一天。
而劉浪和周倉,因為率領的是步兵,盡管一路強行軍,日行五十裏,可等到和裴元紹會師的時候,也已經是兩天後了。
將劉浪迎入大帳中,裴元紹搶先上來請罪:
“先生,元紹無能,非但沒有掃平此處山寨,反而折損了許多人馬。”
裴元紹此時的內心,的確感到很羞愧。
畢竟,其餘的幾路人馬,收編進行的都很順利,即便是周倉被人教訓了一通,可也沒有折損兵馬啊。
隻有自己,因為一時的心中不忿,首次失利之後,沒有第一時間迴去求援,結果折損了許多人馬。
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爭強好勝,所造成的後果。
但無論如何,裴元紹終歸是劉浪麾下第一批投靠的元老級人物,該給的麵子,劉浪還是要給足的。
劉浪托起裴元紹:
“勝負乃是兵家常事,一時之勝敗,不足與論,元紹勿要放在心上,來日再與他們開戰,重新贏迴來便是。”
“是,先生。”
解決了元紹的問題,該解決給元紹製造問題的人了。
“元紹,你與那夥匪人交過手,感覺他們的實力如何?”
“先生,那夥子土匪,有兩位當家的,一個叫杜充,是個三十歲上下的莊稼漢子,本領倒也稀鬆平常。
可另外一個,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名叫廖化,字元儉,著實了不得。
此子雖然年幼,可弓馬嫻熟,武藝不在我之下,我與他交手數次,都沒能占到便宜。
更厲害的是,此人竟還精通兵法,先是趁我剛到此處,立足未穩之時,夜襲我的營寨,殺傷許多人馬。
而後又用誘敵深入的計謀,在不遠處的一處山穀,埋下伏兵,伏擊我等,這一仗又折損了許多人馬。
而其所部,也不像一般的土匪山寨,多是烏合之眾。
其麾下的兵丁,被操練的很是精銳,即便是與我軍正麵對決,也沒怎麼吃虧。
我實在想不到破敵之策,兵馬又折損嚴重,隻能向您求援。”
劉浪進來的時候,就看到了,裴元紹這次前來收編,一共帶來了一千兵馬,此時竟然隻剩七百餘人,想來其餘的,不是被殺了,就是被對方俘虜了。
這樣損失,已經達到了三成,剩餘的士兵,也毫無士氣,也難怪裴元紹會撐不住,要迴山求援了。
在冷兵器時代,一般軍隊的傷亡達到了三成,就會潰敗,這樣的軍隊,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精銳了。
而戰損達到三成後,還沒有潰敗的軍隊,那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了。
至於那些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都沒有潰敗的,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上,也就隻有寥寥幾支軍隊做到過。
最有名的,當數嶽爺爺的嶽家軍了。
金人當時都發出感慨:
“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至於裴元紹的軍隊為什麼沒有發生潰敗?
可不是裴元紹的領導能力強。
主要是因為這些戰損,不是一次性造成的。
即便如此,剩下的士兵,一個個的,也都像鬥敗的公雞一樣,垂頭喪氣,死氣沉沉的,毫無鬥誌,這樣的軍隊,怎麼能上戰場打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