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劉浪仰天長笑:


    “哈哈哈,將軍切勿著急,聽在下慢慢道來!


    張繡鋼牙緊咬,冷哼道:


    “哼!倒要聽聽先生還複何言,倘若不能……”


    張繡對著大門口示意一下,接著又說道:


    “先生,那口大甕,可早就饑渴難耐了!”


    這口大甕,本是賈詡讓張繡,給劉浪準備的,結果劉浪還沒用上,賈詡倒先死了。


    此時,又被張繡拿來威脅劉浪。


    麵對張繡的威脅,劉浪麵帶微笑,絲毫不以為意,反而雲淡風輕的說道:


    “袁紹剛愎自用,必然為曹操所敗,切不去說他。


    就說曹操,與將軍有殺子之仇,以曹操的為人,豈能輕易放過將軍?


    所以此二人,皆非將軍的良主。


    在下此舉,全是為了將軍著想,將軍不謝謝我,怎麼反而怪起在下來了?”


    許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一時之間,張繡居然被氣笑了。


    “嗬嗬……,那依先生所說,張繡該如何是好?”


    “良禽擇木而已,良臣擇主而事!


    “嗬,遍觀當今諸侯,有王霸之資者,無非袁曹,先生既說此二人並非良主,試問還有誰,可為良主?”


    “袁曹,不過兩個叛逆之賊,亦敢言王霸之事?”


    “莫非先生更有良主?”


    “當然!”


    “是何人焉?”


    “當今天子!”


    “哈哈哈哈,繡 還以為先生有何良言,原來確隻會誇誇其談……哈哈哈……


    當今天子,已被曹操囚於許都,怎能稱為良主。”


    “天子尚不能稱為良主,還有何人敢稱良主?袁曹,隻不過是天子冊封的臣子,將軍亦然。


    而今天子蒙塵,社稷板蕩,正是我輩忠臣義士為天子效勞之時。


    將軍身為天子之臣,卻不思報國安民,反在此口出逆言,是何道理?”


    “這……”


    有些事,隻能私底下說,不能拿到臺麵上,這就是潛規則。


    不論現在天子處境如何,總是得到天下人承認的皇帝,張繡剛才一番話,確實讓劉浪抓住了把柄。


    麵對劉浪的質問,一時間,張繡竟訥訥不能言。


    “自太祖順天應命,起義兵,反暴秦,建大漢,迄今為止,已曆四百載。


    期間縱有二三謀逆之輩,如王莽之流,雖建製稱帝,亦不得民心,光武振臂一唿,從者如雲,國祚,終複歸大漢所有。


    如此可見,漢室正統之名,早已深入人心。


    而今天子雖陷囹圄,但漢室國祚仍在,尚有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舍身於外。


    隻需時機一至,天子得脫囹圄,漢室必將再興。


    所謂功高莫過於救駕,功大莫過於從龍。


    此時正是將軍救天子於危難之際,立不世之功的大好機會,將軍緣何視而不見?”


    說到動情之處,劉浪拍案而起,長身而立,虎目圓睜,眼眶微紅,一副恨其不爭的可憐神情。


    劉浪這番話,當真是讓人聽得熱血沸騰,腎上腺素飆升。


    別說張繡這個沒有主見的人了,就連劉浪背後站著的趙雲,聽了這番言語,都立刻想跨馬持槍,殺入許都,解救天子。


    張繡本來就沒有主見,此時又被劉浪一忽悠,立馬就動心了。


    再說劉浪所說,有憑有據,並非虛言。


    大漢先有諸呂之亂,後有王莽篡逆,結果呢,龍椅上的皇帝換來換去,還是姓劉。


    都說天子姓劉,天就姓劉。


    看來漢室享有國祚,乃是天命所歸。


    想到自己也能立下不世之功,張繡也不由得有些激動的問道:


    “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自然!如今袁曹相爭,許都必然空虛,將軍隻需出一支奇兵,突襲許都,而許都內,自有人策應將軍。


    如此一來,必能救天子脫困。


    到那時,漢室三興,此皆將軍之功,雲臺之上,必有將軍之像也!


    昔日光武大帝劉秀,中興漢室後,命人畫功臣之像,張掛於雲臺之上,以供後人瞻仰供奉,共計有二十八人。


    合稱:雲臺二十八將。


    張繡一聽,更來勁了。


    眼前好像看到自己將來,也和雲臺二十八將一樣,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可想著想著,就突然覺得不對勁了。


    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張繡雖然不聰明,可也想到了一個,劉浪剛才所說的漏洞。


    “不對啊,先生!”


    “如何不對?”


    “如今天下大亂,各地已被諸侯所竊居,天子即便脫出囹圄,也早就無有立足之地,又如何能再興漢室?”


    “哈哈哈,將軍此言差矣!


    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為漢室宗親。


    如今漢室尚有兩州之地,怎能說天子沒有立足之地?”


    “可,據我所知,益州劉璋早已借口路途堵塞,不再朝貢天子,而劉表……


    荊州距離許都如此之近,劉表卻從未發兵攻打曹操,恐怕此二人,也早有不臣之心。


    倘若天子幸此二州,隻怕是剛出虎口,又入狼窩啊。”


    “將軍有所不知,隻因此二人,皆掌控一州之地,麾下兵強馬壯,早為曹賊所忌。


    為防曹賊狗急跳牆,加害天子,是以,此二人才故意如此作態。


    將軍則不同,曹賊對將軍隻是稍有提防,並無忌憚之心。


    若說當今世上,還有人能奇襲許都,解救天子,非將軍莫屬!


    “哦?當真如此嗎?”


    “自然如此!


    “如此說來,救出天子後,我等是往益州,還是往荊州?”


    “荊州。”


    “荊州乃是四戰之地,南有孫策,北有曹操,天子駕臨此處,恐有閃失。


    為何不讓天子臨幸益州,憑借劍閣天險,可保天子無恙!


    “益州偏遠,若是天子有偏安之心,則益州為首選。


    可天子聖明,有吞吐淩雲之誌,再興漢室之心,怎能偏居一隅。


    荊襄九郡雖是四戰之地,然地處天下腹心,物阜天華,土地肥沃,更兼兵精糧足,正是天子用武之地,也是我輩建功之時。


    加之劉表年邁,公子劉琦病弱,隻要天子駕臨荊州,劉表定然不敢專權,必會還政於天子。


    到那時,君明臣賢,漢室再興可期!”


    劉浪並沒有跟張繡說實話,畢竟人心隔肚皮,誰也不能保證,張繡不會中途反水。


    所以為了防止萬一,劉浪又一次忽悠了張繡。


    不過張繡並沒有看出破綻,畢竟劉浪說的這些,都是人盡皆知的大實話。


    這就是劉浪的高明之處,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實話,但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彌天大謊。


    “既如此,一切都依先生所言。先生,接下來,繡該如何做?”


    “在下早有計策,將軍隻需再次詐降曹賊便可。”


    “還要詐降?”


    “沒錯,所謂兵不厭詐。曹賊多疑,倘若將軍是第一次投降,其可能會對將軍起疑心。


    但將軍這是第二次投降,以曹賊的心性,必然以為將軍這次是真降,反而不會懷疑將軍。”


    “詐降之後,又該如何?”


    “將軍再次投降之後,曹賊雖然不會懷疑將軍,但因為前車之鑒,對將軍該有的提防,是必不可少。


    彼時曹賊定然會讓將軍去前線軍前效力,到時將軍隻要讓曹賊覺得,將軍留在宛城的利益,大於將軍去前線的利益,曹賊必然會讓將軍留在宛城。”


    “哦?請先生教我,該如何讓曹賊將我留在宛城?”


    “這有何難?曹賊於前些日子,在白馬、延津接連破了袁紹兩路先鋒,其更是任用關羽,斬了顏良,誅了文醜。


    那袁紹勃然大怒,已經發大軍數十萬,來攻打曹賊,此時曹賊必然會先抵抗袁紹的大軍。


    可曹賊雖然坐擁三州之地,但兗州四戰之地,早已破敗。


    徐州雖然富庶,可曹賊昔日為報父仇,攻打徐州之時,多有屠城之舉,其在徐州,不得人心,徐州之人恨曹賊入骨,不願生在曹賊治下,大多逃亡他處。


    豫州雖然也是富庶之地,可豫州多世家大族,曹賊為爭取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必然不敢煎迫太甚。


    此時袁紹大軍壓境,看好袁紹的不是一家兩家,豫州的那些世家大族,必然不肯再支持曹操。


    所以曹操雖有三州之地,可其能夠征調的糧草,卻著實不多,此時曹賊軍中,必然缺糧。


    將軍隻需告訴曹賊,倘若將軍留在宛城,一則能安劉表之心,使其不敢輕易北上。


    二則,可以借機,幫曹賊從劉表處討要糧草,以供曹賊前線大軍支用。


    有此兩條,曹賊必然會讓將軍留在宛城。


    將軍暗中派出斥候,探查兩軍交戰的詳情。


    等到袁曹交戰到緊要關頭,將軍奇兵突出,直襲許都,定能一擊功成!


    “嗯,先生此計雖好,可有一點,那劉表為了提防我,每次撥付的糧草,隻夠我軍中十日支用,實在沒有多餘的糧草,接濟曹賊了啊。”


    “此事,在下也早有預謀,將軍等我數日,待我前往荊州,麵見劉表,言明將軍心向漢室,必然會有大批糧草,以助將軍成事。”


    “既如此,先生此計可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乘坐熱氣球去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就是不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就是不帥並收藏乘坐熱氣球去三國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莱阳市| 深泽县| 永善县| 遵义县| 金堂县| 西平县| 惠来县| 泰和县| 九龙城区| 板桥市| 绥宁县| 寻甸| 平江县| 民和| 桑植县| 苏尼特左旗| 清徐县| 泾阳县| 贞丰县| 延吉市| 咸阳市| 布尔津县| 尼勒克县| 柳林县| 徐汇区| 分宜县| 湖南省| 石棉县| 泸定县| 崇州市| 柞水县| 康保县| 襄垣县| 滁州市| 太和县| 林西县| 台中市| 乌兰浩特市| 朝阳区| 贵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