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趙構的心病
1
建炎四年十月辛未日淩晨。
約莫四更時分,浙江越州城(紹興)還籠罩在凝重的夜色中,一個男子就從他的女人身旁悄悄地爬起來,輕輕地走至外室那張特備的龍案前坐下。
這個男子就是南宋第一代皇帝高宗。
他名叫趙構,生於徽宗大觀元年(公元--0 七年),乃韋賢妃所出,是徽宗趙佶的第九子,欽宗趙桓的異母弟。他十四歲時被封為康王。欽宗靖康元年,他與張邦昌使金,為人質。逃迴,金兵複南侵,他以天下兵馬大元帥駐兵河南相州。靖康二年五月初一日,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壇接受冊命,即大宋皇帝位,改年號為建炎。
他現在還隻是一位二十三歲的青年,但自從登基以來,被大舉南侵的金兵追得猶如一隻喪家之狗,東避西逃,惶惶不可終日,使他原來宛若冠玉的白晰臉龐,如今在兩盞官燈照射下顯得蒼白而憔悴。一雙如電的大眼睛的眼尾,居然有了幾道刀刻般的魚尾紋。
他宵衣旰食,少近聲色,也不貪杯,委實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勤奮天子。特別是今年四月從臺州海上迴到越州行宮以來,一連六個月,他都是這麼早起,挑燈伏案,批閱那如同雪花般由四麵八方飛來的文書奏章。他知道,要坐穩皇帝寶座,成為中興之主,就必須勵精圖治,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不知為什麼,他今早還沒有看幾頁文書,眼睛就有些酸澀。那文書上的字句,竟像敗北的兵士從戰場上潰逃一般亂跑狂跳起來,任憑你下多大的決心,都不聽指揮。這使他不得不把視線從文書上移開,閉起雙目養神一瞬。
“唉,當一個皇帝真難啊!";
他不由得長歎一聲,
四年前,他本是一個前途黯淡的人質,采用”反客為主“之計,終於掙紮出絕境,當上了皇帝,使趙宋的國祚得以延續。
一年前,他本是一個生死莫測的逃君,采用了”走為上“之計,終於躲過了渡江南侵的金兵窮追,使自己的身家性命得以保全,避免了重蹈父兄被虜”北狩“的可悲覆轍。
他想到這裏,不由得欣慰地笑了起來。他從禦案前站了起來,轉身走進內室,看--眼還在龍床上酣睡的女人。
這個女人是高宗目前僅有的兩個妃嬪之一。她姓吳,沒有名,四年前高宗嗣統時封為嬪,姑且稱她為吳嬪吧!
吳嬪世居汴梁。據其父親吳近說,他曾夢見一亭,亭上匾額書有”侍康“二字。亭之兩旁,遍植芍藥,隻放一花,鮮豔無比。醒來時,他的夫人便生下了吳嬪。吳嬪年方十四,就是一位秀外慧中、知書達理的大美人。且能連發弩箭,百無一失。就是這一年,她被已當了兩年康王的十六歲趙構收為側妃,和正妃邢氏夫人同獲寵愛。靖康二年四月初一,留在汴京的邢夫人也被作為人質隨二帝攜押到五國城去。還有一位潘妃,因生了一個名叫趙甫方的皇子,需要養育,不便到處奔波。所以隻吳嬪和高宗形影相吊,始終不離左右。
為了躲避金兵,高宗從登基的南京應天府遷徙到揚州。又從揚州遷移至建康。再從建康遠遷至臨安(杭州)。後又從臨安經越州、明州(寧波)、溫州,直逃至海上島嶼臺州。吳氏隨高宗一路顛沛流離,自然受了不少苦。但吳氏卻毫無怨言,總是笑笑說:
”夫妻本是同林鳥,患難與共理應當。“
及高宗乘樓船逃到海麵上時,本有武藝的吳嬪便改了戎裝,保衛禦駕。航船行過定海縣,至昌國縣途中,忽有白魚躍入禦舟。吳嬪當即稱賀道:
“此乃周武王白魚入舟的祥瑞,皇上終當克複中原,臨禦萬方,妾敢預賀。”
高宗大悅,麵封吳氏為和義郡夫人。
未幾,越州被陷。警報到來,高宗愈加不敢登陸。此時已是殘冬,隻得悶坐船中過春節。幸好有吳嬪在身旁,每日吟詩覓句,為高宗消釋愁懷。
過了年,高宗本想登陸。又聞明州被陷,驚惶的高宗便命樓船往煙波浩渺的深處躲避。哪知高宗避得快,金人追得更快。倏忽之間,見一艘金兵快船,像一隻從海中鑽出來的吃人巨鯊,追至禦舟近前。高宗嚇得戰戰兢兢,抱頭驚恐道:
“朕命休矣!";
而吳嬪卻胸有成竹,安慰道:
”有臣妾在此保駕,皇上何須驚恐?";
吳嬪不慌不忙,等得敵船將近的當兒,取過了雕弓,搭上了箭矢,覷準船頭站著的金將,使勁射去。那金將一心追趕禦舟,欲活擒高宗迴去報功,未曾防備,忽覺咽喉中箭,疼痛難忍,大叫一聲倒在船上。金兵忙著救護主將,無心追趕,高宗的禦舟方得乘勢逃遁。待到金兀術大批船隊趕來,連追三百餘裏,竟不見高宗的禦舟蹤影,隻好返航。在返航的半路上,又遇一艘宋軍的水師船截擊,兀術大驚,不得不急急歸去。
高宗心想,如果沒有吳氏這一箭射中金將,自己定與父兄一般,被劫持到五國城去當囚徒了。看來,“走為上”之計,還得有天助人幫,並非萬全之策。
還有一件愧對吳嬪的事,高宗一直羞於對外人啟齒。那就是去年二月壬子日,高宗留宿鎮江,夜間寵幸吳嬪,兩情即將欲仙欲死之際,忽聞門外高喊:“金兀術已經渡江入城了!”這一喊,非同小可,嚇得高宗頓時魂飛魄散,光著身子躲入床下。
驚嚇過度的高宗,從此在床第之間,對吳嬪隻有愛撫之功,再無交媾之力。這使高宗很內疚。麵對興奮難耐的吳嬪,他常歉歉然對吳氏說:
“真對不起,朕太無能,讓你痛苦難受了。”
而吳嬪總是不以為然地說
“皇上說那裏話來,臣妾日夜侍候皇上,獨得皇上愛撫,已經心滿意足了。比起羈押在五國城,成了活守寡的邢皇後來,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其實,兩情相知相悅,並非一定要做那種凡人所做之事。皇上乃萬民之主,應以宋祚中興為重,把興趣和精力全部集中到國事上來,此乃臣妾此生之所願也。”
高宗聽得十分感動,道:
“你真是朕的相知,說的一點不錯。隻是皇子趙甫方去年夭折,朕後繼無人,真盼和你生一個傳人。可是--";
”傳人可以從太祖、太宗的拔尖後裔中去挑,隻要趙氏江山不落入異姓就行了。皇上何必為此事發愁?...... ";
高宗站在床前想到這裏,一陣男性激情不禁從心頭湧起,便躬身俯首,伸出龍舌,向吳氏那紅豔欲滴的櫻桃小唇舔去。
仿佛喝了一口仙丹龍涎,高宗倏忽間來了精神,眼睛也亮了許多,便迴轉身,疾步到外室禦案前,埋頭批閱起文書來。
如山的文書一分份地批閱而過,到了隻剩最後一份時,屋外更鼓已響五聲。
“啊,天亮了。”高宗長歎一聲,捶一下微微酸痛的龍腰,站了起來,正想往紹興殿上早朝,突然,那份未閱批的文書上貼著的叫做“引黃”的黃紙上,有一行觸目驚心的字句跳入高宗的眼簾,使他不由得驚叫一聲,跌坐在龍椅上。
2
“皇上,你沒事吧!";
吳氏聞聲起床,送上一杯人參湯,關切地問。
高宗喝過人參湯,從龍椅上站起來“沒事。起駕,朕上早朝去。”
接著,他急匆匆地跨出寢宮大門,乘輦到紹興殿去。天剛蒙蒙亮,紹興殿門前甬道上就站滿了上早朝的大臣們。
隨著一聲“皇上駕到”的唿叫,大臣們便紛紛跪在道旁,異口同聲高唿:
“臣接駕!";
高宗被”引黃“上那一行觸目驚心的字句,攪得心緒不寧,根本不理跪在一旁接駕的大臣。他下了輦,便跨進大門,一直走進毀後那張鋪著黃墊子的雕龍靠背座椅上坐下。
大臣們依次跟了進來,站成兩行,朝著高宗重新跪下去,行了一跪三叩頭的常規朝禮。
如果是平時,高宗此時會閃著關愛的目光說句”眾愛卿平身“。可今天,他卻不管大臣們還跪著,便用那憤怒而威嚴的高聲道:
”剛才朕閱到通泰鎮撫使嶽飛的文書,說是';金人已立叛臣劉豫為大齊皇帝';,可有此事?啊?你們說。“
眾大臣見高宗龍顏大怒,跪著忍受雙膝的麻痛,誰也不願
先站起來答話。
大殿裏鴉雀無聲,靜得可聽到高宗的急促唿吸聲。見大家不答話,高宗更火了。他抬手指著跪在最前麵的左相呂頤浩說:
”呂頤浩,你身為首輔大臣,難道也不知道此事嗎?";“臣早有風聞,已遣人到大名府查實,但尚不知詳情,又怕是訛傳,故夫敢驚擾皇上。”呂頤浩站起來一揖道。
見宰相已經站起來,大家也都陸續站了起來。
“啟奏皇上,嶽鎮撫使的文書,臣昨天上午就已細細閱過,';引黃';乃臣所加,讓皇上留意。嶽飛為人忠義,常遭諜者深入金營搜集情報。臣以為,其文書所陳的事實確鑿,無須懷疑真假。”
高宗視之,說話的乃禦史中丞趙鼎。
趙鼎字符鎮,山西聞喜人。現年四十有五,乃徽宗崇寧年間進士,曾任洛陽令,一向對金主戰,為人精明、幹練而又直爽。
高宗點點頭,表示讚同趙鼎的判斷。驀然間,他怒聲喊道:“張愨!";
”巨在!“張愨出列
”你極力保舉讓劉豫當濟南知府。他不但殺了我抗金猛將關勝,舉城投降,而且還僭號';大齊皇帝';,同我大宋分庭抗禮。你身為樞密使,知人不明,薦人不當,該當何罪?“高宗厲聲喝道。
.”臣知罪。“張戀趕忙跪伏在地,連連叩頭,喏喏稱罪。但是,他內心並不服氣。心想,你皇帝當時在揚州十分讚成我的建議,還道劉豫是個難得的人才。如今出了問題,便把一桶汙水全倒在下臣的身上。
”來人呀,將罪臣張煮給我拿下,推出去斬了。“高宗氣虎虎地舉手下旨。
隨著皇帝一聲旨下,兩名掛著撲刀的禦前兵勇,立即趨前,摘下張愨頭上二品冠冕,並將其反手抓著。
眾大臣見高宗欲殺張戀,都驚出一身冷汗,紛紛跪下諫道:
”皇上息怒,求皇上免張愨一死。“
高宗本意隻是要出--口氣,見眾人都為張態求情,又想起太祖立下的”不殺大臣及諫官“的祖訓,便改變了決定,道:
”好吧,看在眾臣之麵,賜張燾無罪。“
禦前兵勇聞高宗重新下令,便將張戀放了,並幫他重戴冠冕。
”謝皇上不殺之恩,願我主萬歲萬萬歲!“張愨撲通一聲下跪,連連叩頭謝恩。
趙鼎又出班奏道:
";臣早晨又接到嶽飛的一份上疏,現呈皇上禦覽。“”趙愛卿,快念,讓諸位大臣一起聽。“高宗大喜道。趙鼎展開手中的文書,念道:
”臣通泰鎮撫使嶽飛叩拜皇上:胡虜入寇我大宋江山,是為了滿足他們貪得無厭、掠奪財富和強占土地的欲望。金人在大名扶立劉豫為帝,意在殘害中原,用中原人攻打中原人,使他們得以休整兵力,伺隙從中取利。如今金兵北歸,劉豫甫立,根基未穩,正是我收複中原、中興漢室的大好時機。臣願帶兵十萬,首當其衝,進攻河南,活擒叛臣劉豫,讓皇上迴歸汴京主政。誠惶誠恐,詞不達意,望皇上準奏。..... ";
“皇上,對叛臣劉豫以法治罪,臣由衷擁護。但嶽飛乃列校出身,資曆太淺,難以服眾,怎可掛帥北伐?臣以為,命呂丞相大人為北伐大元帥,飭韓世忠、張俊和嶽飛為前軍統製較為妥當。”右相範宗尹奏道。
張鼎不以為然,出班奏道:
“皇上,臣以為拜將之道,重在智勇,並非資曆。嶽飛年資雖淺,但文武雙全,智勇兼備。去年十二月,金兀術進攻廣德,嶽飛,僅以五百騎到廣德境內截擊金兵,六戰六捷,擒獲金將王權。嶽飛愛民如子,駐紮在廣德鍾村時,將士無糧,忍饑挨餓,不敢騷擾百姓。適逢金人又派兵進攻常州,嶽飛又追至常州,四戰四捷。今年三月,金兀術北歸,從黃天蕩僥幸逃脫後,直奔已被他們攻陷的建康。沒想到建康早被嶽飛收複了,原守城的金兵皆被死滅。嶽飛神機妙算,在建康牛頭山下設埋伏等待敵兵,令一百健卒穿黑衣服趁夜間混入金營中進行擾敵,金兵驚恐,自相攻擊,死傷不知其數。兀術大軍路過新城時,又被嶽飛以騎兵三百、步兵三千截擊,金兀術棄卻許多兵馬輜重,狼狽奔逃,險些喪生。
”嶽飛為人忠義。他的每篇上疏,忠義之言皆從肺腑流出,大有諸葛孔明之遺風。吾讀史書,從西漢以來,諸如韓信、彭越、周勃、灌嬰等名將,曆代不乏其人。而尋求文武全才、智勇並行像嶽飛這樣的人,一代中豈能多見!
“臣以身家性命保薦嶽飛,讓他帶兵十萬進取中原。有嶽飛掛帥,活擒劉豫,指日可待。這乃我大宋之福,中興之望。至盼皇上當機立斷。”
趙鼎這一番話,說得眾人啞口無言。大殿裏一陣沉默。高宗從一位宮女手裏接過來一杯熱茶,用嘴唇輕輕地啜了一口;然後端詳著手中青色的宣密暗龍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連連喝了三口茶,咀嚼著趙鼎的一番慷慨陳詞,終於使他下了決心,道:
“趙中丞所言,深合朕意。朕素知嶽飛是一位文武兩能、智勇雙絕的人才。朕唯才是舉,定會給予大用。然而,劉豫僭偽,乃依仗金人勢力,欲將他擒捉治罪,並非嶽飛孤軍能夠實現。朕決定傾全國之兵,禦駕親征。”
“皇上英明,倘能如此,必勝無疑。”趙鼎立即擁護。
大殿裏一陣騷動。
“皇上乃萬聖之軀,劉豫係一叛臣。殺雞何須用牛刀?臣雖不才,但為國家計願冒矢石,帥韓世忠、嶽飛、張俊三大將進取中原,活捉劉豫。如不勝,甘願問罪受罰。”呂頤浩自告奮勇道。
大殿裏又是一陣騷動,眾臣還想就征伐劉豫一事發表意見,突然一位傳事官走進來,奏道:
“皇上,秦檜從金營潛逃迴來,他現在殿外求見。”“啊?太好了,快快傳他進來!”高宗臉上露出意外的驚喜。
“皇上,秦檜突然從金邦逃迴來,多有蹊蹺。以臣之見,在未查明他是怎麼逃迴來之前,不宜禦見。”呂頤浩趕忙奏道。
“好吧,就先由你找他談談,然後朕再親自召見他。”“臣遵旨!”呂頤浩領旨退下。
高宗此時有點疲倦,抬一下手,道:
“討伐劉豫之事,待明日早朝再議!";3
秦檜迴來的當天晚上,高宗就在便殿上接見他。秦檜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如實地向皇上敘述了自己在北金四年的曲折經曆和所見所聞。高宗聽了很感動,高興地讚道:
“靖康二年,你不怕殺頭,挺身而出,反對金人立異姓的張邦昌為帝,要求延續宋祚安定四方。金人甚為惱怒,將你拘執而去。那時國人都為你的忠心愛國扼腕叫好。在北金四年,你潔身自好,雖屈身為撻懶的隨軍參謀,卻像徐庶事曹操那般,始終不替他謀一計,令人可敬。你不怕被金人抓迴處死的危險,不避二千八百裏路途之坎坷,趁著擔任轉運使之便,攜妻從楚州平安逃迴行在,更是可賀。”
“這都是托皇上之洪福,才使罪臣夫婦一路順風,平安無事。”秦檜囁嚅道。
高宗接著道:
“你迴來正是時候。如今劉豫僭偽,窺視我宋室江山,天下亂成一團糟,朕寢食不安。愛卿品學兼優,智能超人,有何計策教我?";
”臣以為,如果想要天下無事,必須是南朝自理南方,北朝自理北方。“秦檜想起新興金朝的強大,看到南朝的虛弱,便脫口而言。
”那麼中原呢?“高宗又問。
”中原麼?······看來隻好讓劉豫暫時治理了。“秦檜想起自己在歸來的一路上,看到歸齊的南宋臣民有如過江之鯽,便如是說。但說了又十分後悔,深怕觸怒了皇上。因為從下午左相呂頤浩的接見中,他已經得知趙構在早朝上表示欲禦駕親征劉豫的事。但話已出口,收迴已不可能,隻好惶恐地等待著皇上的訓斥了。不料皇上卻和氣地說:
”這正合朕意。愛卿可否為朕起草一份“與撻懶求和書';? ";”微臣遵旨!“秦檜叩首頭。翌日,高宗就邀秦檜列席早朝,讓他在朝堂上宣讀此份求和書,並請他發表大宋對劉豫政權的方略。
高宗充分肯定秦檜的高見,當即力排眾議,作出了暫緩征伐劉豫的決定。臨退朝時,高宗道:
“秦檜樸實忠厚,朕得到他高興得夜不能寐。既聞知二帝、母後消息,又得到一名德才兼優的賢卿。”
第三天,一道任命秦檜為禮部尚書的詔書就下來了。沒過多久,便提升秦檜為參知政事。次年八月,又任命秦檜為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是為右相。
仿佛是人間奇跡,僅僅迴來十個月,秦檜便得到高宗的充分信任和破格重用,由逃亡者,經禮部尚書、參知政事,一躍而為官居正一品的右相大人。其順利和快捷,連秦檜本人都是意想不到的。
秦檜拜相後,遵照高宗的旨意,在朝廷兢兢業業地處理政務,十個月如一日,沒有一件事馬虎過,也沒有一天怠慢過。他把雜亂如麻的南宋朝政梳理得有條不紊。高宗常說,秦檜是個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相才,可比春秋末年的越國右相文種。為相十個月來,秦檜也深感自己有了一個施展才華,報效國家的最佳崗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秦檜怎麼也沒有想到,正當自己躊躇滿誌地實現忠心報國的抱負時,仿佛來了一場猛烈的地震,突然把自己震得粉身碎骨,一下子從地麵跌入無底的深坑之中。.....
4
這是宋高宗紹興二年六月的一天。
太空晴天一碧,隻有幾片薄雲在一輪漸漸西沉的夕陽周圍飛舞。此時有一位剛剛脫下正一品官服的士人,正躑躅在杭州城灑著晚霞餘暉的石板條大街上,朝自己的府邸緩緩走去。
這位士人,年已四十有二,麵皮白晰,帶有風塵色,下額有
點尖,頗嫌清瘦,配著疏疏朗朗的胡子,顯得溫文儒雅。但那一雙濃密的劍眉,那一對高聳的顴骨,還有那一方寬闊的前額,都帶著沉著、堅毅、無畏的神氣。,
迎麵走來兩個市民,同這位士人擦肩而過。
“他是誰?";
”他就是前年十月從北金潛逃迴來的右相秦檜。你怎麼不認識?";
“聽說他今天被罷相,成了一個白丁,不是嗎?";”誰說不是?罷相的製書都貼在宮牆外,皇上有意布告天下,那個不曉?";
“製書上都說些什麼呀?";
”大略說,秦檜得權而用事,自稱將驚動四方,待居相位以陳述謀略,便首先提出二策,不明事理,與平素的期望大相乖謬。..... 茲榜朝堂,終不複用。“
”就憑這,也不算什麼大罪過,何必張榜終不複用?";“天曉得!";
秦檜發覺兩位市民正在背後議論自己,不由得放慢了腳步,拉長耳朵聽著。直到他們走遠了,聽不見其議論聲,才加快了腳步,徑向自己的府邸走去。
迴到家天已大黑。但見全家人都沮喪著臉,圍坐在大廳裏,靜待著秦檜的迴來。
”相公,你迴來了!";
秦檜的妻子王氏像平時一樣,微笑著迎出來。隻是今天她笑得有些勉強。
秦檜猜出王氏和家裏人早已得到自己被罷相的消息,也不說什麼,隻“嗯”了一聲,便躲進自己的書房裏去。
“老爺,宰相本是身外之物,罷去何惜之有?”王氏端一杯熱茶,跟進書房來,安慰道。“可惜倒沒有,隻是不甘心罷了。”秦檜接過王氏手中的茶,猛喝兩口後,長歎道:”咳,想我秦檜滿懷報國之誌,以撻懶轉運使之便,冒險從金軍潛逃迴來,吃了多少苦楚,好不容易當上了宰相,正要大展鴻圖之際,卻落此可悲下場,豈能甘心就此罷休?”
“自古宮闕是虎窩,伴君如伴虎。老虎要咬你,嚇陟你,誹謗你,對你‘終不複用’,你有什麼辦法?倒不如順水推舟,從此遠離朝堂,做~個平民百姓,隱居山林,安度餘生!”王氏繼續安慰道。
”你胡說些什麼?難道大丈夫在世,不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嗎?難道跌倒了不要再爬起來嗎?難道你真的相信那 ‘終不複用';的鬼話嗎?”秦檜氣咻咻地說,越說聲音越大,幾至怒吼起來,似平要把怨怒之氣全部發泄在妻子身上。
王氏知道丈夫一向對自己敏重,即便當年他發覺她被迫與撻懶茍且一夜,也隻是裝著不知,並沒有隻言詞組責怪。於是,今夜丈夫對自已大發脾氣,她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濕言道:
“相公壯誌淩雲,實為可佳。不過,欲伴虎,就要摸準老虎的脾性,投其所好,製其所短,方可得到老虎的青睞,成為老虎身上一隻領臾不可分離的爪牙。”
王氏的一席話,仿佛一盞明燈,把秦檜的心頭照亮,使他頓即化怒為喜,笑著道:
”夫人,你這句話說得真好,就像一把利剪,剪開了充塞在我心中的死結,讓我明白了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王氏見丈夫險上有了喜色,不禁抿嘴一笑,道:
“明白了就好,今天你也累了,早些上床休息吧。我令一位最俏的歌姬進來陪你,讓你暫且忘記今天的不快。”
”不,不,不,如今我成了白丁,設有官俸食邑,那能養得起歌姬?明天你統統把她們放迴家去。今夜就讓我一個人躺在床上冷靜地反思一番。行嗎?”
“怎麼不行?願相公今夜做個好夢!”王氏微笑著退出去。秦檜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怎樣從深坑中爬上去呢?
“欲伴虎,就要摸準老虎的脾性,投其所好,製其所短
妻子王氏這句話似乎已經把自己的心結解開了,又好像還沒有完全解開:
”請問,當今皇上的品性究竟是什麼呢?";
通過一番苦思瞑想,秦檜終於悟出趙構這隻“老虎”的兩點品性:
一是對金、齊的又戰又和中,其本意是求和,隻圖茍且偷安,根本不想收複河北中原失地。
二是對迎迴二帝的問題上,他口裏雖然高喊迎迴二帝,但心裏卻怕得要死。而且隻許自己喊,不許別人說。因為,自己喊,隻是假意;別人說,卻是真情。他深怕一旦二帝歸來,他的皇位就不保了。
悟出了趙構的“底”,秦檜才真正明白自己前後兩個十個月之所以大起大落的原由:
前十個月,他起草的“與撻懶求和書”和提出對大齊劉豫的方略,皆投趙構所好,所以蒙厚愛,受重用,一步登天。
後十個月,在他起草的那份“對金和議要略”中,有“迎迴二帝”條款,正犯了趙構之大忌,忤逆了聖意,所以遽遭遺棄,被罷去相位。
秦檜心想,忠君和愛國本來是一致的。然而,由於趙構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使得忠君與愛國成為水火不兼容。向往既忠君又愛國的秦檜,此時必須做出痛苦的抉擇:
--要麼站在廣大臣民--邊,繼續當愛國老,力主收迴失地,迎迴二帝。但這要付出丟官以至殺頭的慘重代價。
----要麼站在趙構一邊,當個唯聖命是從的忠臣,一意主和,放棄收複失地和迎迴二帝,保住趙構的半壁江山和皇位。這樣,終究有東山再起,再度為相的一天。想著想著,秦檜忽見父親飄飄然從天窗飛進書房來:“孩兒,你要好好念書,長大了才好入閣拜相,榮宗耀祖啊!";
”父親放心,孩兒正在苦讀《論語》呢!";
“孩兒,你一定要記住孔夫子的話,信守君君臣臣之道,要當忠臣,千萬不要當奸臣嗬!";
”孩兒明白,孩兒明白,孩兒一定要當個忠於皇上的大忠臣!";
“相公,你醒一醒!”天已亮,王氏聞聲走進來,唿喚著。“啊?”秦檜從夢中醒過來了。
5
狂風怒號,暴雨傾盆。
紹興三年十一月庚戌日上午,汴京城的天氣很冷很壞。但是,穿著黃色龍袍、坐在汴京金鑾殿的龍椅上,接受群巨山唿萬歲的大齊皇帝劉豫,心裏卻像一盆炭火那般暖烘烘的,又像喝了一杯香醪那樣美滋滋的。
汴京是北宋的京都,劉豫登極時原定都大名,後遷都東平。因金人將陝西劃歸大齊,使中原地區盡屬劉豫,所以他在去年四月,又把首都遷到地理風水極好的汴京。
今天,是劉豫的六十歲生日。
偌大的金鑾殿裏,張燈結彩,錦旗密插,鑼鼓緊敲。在儀仗隊的奏樂、歌伎隊的歌舞之後,群臣們憑官階依次叩拜,祝劉豫萬壽無疆。
今天參加跪拜祝賀的官員中,不但有大齊國的文武百官,而且還有北金的使臣烏克壽,南宋的使臣韓肖胄。這意味著劉豫的大齊政權,不但受到金邦的支持,而且還得到宋朝的承認。所以,他今天的心情特別興奮。
憑心而論,劉豫是。.. 位有能力有魄力的領導者,很有一套治國安民的本領。他登極三年來,在金廷的授意下,統治中原,已經開創了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局麵。
他量才任用,任命了齊國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員,組編了軍隊,整頓了各種法規製度,使他所管轄的地區,社會初步安定,生產有所發展,慢慢醫治了戰爭帶來的創傷,緩和了漢人與女真人之間的衝突,起到了金人所無法起到的統治作用。
他高舉“開疆保境”的旗幟,招兵買馬,把自己的皇太子府軍發展到三十萬之眾。並且不斷發兵南下,攻陷了河南、陝西、江淮的一些州縣。如今,劉豫領有的國土已有河南、山東、陝西以及山西、河北的南部,安徽、江蘇的北部等廣大地區,同北金、南宋的地盤相比,不分上下。
他招降納叛,不斷瓦解宋朝的命官和割據勢力首領。兩年前六月,他就在宿州設置招受司,用高官厚祿引誘從南宋逃亡過來的人。先後被招降的有原河北、京東捉殺使,後獨擁賊兵十萬的李成、鎮撫使孔彥舟、賊首劉忠、襄陽鎮撫使部將翟興,和水軍都統製徐文等人。他們率眾叛變,帶兵馬攜武器前來投降大齊,使劉豫的兵馬將領不斷得到擴充。
大齊的人口也不斷增加,歸齊的南宋百姓有如過江之鯽。這皆因趙構屢殺愛國之士所致。趙構鎮壓了五馬山義軍,枉殺了上書直諫的愛國太學生陳東、布衣歐陽澈,也殺掉了宋人心中的愛國精神。在愛國精神崩潰之後,找到了一個依托 --大齊,人們略無心裏障礙,便輕易地歸附了。
他大力充盈國庫。除了向廣大百姓征稅之外,還分別設置汴京、洛陽淘沙官,兩京地區的曆朝帝王和富豪的墳墓,幾乎全部被盜空。
劉豫經過短短三年的苦心經營,便使他的大齊成為一個地大糧豐、兵廣將勇的新興國家,足以同茍安於“半壁江山”的南宋高宗王朝抗衡較量,讓他的宗主國金朝安民息兵。
金主太宗對劉豫的政績很滿意,不斷派使者對他嘉獎,都元帥粘沒喝和支持立劉豫的撻懶、高慶裔自然十分高興。連那位曾經反對劉豫的兀術大將軍都暗暗稱奇。
高宗也隱隱感到劉豫對南宋王朝安全的威脅。但是,他正在熱衷於實施對金的“和議”,接受了秦檜提出的“河北歸金、中原歸豫、江南歸宋,各得其所”的政略,未敢對日益南侵的齊兵做出反擊。他怕反擊了齊兵,得罪了金朝,影響到和議的成功。這樣,便為劉豫創造了一個十分良好的國際環境,使他能夠放開手腳開疆保境。他得寸進尺,大有一口吞下南宋,成為中國帝王的氣勢。
就家事而言,劉豫也有兩件令他興奮不已的大喜事。一是皇後錢星娘於兩年前五月為他生了一個虎頭虎腦的胖小子。年近花甲的老人得子,自然驚喜。特別是劉豫,他事奉大金,南麵稱王,這是子孫帝王、萬世不拔的大業。雖然已有一個兒子劉麟,但畢竟太少。如今又生了一個嫡親兒子,深感自己帝王基業後繼有人,更是喜之不禁。盡管這個胖小子出生時與錢星娘陪撻懶喝酒的那一夜相距有二百六十五天,很有撻懶骨肉之嫌,但是這位皇子明明是從自己寵愛的皇後肚子裏爬出來的,誰敢懷疑呢?
二是三年前十一月,金右監軍兀術居然把自己的美麗女兒送給他為妃子。這使劉豫喜出望外,受寵若驚。
兀術的女兒,名叫完顏柳,剛來時十八歲。她高個兒,苗條身段,突現曲線,白玉皮膚,鵝卵臉龐,櫻唇貝齒,有一種原始的、天然的、野性的美。特別是她那一雙宛若深潭的大眼睛,很使劉豫丟魂。她善騎射,有百步穿楊的絕技。她不茍言談,文靜嫻淑,從不和皇後錢星娘及其它嬪妃爭寵。所以,大家都喜歡她。這使劉豫既享受到異族女人的特殊韻味,又享受到難得的後妃和睦、後宮和諧的樂趣。.....
此時,坐在金鑾殿龍椅上的劉豫正沉浸在眾臣山唿萬歲的愉悅之中。突然,一聲山崩地裂的雷吼,一陣平地而起的旋風,把殿前的錦旗一麵麵卷去,旗桿也折斷了好幾根;大殿的屋瓦受到震動,連連幾片掉落在大殿的梯階上。大臣們頓時大為驚恐,大喊著救命而逃。而劉豫則嚇得一時喘不過氣,昏倒
在那張徽、欽二帝曾經坐過的龍椅上。.....
6
劉豫醒來時,已是下午。他發現自己正仰臥在自己常睡
的龍床上。他張開惺忪的雙眼,看到二十七歲的錢皇後和二十一歲的完顏妃正坐在床沿兩端垂淚。兩個女人的眼睛都哭腫得像核桃似的。
錢皇後一見劉豫醒來,驚喜地問:
“皇上,你沒事了嗎?";
.”沒事了。“劉豫一骨碌爬起來。
”皇上,你還是躺下。“完顏妃端來一杯人參鹿茸湯,”臣妾喂你喝。“
”不,朕沒事了,自己會喝“劉豫接過人參鹿茸湯,大口地喝起來。
”皇上,妹妹真本事,是她一個人把你背迴來,又替你按摩治療,才使你醒過來。“錢皇後一笑道。
”不,都是姊姊念經求佛,才使皇上平安無恙。“完顏妃微笑道。
劉豫喝了人參鹿茸湯,頓覺自己精神很好,便下了床,笑笑道:
”有賢後美妃侍候,朕怎舍得這麼早就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呢?";
忽然,一內侍進來,稽首道:
“皇上,宋降臣徐文求見。”
“皇上龍體不適,命他退下,明天再見吧!”錢皇後對內侍道。
“不,朕現在就見,請他在側殿恭候。”
在側毀裏,徐文由大齊丞相張孝純陪著,誠惶誠恐地坐在布墩椅上,恭候劉豫。
這位徐文,年約三十五、六,生在浙東海邊,長得身高馬大,既知水性,又有武勇。他膂力過人,能揮動五十斤重的大刀,所向無敵,眾人稱他為“徐大刀”,委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他因軍功擔任淮東、浙東沿海水軍都統製,直屬樞密院調派。劉豫早聞他的本領,多次派人招降他,均被嚴詞拒絕。可是今年初,一位副都統製嫉妒他的本領,進流言說他與劉豫的奸細暗通,將要叛變。高宗看了舉報文書,未經調查核實,便信以為真,竟派兵襲擊他。徐文一氣之下,便率領官軍四千餘人,乘海舟六艘,自明州從海上航行到達鹽城,向劉豫投降。他投降後,隻見過劉麟,未見過劉豫,也未得到冊封,所以趁今天應邀參加劉豫生辰賀拜,叩見劉豫。
見劉豫在完顏妃的攙扶下步進側殿,張孝純和徐文都行了一跪三叩禮。
劉豫坐下來,笑笑道:
“徐愛卿棄暗投明,歸順我大齊,實乃大齊之福,大金之福。現朕冊封你為萊州(山東掖縣)知州,兼大齊水軍都總管,擇 e 率軍進攻通州、泰州,直取越州,活擒趙構,你意下如何?";
”謝皇上聖恩,臣徐文遵旨。“徐文又一跪三叩頭。
劉豫抬一下手,道:
”卿從南方來,該知南方事,趙構那小子近來都忙些什麼?";
“他早被汴京陷落、二帝被擄之事嚇破了膽,隻懂得';和”和“避”。前年春,他聽呂頤浩和秦檜的建議,把行在從越州遷往臨安。看來,他是想定都臨安,以遠避我大齊和金邦。如今,宋朝沿海都沒有防備,兩浙東、西二路皆可以襲擊。“徐文如實說。
劉豫點點頭。他喝了一口完顏妃遞過來的人參鹿茸茶,然後道:
”張丞相!你傳我的旨意,賜徐愛卿黃金百兩、白銀千兩、綾絹各一萬匹,以資獎勵!";
待徐文退下之後,劉豫唿喚道:“傳李將軍!";
7
”傳李將軍!“側殿門外侍巨如唱一般地傳唿。
”皇上,你今天身體不爽,還是早一些休息,等明天再傳李將軍吧!“完顏妃拿出香帕,輕輕地擦掉劉豫額頭的閃閃汗珠。
”不,我不累。明天李將軍就要出發了,我非今天召見他不可。“劉豫道。
”皇上,你太辛苦了。我看你日夜操勞,連病了也不休息,這樣會累出大病的!“完顏妃體貼地說。
”愛妃,朕何嚐不想休息呢?但是,我騎在虎背,重任在肩,不這樣,怎能對得起大金皇帝、都元帥和左右監軍對我的信任和厚愛呢?再說,目前南宋趙構正在熱衷於和議,對我們未加防備,如果不乘機進攻,開疆保境,怕大好機會就失去了。“劉豫苦笑道。
”皇上,你畢竟年屆花甲,也要看自己身體吃得消吃不消?“完顏妃那一雙令劉豫丟魂的深潭般眼睛閃著淚花。
劉豫見狀,竟忘情地拉住完顏妃的一隻修長的玉臂,往自己胸前靠。微笑道:
”我這個人,向來一不做,二不休,不成功,便成仁。既然當了皇帝,就要像個皇帝的樣子,絕不學那昏庸無道、隻懂聲色犬馬的趙佶昏德君,也不學那沒有主見、患得患失的趙桓重昏君,更不學那貪生怕死、一味逃跑的趙構。看來,趙宋王朝的氣數真的盡了。而我劉豫,雖然有一把年紀,但我年老心不老,心裏卻覺得自己正處於生命的春天。愛妃你比我的孫女隻大兩歲,莫非你嫌我老,後悔嫁給我了嗎?";";皇上博學多才,講話有趣,人又溫柔又多情,和你在一起,我才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也是我這個孤女前世修了千年緣,才碰上你這個漢族好男人。嫁給你,我每天都高興得像什麼似的,怎會後悔呢?";
劉豫突然推開她,警惕地問:
“不是說你是右監軍的女兒嗎?怎麼又說是孤女呢?”完顏妃靈機一動,嬌笑道:
“難道幹女兒不是女兒嗎?";
劉豫正想說什麼,突然李成從門外闖了進來,跪伏於地,叩首道:
”臣李成叩見皇上,願我主萬歲萬萬歲!";
“啊?李將軍,快快平身,賜坐。”
李成是河北雄州人,年已三十出頭,身高一丈,體粗腰圓,一臉雜亂的胡子,倒像一個羌胡人。他曾任大宋河北、京東捉殺使。建炎二年八月舉兵叛亂,打家劫舍,攻陷州縣。紹興元年春天,他占據江、淮、湖、湘,連兵十萬,大有席卷東南之勢。宋高宗以此為憂患,任命張俊為招討使,嶽飛為副使。李成雖勇,哪裏是嶽飛、張俊的對手,嶽飛略施小計,設埋伏,出奇兵,僅僅幾個戰役下來,李成的十萬賊兵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坐地投降嶽飛者,有八萬人,李成事出無奈,隨帶親兵三千人,向北逃走,投降劉豫。
待李成坐定之後,劉豫才開口道:
“李將軍,你從前年五月歸順我大齊以來,對我朝赤膽忠心,在攻陷穎昌等幾個戰役中,你立了大功;在招降南宋官員時,也善於用計利誘,成績顯著。朕向來賞罰分明,說話算數,現提升你為大齊左路軍元帥!";
”謝皇上。臣李成願為大齊終身效命!“李成叩謝道。劉豫接著下旨道:
”京西襄陽等六郡,是我中原的根本,有荊湖之險,可控製四川、兩廣,是曆來兵家必爭之地。朕命你帥兵馬二十萬,進攻襄陽等六郡,明早便起程,你以為如何?";
“臣遵旨。臣願在皇上禦前立軍令狀,不陷六郡,誓不為人。”李成向劉豫發誓。
劉豫大喜,笑道:
“朕相信你的忠誠和勇敢,一定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但是切不可輕敵,要多用智能,現金齊宋三國都在傳頌嶽飛說過的話,';為將之道,要智、仁、信、勇、嚴兼行,缺一不可。';你兩年前曾敗在嶽飛之手,並非你勇不過人,而是用智不夠。如今嶽飛
正忙於在江西平群寇,襄陽地區並無強將把守,是天賜我大齊良機,你要出奇兵,一舉得勝。否則,嶽飛聞訊趕來了,你就難以取勝,你不是嶽飛的對手。”
李成聽了頗為不快,悻悻道:
“皇上莫長別人的誌氣,滅自己的威風。臣雖不才,但借大金之勢、皇上之威,定能成功。即使嶽飛來了,也要斬他的首級獻予皇上。”
一句話,說得劉豫哈哈大笑好長一陣。但是,劉豫又覺得他的這種決心和信心,是十分可貴的。作為皇上,他不能潑臣下的冷水。於是正色道:
“我有言在先,你如果真的能斬下嶽飛之首,我冊封你為大齊諸路兵馬大元帥;你如果能用計誘惑嶽飛投降大齊,為我所用,那更好,我將讓你入閣拜相,絕不食言。”
“謝皇上。”李成站起來,稽首抱拳一揖。
“好吧,你明天就出發,我派監察禦史李儔作為你的軍師。”
劉豫精神已顯疲憊,未等李成退下,一隻手便扶在完顏妃的肩膀上,往寢宮慢慢走去。
這迴李成真的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了。一個月之後,襄陽、鄧州、郢州、隨州、唐州和信陽軍等京西六郡,全部被李成的齊兵攻陷。
李成也很會用計。他聽取李儔的建議,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一郡一郡一郡地解決,而且他每到一郡,便在大兵層層圍城之後,“先禮後兵”,派間諜潛入城內,曉以利弊,大肆吹噓金、齊皇帝愛才如命,隻要願意舉城投降,官複原職,終身受祿。因此,除襄陽守將李橫在戰鬥失利後奔往荊南路之外,其餘郡守無不看風駛舵,開城投降。劉豫聞訊大喜,重新任命六個州郡的知州、知軍、知縣等一大批官員。
這日上午,汴京天晴日麗,無風無雨。劉豫突然決定前往太廟拜謁祖考的神主牌。
劉豫對宋君不忠,但卻是個孝子。去年夏四月庚寅日,他把都城遷到京時,尊他的已故父親為“仁慈皇帝”,設神位於宋太廟之中。記得那一天,正當神位放上時,突然暴風卷旗,屋瓦震落,母親驚恐,好不掃興。過了六個月,母親便一命嗚唿了。如今形勢大好,六郡新得,正是祖宗在天之靈。
他攜錢皇後、完顏妃和其它妃嬪、子孫,在宮女、侍從的前唿後擁中,乘禦輦出宣德門,浩浩蕩蕩地向城郊宋太廟逶迤而去。
宋太廟依山而建,風景秀麗。已是臘冬十二月,但漫山的楓葉還紅得發紫,遍野的秋菊依然開著黃赤赤、白皚皚的花蕾,更有那飛鳥在冬陽的暖曬下歡樂地啁啾,使那些常住宮中的妃嬪、公主、宮女們感到新鮮有趣。
謁拜了劉豫的父親、母親和元配夫人翟氏的神位之後,大家紛紛到廟外采花抓鳥遊玩而去。唯劉豫一人覺得有些疲倦,坐在那張蒙著黃緞子的座椅上閉目養神。完顏妃也想到廟外走走,見劉豫坐在那裏她又不敢走,便建議道:
“皇上,臣妾扶你到廟外走走,唿吸一下新鮮空氣,對你大有益處。”
“不,我懶得動,你們玩去吧。我有侍衛跟從,坐坐無妨!";";好,我去去就來。“
完顏妃剛跨出廟門幾步,便聽到廟內侍衛大叫:”有刺客!";
完顏妃聞聲,驚得連跑帶飛返迴廟內,隻見一名大漢正和
劉豫搏鬥,幾名侍衛於著急,不敢近身。
劉豫年老體胖,很快就支持不住,倒仆在地。那大漢的長劍正向劉豫的胸膛刺去之際,突然感到拿劍的手臂疼痛難耐,長劍也隨之飛向一邊。當他明白過來是怎麼迴事時,劉豫已被完顏妃從地上救起。問:
“皇上,你沒事吧?";
”快,給我逮住!“劉豫下令。
兩位侍衛上前,將那傷了一隻臂的大漢抓住,反手綁了起來,喝道:
”跪下。“
”堂堂大宋子民,決不向胡虜的狗腿子下跪!“那大漢瞪著
眼睛說。
”說,你是何人?奉誰之命前來行刺?“劉豫坐在原先那張座椅上,喝道。
”我已說過,我是大宋子民,要殺要剮,聽從尊便,何必多問。“大漢頑強地說。
”我和你無冤無仇,你為何要刺殺我?“劉豫語氣開始緩和。
”你身為宋臣,深受皇恩,不思報國救民,卻賣國求榮,為虎作倀,幹盡壞事。全中國的人都想剝你的皮,吃你的肉,我為何不殺你?--隻是你命不當絕而已!";
那大漢的一隻手臂被完顏妃的飛刀刺傷,湧出的鮮血染紅了他的半邊衣服,也滴落在太廟的地上。他那傷口又被麻繩緊緊地捆勒著,更覺得有撕心裂膽般的痛楚,痛得他那一張英俊的臉也扭曲起來了。完顏妃見狀不由得動了惻隱之心,悄聲建議道:";皇上,送他上天吧!";
“不,我還要從他的口中挖出,究竟誰是他的後臺?”劉豫說完迴過頭,向侍衛下旨道:
“給我押迴宮裏去,交給張丞相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