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家。
王允這邊還打算暗中與劉羽取得聯係,待到局勢發展變化之後,再決定是否投資劉羽。
誰曾想到,才過去多長時間,便已經收到消息,嶽飛大軍已經兵臨城下。
對此王允也感到極其意外。
“看樣子,陛下之所以敢對各路諸侯動刀子,乃是有著十足的打算,當真是準備大幹一場。、
“他現在尚未完全平定各路諸侯,我王允還有機會。”
“若是此時與其交好,待到陛下徹底平定諸侯,天下一統之後,說不定還能夠憑借著些許功勞,讓我平步青雲。”
想到此處,王允也不敢耽擱,急忙叫來自家長子王蓋。
“蓋兒,你立刻命人去給如花梳妝打扮,待會將如花送到虎牢關,交給陛下。”
“告訴陛下,我王家一定竭盡全力支持陛下。”
聽聞此言,王蓋的臉上,則是流露出些許苦笑。
“父親,我已經派人與陛下取得聯係,陛下的態度非常強硬,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想要保全王家的身份地位,甚至還想要王家更進一步,就必須要父親以及王家拿出相應的誠意,以及拿出王家應有的作用。”
這番話,讓王允那張老臉,遍布著陰雲,眼神中更是多出了些許陰霾。
“好狂妄的口氣啊,不知其是真的狂妄自大,還是有著足夠多的氣量。”
“我王家雖然無法與弘農楊家、汝南袁家那等老牌的世家大族,相提並論,也是並州第一豪門,放眼整個大漢,比我王家強的也沒有多少了,他當真以為當了皇帝,就能夠無視我王家。”
“你現在就命人將如花給他送過去,倘若他還有其他想說的,我王家也懶得去慣著他。”
王允自然是有其驕傲與底氣所在。
甚至於這個時候的世家大族,全部都有這種臭毛病。
大漢養士四百餘年,經過四百多年的發展,世家大族早就已經根深蒂固。
其實力不說穩如泰山。
也不是皇帝一兩句話,就能夠隨意拿捏的。
……
嶽飛大軍進軍神速,不過短短兩天的時間,就已經來到了晉陽城外。
與此同時,嶽飛早就派遣青龍,調動錦衣衛,率先一步進入到晉陽城內。
錦衣衛在城內大肆宣揚消息。
並州牧丁原反叛,嶽飛奉天子詔書,討伐叛賊。
凡晉陽城內軍民百姓,願意打開城門,協助官軍討伐叛賊者,一概加官進爵。
但凡晉陽城內,官兵協助丁原,繼續負隅頑抗,城破之後,全部問罪。
此等消息一出,無論是晉陽城內的百姓還是守軍,都不由的為之誠惶誠恐起來。
那些守軍不過都是一些普通的百姓,組成的軍隊罷了。
他們雖然沒有任何的文化,可忠君愛國四個字,早就已經融入到他們骨子當中。
作為大漢的子民,自然不想背叛天子,做出反叛朝廷的行為。
加之錦衣衛不斷的宣傳,已經讓不少的將士,都動了心,有了其他的想法。
丁原眼見事情愈演愈烈,直接率領親兵,親自鎮守城樓。
但凡遇到搖擺不定,亦或者是企圖叛變的。
直接以鐵血的手,段強行鎮壓。
在斬殺了幾百名反抗者之後,終於穩定了軍心。
晉陽城雖然比不過函穀關、雁門關、虎牢關這種天下雄關,也沒有像那些關口這般的險要,也算得上是聞名天下的大城池,
城牆高厚,城門處早就已經得到了加固。
可謂是易守難攻。
得知嶽飛大軍兵臨城下之後,丁原當即封鎖了晉陽全部城門。
三軍將士嚴陣以待,嚴防死守,防止嶽飛趁機偷城。
潛入晉陽城內的錦衣衛,並沒有多少。
想靠著幾十號錦衣衛,強行打開晉陽城門,顯然有些人說夢。
既然內部已經行不通,就隻剩下最後一條辦法。
強行攻城。
嶽飛愛兵如子,其麾下將士,都是跟隨著其南征北戰的,自然不想做出無謂的犧牲。
經過眾人一番商議之後,這才決定將河內之戰,俘虜河內太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揚,以及並州的萬餘俘虜,拿來攻城。
鑒於張遼原本就是並州人士,且屬於丁原的部下,對於晉陽城有一定的了解。
嶽飛力排眾議,決定以張遼為主將,統帥大軍攻城。
雖說那些士卒,全部都是降兵,可陛下貴為大漢天子,那些人自然也是陛下的子民,此次攻城還是盡量減少傷亡。”
“大將軍,末將請求親自率領部隊攻城。”
楊再興站出來請戰。
若說嶽飛麾下,最為驍勇善戰的。還莫過於楊再興。
一桿長槍打遍天下無敵手。
就連呂布那樣的猛將,都敗在其麾下。
若是由楊再興親自帶隊攻城,必定能夠鼓舞士氣。
“阿彌陀佛!”
恰在此時,姚廣孝雙手合十,唱了一句佛號。
“諸位也不必爭,究竟由誰帶隊攻城。”
“貧僧這裏還有一支秘密部隊。或許可以派上用場。”
此言一出,眾人不約而同將目光放在姚廣孝的身上。
也想知道,對方究竟還有何秘密部隊。
嶽飛似乎早有所感悟,下意識道:“司空大人的意思是,動用那支乞活軍。”
“不錯,真是乞活軍。”
乞活軍乃是姚廣孝征戰鮮卑、匈奴部落,一番屠戮過後,僅留下不到馬背身高的孩子,將他們編轉成的一支特殊部隊。
在姚廣孝佛法的熏陶之下,早就已經給那些人洗腦。
現在的乞活軍所有人,早已經變成了一支為了活命,隻知殺伐的軍隊。
眾人經過一番思索之後,這才決定采取姚廣孝的建議。
由乞活軍打前鋒,河內俘虜軍策應。
最終由楊再興率領著精銳部隊墊後,
一旦前方攻城戰士陷入焦灼狀態,便趁虛而入,搶占城池。
……
翌日清晨。
天剛剛放亮,嶽飛親自率領著大軍。直逼晉陽城下。
眼下各路諸侯雖說退卻到酸棗,可長安方麵傳來消息,董卓已經兵臨長安。
西涼諸侯與關東諸侯東西對進,也讓劉羽感覺到了壓力。
最終這股壓力,自然是轉嫁到手下大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