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她說完後露出美滋滋的表情,我瞬間反應過來,她大概率是聽到了醫院裏劉醫生談及我對 “現女友” 的看法,自行代入了我代指的”現女友“的角色。
實際上,我當時所表達的並非隻她針對一人,還包含了我重生前的一些感情經曆。
劉醫生以為我說的感情困惑都是源於董姝予。於是這次他很 “貼心”,當著董姝予的麵,結合評估報告引導我如何正確麵對“現女友”。
“哥哥,那個報告上說的你初戀,是你之前跟我說過的那個女孩嗎?我記得你說過,她好像叫牟(mou)念?”
她看似問得漫不經心,可我瞧著她緊抿嘴角的側臉,還有那偷偷打量我的眼神,心裏莫名煩悶起來。我降下車窗,點了根煙,沒搭理她。
“不想說拉倒!” 董姝予氣惱地嘟囔著,還撅了撅嘴。
抽了兩口煙,我察覺到她皺著眉頭,目光時不時掃向我腿上的評估報告。
我默默地歎了口氣,輕聲解釋道:“那個字作姓氏的時候讀(mu),應該叫牟(mu)念。”
“噢~,牟念?那名字還挺好聽的,有照片嗎,我看看她漂亮不?” 聽著她話裏濃濃的醋意,我緊緊閉上嘴巴,將目光投向車窗外,滿心無奈......
我把抽完的煙掐滅,等車內的煙散盡,正要關上窗戶時,董姝予又忍不住了。
她滿臉好奇地瞥了我一眼,小聲問道:“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是什麼東西?”
我知道她問的是我做過的一項檢測,隻是一時想不起來具體內容了。
於是,我拿起評估報告查看,看到報告中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結果,瞬間明白了她的疑惑。
這項測驗清楚地顯示出我的情感穩定性偏離常態。
思索片刻,我想起劉醫生之前解答過這個問題,或許是她沒聽明白,便決定如實告訴她。
我捏著報告,迴憶著劉醫生跟我分析的話輕聲地說:“報告顯示,我在感情方麵可能容易患得患失,情緒穩定性比較差。因為情緒不穩定,可能沒辦法很好地向伴侶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需求……”
說到這兒,我停頓了一下,見她神色平靜,才接著躊躇地說:“這可能會讓我很難真正理解和接納伴侶的情感……”
她聽完我的講解,臉上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待車駛入一處寬闊的馬路,她才遲疑道:“就是因為初戀嗎?”
我想著這個問題劉醫生上午分析時也提到可能存在極大關聯,但他同樣解釋過,人的思維很複雜,往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我感覺自己捋不清,於是說出了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吧。畢竟年紀小的時候,思維比較純粹,看待感情也比較單純。”
“但最大可能,也許是我情感比較脆弱,接受現實的能力比較差?” 說完,我不免自嘲地笑了笑。
董姝予似乎察覺到我說完後心情低落,眉頭皺了皺,似乎想要說什麼,但又馬上止住了,開始專心開車。
正當我以為她發覺我心情低落就不會再說話時,她又冒出一句讓我意外的話。
”我也有初戀啊,我也是莫名被甩的.....\"
聽著董姝予幽幽的話語,我一時覺得莫名其妙,因為我太了解她了,她哪有初戀?於是詫異道:“你哪裏來的初戀?我怎麼不知道?”
“怎麼沒有!” 她先是嗔怒地看了我一眼,然後慢悠悠地喃喃自語道:“處了 3 年,然後他在現實中找了個女朋友,就把我甩了......”
我知道她是在陰陽我,本應該反駁她,但實在提不起興致,於是就沒吭聲。
她見我沒搭話,不但沒停住,反而像是來了興致,開車間隙抽空把視線落在我放在副駕駛臺上的評估報告上。興致勃勃地俏聲道:
“本來吧,我還挺受打擊的,再加上前兩次你來時那副莫名其妙的態度,真讓我挺難受的。不過今天看完你的報告,我倒是明白了,原來你是這樣的畢朝卓~”
我疑惑地將視線從窗外重新落在她臉上,感覺自己有些困惑,沒明白她說的什麼意思。
董姝予說完後就專注開車,似乎沒察覺到我的注視,我見她似乎不準備繼續說下去了,反而有些詫異,於是問道:“我是怎麼樣的畢朝卓?”
“沒事,看你報告我找到自信了唄。” 她迴答時,雖專注看著前方路況,卻搖頭晃腦,側臉明顯露出得意的表情。
我一時沒明白她得意什麼,隻感覺她有點莫名其妙,但心情不好,就懶得再多想。
其實在離開醫院之前,劉醫生開導了我很久,治療也算是開始了,但效果不佳。
這並非是他專業能力不行,或者他說的話有問題。
我不知道用他的話術去開導 19 歲的自己,是否會有明顯效果,但對於重生迴來、實際年齡 33 歲且思維較為 “固執” 的我而言,雖然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心裏也認同,可就是打心底裏排斥。
我坐在車裏,腦海中反複思索著在醫院與劉醫生的對話。正想得入神,車子緩緩停下。
我迴過神,望向車外才發現到吃飯的地方了。於是和她一同下了車,走進她選定的這家川菜館。
館子不大,卻收拾得幹幹淨淨。董姝予興致勃勃,滿臉期待。
我雖沒什麼胃口,但還是勉強吃了點。
吃完飯後董姝予把我拉到附近的一家書店,讓我在車裏等著,她則一個人跑進了書店。
我本以為她是給自己買書,倒是沒當迴事,下了車站在路邊抽了根煙就迴到車上默默等她。
從書店出來上車後,她竟把書遞向我,說是諮詢過董凡生後才給我買的,認為這些書比較適合我看。
我接過書隨意翻了翻,一共四本:《愛的藝術》《了不起的蓋茨比》《自我與本我》《思考·快與慢》。
一看都是心理學和文學類的,我向來對這類書不感興趣,以前試著讀都讀不下去。可我心裏清楚,這是董姝予特意給我買的。
我拿起書,側身正要把它們放到後座,這時,董姝予的聲音突然在耳邊響起:“你什麼時候追我呀?”
這一問,驚得我手猛地一抖,差點沒拿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