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已經見底,八月即將來到。
今天開始,村裏已經有人家陸續開始收割稻穀了。
這也是老百姓一年當中最激動的日子,因為這關係到今年能不能過個肥年,明年能不能填飽肚子。
蘇雲希跟著蘇老爺子到自家的水田查看稻穀結實得怎麼樣。
“喲,蘇老爺子來了,你們家今年的稻穀不得了呀,你看那穀穗都被壓得老彎了,你老種田還真是一把老手了。”
好聽的話誰都愛聽,蘇老爺子也不例外,這不被誇了一下笑得眉不見眼的。
“啊哈哈,大壯,你家的也不差呀,今天已經開始收割了,看著比去年好了不少。”
那個被叫做大壯的漢子抬手擦了一把臉上的汗:
“今年是老天賞飯吃,看著是比去年要好些,就是不知道能多出來多少,能不能讓家裏人都頓飽飯。”
…
兩人閑聊了幾句,大壯繼續割著稻穀,爺倆又繼續查看其他地方的穀田。
蘇家雖然有十畝水田,不過並不是所有水田都集中在一個地方。
兩人把家裏的水田都看了一遍,稻穀基本都已經結實了,可以開始收割了。
“爺爺,今年的產量應該會提高不少。”
蘇雲希雖然不是太懂農務,但是她對比了一下自家的穀穗和別家的穀穗,自家的穀穗不僅要長一些,而且穀粒也要大一些,看來靈泉水的功勞不小。
“這還是多虧了雲希你呀,以後呀咱們家不會再餓肚子了。”
爺孫倆迴到家,跟家裏人都說了田裏的情況。
“明天咱們家也可以開始收割了,今天就把草席子拿出來看看,有沒有哪裏破損需要修補的,早做準備。”
古代的地麵不比現代都是水泥做的地麵,地上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農家人都會編織一塊大大的薄席子,就是為曬稻穀做準備。
因為這幾天店鋪都是關門,再是到了農忙時節,蘇雲希也讓家裏幾個幫工要是需要迴家幫忙的可以給她們放幾天假,等稻穀收完再來。
不過沒一個人願意,這裏做一天可是有十五文錢呢,收稻穀反正少一個人,也最多是晚兩天的事,她們要是少做一天可就少了十五文的收入呢,太不劃算了。
蘇雲希見她們都不肯也沒多說什麼。
第二天一大早,豔陽高照,是個大晴天。
除了蘇雲希娘倆加蘇青宇,其他人都下田了,包括新來的三個少年。
一路上都有好奇的村民問蘇家人,怎麼多了三個孩子,蘇家人都是說是他們家買來的。
當然也有好奇的人問幹嘛買三個孩子,這種半大小子活做不了多少,又是最能吃的年紀,買來不劃算。
蘇家人都是笑笑不作答。
也有人陰陽蘇家人,說是他們錢多燒的,就泥腿子一個,還學人家城裏人買下人呢,還真當自己是少爺小姐呢。
說這種話的人基本也沒敢當著蘇家人麵說,都是在背後說的。
不過也有人為了拉近和蘇家的關係,悄悄找蘇家人告狀的,蘇雲希讓蘇青山記住這些人家。
以後這些人最好別求到她頭上,不然就是自取其辱,她可不是什麼大方的人。
蘇雲希估摸著時間開始做午飯了,收稻穀是最耗費體力的,不能餓肚子,油水也要足。
所以蘇雲希煮的幹飯,下了足足十斤米,不過米太多,她技術又有點不到家,就導致燜米飯的鍋底全是鍋巴。
蘇雲希個人是不太喜歡吃鍋巴的,難嚼。
“看來下次得讓大哥做個甄子出來,用起來更方便些。”
隨後蘇雲希拿了點之前曬的幹筍出來,準備和五花肉一起熬。
婉娘和蘇青宇也一個洗菜,一個燒火,一起幫忙。
隨後蘇雲希又炒了個辣椒炒肉,炒了個空心菜,又煮了一鍋消暑的綠豆湯。
娘三個也沒先吃,想著到田裏一家人一起吃。
蘇雲希娘三一人一個背簍,把飯菜用罐子裝好,放在背簍裏,蘇青宇就負責背碗筷。
到了田間,家家戶戶正是休息吃午飯的時間。
蘇雲希也跟過路遇到的人打著招唿。
蘇家的在這個位置是有差不多三畝多的田。
人多就是力量大,蘇雲希到的時候,三畝田已經全部收割好了,正在往布袋裏裝稻穀。
“爺爺奶奶,過來吃飯啦。”
“好嘞,馬上就來,”
今天的蘇家人格外興奮,隻因這差不多的三畝的田,收了將近15個麻袋袋,那可是能裝一百斤的那種麻袋,就是一千五百斤呀。
這是一個多麼讓人激動的數字,今年的產量比往年足足多了四成,這是大豐收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