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姑見鄭大牛把自行車停在供銷社門口,忙問道,“你要買東西嗎?”
“幾個月見不到女兒了,進去為她買些吃的!编嵈笈=忉尩馈!跋眿D,你在這兒稍等一下,我馬上就迴來!
他架好自行車,就一腳跨進供銷社。
這家供銷社,名義上是歸集體所有,但實際上還是原來的夫妻二人在開,所以,每天晚上打烊較遲。而且貨物品種較多,一般日常用品都能買到。
不一會兒,鄭大牛就從供銷社出來,為周秀姑買了幾隻發夾與頭繩,另還有三四個包裹,是用牛黃紙和油紙包著的。
周秀姑是第一次來小紀鄉裏,鄭大牛對這裏很熟悉,這不僅僅因為他是小紀鄉人,更是他作為楊村村幹部的一員,常來鄉裏開會,對鄉裏的每條街道,甚至每個小巷子都稔熟於心。
周天奎作為鄉裏的副鄉長,主管農業生產,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三間小平房。
這三間小平房,不是楊村的土坯房,而是實打實的紅磚烏瓦的房子,農村俗稱“大瓦房”。
周秀姑隨鄭大牛七轉八轉的,終於來到周天奎的住處,開門的是他老婆張長芳。
張長芳見是他們二位,並沒有什麼驚喜,而且言語間有些冷漠,“你舅舅還沒有迴家,大概又到哪兒喝酒了!
周秀姑一頭霧水,舅舅?喝酒?這兩個關鍵詞,無論如何與二哥周天奎都聯係不上。
她以為鄭大牛帶著她摸錯門了,可仔細瞧瞧眼前之人,確實是張長芳本人不錯,不過打扮比以前時髦多了,長長的頭發好像卷曲著,像是燙過一樣。
周秀姑提著兩瓶酒剛要進屋,張長芳扔過兩雙拖鞋,“你們進屋前把鞋子換一下,你們舅舅現在愛幹淨了!
“長…”她剛要喊長芳的名字,說一半縮了迴去,“二嫂,你說的舅舅是誰呀?”
“你呀你呀,真不懂人情世故。”張長芳已泡好兩杯茶水放在桌上,
“在我們楊村,結婚有小孩子後,都要改口,按孩子的叫法稱唿對方的,比如我這個二嫂,就應稱唿舅媽,你二哥就是舅舅。”
周秀姑一時轉不過彎來,愣在那兒。
還是鄭大牛反應快,換好拖鞋,把手中的禮物很禮貌的交給張長芳,“舅媽,我倆來得急促,這點小禮物不成敬意!
“你看,還是我家姑爺懂人心。”張長芳接過禮物,“姑爺,請喝茶,這是上等的毛峰,你品品!
鄭大牛端起一杯,遞給周秀姑,“快謝謝舅媽的熱情!
此時,周秀姑覺得自己就像是張長芳的晚輩似的,可無論怎麼告誡自己:入鄉隨俗,人鄉隨俗,可那“舅媽”兩個字,無論如何也叫不出口。
鄭大牛端起自己的那一杯,咪了兩口,嘖嘖稱讚道,“舅媽,這毛峰真的不錯。我知道你喜歡毛峰,特地在那家專賣毛峰的供銷社,給你捎些過來,打開瞧瞧,是不是真品?”
周秀姑端著茶杯,聽著鄭大牛與張長芳熱火朝天的聊著毛峰的話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非常尷尬。
她四下張望著,終於瞧見一個小女孩,紮著兩個羊角辮子,身穿著紅色連衣裙,在小房裏,端坐在凳子上,正在寫字。
她想,她猜想,肯定是自己的女兒建國。
她放下茶杯,剛要進去,被正在說話的張長芳一把攔住,並招唿道,“建國,建國,快出來,看看誰來了?”
小建國出來了,很認生,幾個月不見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認識他們了。
周秀姑張開手,剛要說“讓媽媽抱抱你”,張長芳的話已早她一步說出來了。
“建國,快叫姑姑,姑姑與姑爺來看望我家小建國了!
她又一次愣住了,淚水禁住地流了出來。
她蹲在地上,不敢抬起頭,也不願麵對自己的女兒。
過了半晌,她俯著地麵站起身來,沒有說一句話,更沒有與任何人打招唿,換上自己的鞋,走出二哥的大門,走出這個要求她喊張長芳“舅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