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緣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p>


    “臣之名,從天下而有之者。吾無天下之責,則吾在君為路人。夫父子固不可變者,然君臣可變以非固……”</p>


    陸深平靜的注視著徐秀,許久才道:“你這些文章我看了,那麼,你現在來,是來說服我的嗎?”</p>


    徐秀同樣平靜的道:“如果不能說服你,我就說服不了天下人,所以,陸兄,我必須要說服你。”</p>


    陸深怒道:“你知道你做的是什麼事情嗎?誅你九族都無不可。”</p>


    徐秀還是第一次見到他這樣生氣,可是別無他法,道:“君非君,臣非臣,把天下安危寄托於一人身上,本來就不是一個可能的事情。”</p>


    指著徐秀道:“這就是我們儒生存在的價值,幫助君王理政,還世道了一個朗朗乾坤,峻嶒,不要入了瘋魔道,好好安心等著起複,到時候吾等文翰社兄弟一路同行,施展胸中抱負,難道不好嗎?”</p>


    徐秀恭敬的行了禮道:“陸兄,你知道我不在開玩笑,所以你才會非常生氣,小弟十分的信任你能夠成為一名為民請命的好官,我也相信我自己,甚至文翰社的所有人我都相信,可是這個天下不是隻有我們這幾個讀書人,更何況我們這些小官又有什麼作為?等到一路攀升,宦海起伏,幾十年也就過去了,到時候再有雄心壯誌,也難為一事無成兩鬢斑白的現實,趁著年輕不去幹,到老來再去幹,豈不是本末倒置。”</p>


    站起身來大聲道:“絕大多數的士大夫們為官一任,即以教戲唱曲為事,官方,民隱置之不講,這樣下去,國會不會亡?身會不會敗?”</p>


    這幾年四處遊曆,見過太多的地方官員,這才是徐秀能夠說的出這種話的底氣所在。</p>


    走起道:“朝廷上充斥著無所事事、消磨歲月的虛浮習氣。因循守舊而不思改進。治理國家離不開各種法律規章,但法律規章必須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就拿我那個十取其三疏來說,於國是不是有益?然後呢?拖了多少時間?陸兄你告訴我!將近三年啊!官場上有多少三年可以等?國家的財政收入能夠有多少三年可以等?張口祖製,閉口祖訓,什麼祖宗之法不可為通通都是狗屁,因為因循守舊,可以保全他們的官位,因為行姑且因循之政,才好不得罪人,難道陸兄不懂這個道理嗎?你一定懂,我相信也有很多人都能看的明白,所以才有吳廷舉大人大力支持。許多弊病已很明顯了,為什麼不肯加以更改,遂致積弊日重。”</p>


    陸深平複了一下情緒,硬邦邦的道:“複立一法以救之,這才是安穩的辦法,也是朝廷有識之士所作的事情。”</p>


    徐秀道:“前人們在立法的時候,有他們獨特的時代情況,不能夠詳究事勢,後人們承其已弊,但拘於舊章,不能更革,才會想來複立一法以救,然後呢?陸兄你已經在多個部門做過事了,難道不知道法愈繁而弊愈多,天下之事日至於麻煩,公文往來就會耽擱多少時日?別的我也不說了,陸兄在兵部幹過,勾軍征兵一事,從國初到現在,是不是一直在立法救法?戶部的寶鈔是不是?這種東西廢紙都比不上,還不是因為祖宗之法?一直立法救法,終究沒有用,越來越尾大不掉。”</p>


    “國朝之事自有內閣部堂操心,你發什麼瘋?”</p>


    徐秀道:“陸兄,徐秀沒有發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皇權的至高無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士大夫們日漸腐朽,落得個宇內無尺寸淨地,把持上官,侵噬百姓,聚黨成群,投碟唿噪,漢代有諺雲:取官漫謾,怨死者半,如今也相差不離了。”</p>


    陸深搖頭道:“你太悲觀了,大明春秋鼎盛。”</p>


    徐秀道:“小弟在江寧縣時,風土人情了解了透徹,方音也能夠聽的清辨的明,落到政事上,不管輕重緩急,小弟都要綱舉目張,做好一切周詳。從上而下無不妥當,然小弟直接管的,不過五人,所以才能夠以知縣一身,坐理數萬戶的賦稅,色目繁多的公文從而不亂分毫,也能夠讓地方大戶,油吏為我所用,本以為天下皆然,可小弟遊曆天下之時才發現,很多的官員根本沒有那種本事,他們當地的風俗習慣不知道,方音也聽不懂,政權所寄多在猾吏,自己幹什麼呢?每日裏尋章摘句,做些筆墨文章,就像先前小弟所講,不過是唱個曲罷了,逛逛青樓,就算不是貪贓枉法之徒,於民有何益處?吏是青窟穴裏蟲,虎狼之輩,不走朝廷開支,銀錢全是民脂民膏,盤剝剝削,層層疊近,吃人肉,喝人血,父以傳之子,兄以傳之弟,州縣實權盡入其手,這難道不是一個弊病嗎?如此下去,就是春秋鼎盛,太平長春,照樣墮入無邊黑夜,南宋崖山赴死,國朝必定沒有,但元之跑馬圈地,嗬嗬,肯定有。”</p>


    這就很容易理解,宋代對士大夫那是真的好,可明就一直有有損士氣的做法,讓大明當官的士大夫少有有自己的功名是皇家賜的感覺,更多的是覺得是自己的本事,也就不難理解。</p>


    見他不說話,徐秀繼續道:“這還是小的,就足以蠢政害民,如果有其大者,至於立黨傾軋,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顛倒之,到時候民怎麼能不窮困,國怎麼能不弱,人人而疑,事事而製,科條文簿日多於一日,最終得以殘害其民,生靈塗炭。”</p>


    陸深道:“秀弟,你太過誇張了,你自己跑出去看看,老百姓的臉上窮困不窮困,我大明弱是不弱。”</p>


    徐秀道:“三代以下,世道衰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如今雖無大廈將傾之虞,可是貪風之熾,逐日益烈,徐秀所作也不是為當下,更多的,先前早已經同陸兄言明,不謀百年不可為國,照此下去,必定難逃亡國之禍。”</p>


    “百年後的事情誰又能夠知道?”</p>


    我就是知道,可是張口卻不能明言。</p>


    徐秀深吸一口道:“官員的俸祿足以取代其耕種,有的田地足以讓他祭祀,沒有囊中羞澀無法孝敬父母,也沒有窮困到需要像別人借錢度日,這才是徐秀想要的官場,而不是如今。”</p>


    道:“現在敗軍之將可以不死,贓吏巨萬僅得罷官,而小小刑名都貪有凝脂美玉。永樂時,贓吏不過充軍邊關,宣德改為運磚贖罪,到了當今,納米贖罪,與高皇帝剝皮充草相比,何等寬厚。靠著這樣的代價想要讓他們不去貪贓枉法,顯然是不可能的。自古以來從來仕宦法網嚴密,沒有如今日這般鬆散,上至京官部堂,下到驛站倉吏,都是虛文應酬,官不留意政事,一切付之銀錢酒槽,而銀錢酒槽過後,所奉行者,不過是往之曆年成規,不做分毫逾越,就是上等考評。”</p>


    徐秀道:“禮義淪亡,盜竊競作,貪婪和無恥之風彌漫天下,官場如此,再看商賈,水利、碾愷、場渡、市集,無不屬之豪紳,而老百姓竟然相沿以為常事,這是何等可怕?”</p>


    陸深道:“秀弟這幾年跑了萬裏路。”</p>


    聞言也是認同,書上得來終覺淺。</p>


    “是見了些世麵。”</p>


    “你想做的是什麼?所來我聽聽吧。”</p>


    一聽陸深這麼說,徐秀心下安定,終於肯聽了。</p>


    當下道:“昔年清談老莊,今日清談孔孟,沒有得到孔孟的精微奧妙,卻繼承了粗糙的東西,沒有究竟其本質,而談末流,不習六藝,不考百王之典,舉夫子論學,其他一切不問,隻說‘一貫’隻說‘無言’,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什麼事情都休矣。”</p>


    陸深打斷道:“心學?我怎麼沒聽過王守仁有無君思想?”</p>


    徐秀道:“有些地方是相通的,但小弟的本質是無君。”</p>


    “何為無君?”</p>


    “君上隻管祭祀,落一個得國之正的明證,其他分治之以群工。”</p>


    陸深道:“嗬嗬,陛下怎麼能夠容許?”</p>


    徐秀道:“所以,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當今聖上的心性是最合適的了……我謂之,君主立憲。”</p>


    “何為憲?”</p>


    “憲,令也,牢不可破,無法逾矩,就是君王,就是天子,也無法逾矩,確立內閣責任製度,三法司獨立……”</p>


    兩天兩夜,徐秀與陸深密閉交談,旁人不知道說了什麼,也不知道徐秀最終是怎麼說服陸深的,但當第三天一早徐秀從房內出來,他整個人都是神采奕奕的,可見事情終究還是搞定了。</p>


    一人之力辦不成什麼事情,徐秀需要幫手,而最好的,就是這一群夥伴,彼此相知相識,又有多年的交情,說服了陸深,其他人他也能夠有信心說服。</p>


    隻有當這些小夥伴們認同了他的觀點,認同了他的想法,才不是一個孤家寡人,他也是有誌同道合的夥伴的。</p>


    徐秀看著明媚的陽光,道:“來吧,我已經準備好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石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石先生並收藏太平春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玉林市| 太仆寺旗| 二连浩特市| 筠连县| 稻城县| 会东县| 娱乐| 连山| 滕州市| 衡阳县| 济源市| 高邮市| 五家渠市| 贡山| 廉江市| 淮阳县| 肇州县| 通辽市| 多伦县| 横山县| 江陵县| 车致| 石渠县| 九寨沟县| 永吉县| 乌什县| 桐乡市| 永善县| 芮城县| 新乡县| 玉龙| 建平县| 阳朔县| 天柱县| 弥勒县| 台北市| 长春市| 杭锦旗| 兴安县|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