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也就是俄國領袖弗拉基米爾口中的半殖民國家,在曆史上同樣和俄國有著血海深仇,和遠東帝國一樣,沙俄是近代蠶食波斯領土最多的國家。
而且比遠東帝國更不幸的地方在於,沙俄搶奪的波斯領土,可以說是波斯最肥沃的土地。
這些土地包括前世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土庫曼等裏海沿岸大片領土,同時波斯也淪為俄國手中的傀儡政權。
而卡紮爾王朝本身就發家於波斯的北部,俄國搶奪的領土說是卡紮爾王室的龍興之地也不為過,這一點又和遠東帝國原清皇室的遭遇雷同。
所以從波斯的曆史遭遇來說,波斯和俄國的關係就好不了,隻不過俄國實力太強,以至於波斯敢怒不敢言。
反觀,東非雖然也是狼子野心的國家,但是東非和波斯畢竟隔著印度洋,這反而能讓波斯有些安全感,同理,如果這次來到波斯的不是東非,而是英國或者美國,那波斯就更有安全感了。
很可惜,英國人現在有心無力,至於美國,如果波斯敢投美,東非艦隊第二天就敢出現在波斯家門口,事實上如今東非的第三艦隊就能教波斯如何做人,而第三艦隊就駐紮在波斯周圍。
在簽訂了倫敦海軍條約之後,而今印度洋實力最強大的海軍就是東非海軍,英國雖然通過倫敦海軍條約鞏固了皇家海軍世界第一海軍的地位,但是海軍規模的縮減,反而控製的區域比一戰前更少。
倫敦海軍條約限製的是各國主力戰艦,也就是遠海作戰能力,而印度洋相對於英國本土來說,毫無疑問是遠海。
而東非本身就在印度洋占據優勢,加上一戰期間在波斯灣獲得了大量土地,反而可以部署大量非主力作戰艦艇,有波斯灣沿線的軍事基地作提供後勤保障,進一步提升了東非在波斯灣的影響力。
除此外,東非在卡塔爾的空軍基地也在建設之中,等到該基地建設完成之後,整個波斯灣沿岸都將處在東非的射程之內。
就目前東非在波斯灣積累的雄厚優勢,基本上不可能再有其他國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新玩家。
而波斯灣地區的老玩家裏,英國垂垂老矣,奧斯曼帝國空有其表,其他國家更是慘不忍睹,這也就意味著現階段沒有國家能挑戰東非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霸權。
當然,波斯人心裏對此也很清楚,這也是德黑蘭政府心安理得接受東非“保護”的原因之一。
隨後,卡布裏爾開始和艾哈邁德國王政府就兩國“合作”進行細節上的研究和討論。
卡布裏爾說道:“為了應對俄國的威脅,波斯應該全麵和帝國進行各方麵的深化合作,首先就是廢除過去波斯和俄國的一切合作,對於這一點國王陛下是否同意?”
艾哈邁德國王心裏腹誹道我不同意又能怎麼樣!當然,這一點他肯定不敢透露出來,而是笑容可掬的說道:“這是自然,我們波斯絕對不會和俄國這個邪惡的國家同流合汙,卡布裏爾將軍,不瞞你說,波斯早就苦俄國久矣,如今波斯的所有苦難,其中至少七成都是俄國所造成的。”
至於剩下三成,按照艾哈邁德國王心裏的意思,自然是英國人的鍋。
當然,英國雖然不是好東西,但是相對於貪得無厭的俄國人,那已經算“好人”了。
對於艾哈邁德的表態,卡布裏爾將軍十分滿意,他說道:“國王陛下不用擔心,有了我們東非支持之後,一定會盡力幫助貴國抵禦俄國的入侵,不過這也需要貴國的配合。”
“首先,波斯政府應該全麵拆除波斯境內,原俄國標準建設的鐵路,阻斷俄國南下的便捷通道,同時東非幫助波斯建設德黑蘭等地到波斯灣沿岸的鐵路,當然,建設鐵路的資金由波斯政府承擔,帝國負責提供人員,技術上的支持。”
“如果貴國缺乏資金的話,也可以向東非申請貸款,可以用波斯的礦產作為抵押,國王陛下也不需要擔心,我們肯定會給波斯一個合適的價格,不會和其他國家一樣,打著修建鐵路的名義,搶占貴國的資源,當然,這主要看貴國的經濟實力能否支撐鐵路建設。”
卡布裏爾這話等於沒說,畢竟就波斯現在的經濟環境,國庫不說窮的叮當響,也可以說見者傷心,聞者落淚了。
畢竟每隔幾年,俄國和英國等國家就來敲詐一筆,就算波斯政府清正廉潔,也不可能存下多少錢,更何況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全清正廉潔的政府,而波斯這種國家的官僚更是毫無下限的存在。
所以,波斯的唯一出路隻有一條,那就是向東非借債。
當然,東非這次來不是為了竭澤而漁的,而是為了在波斯實行新殖民主義,所以肯定不會要價太狠。
艾哈邁德愁眉苦臉的說道:“現在波斯的國庫窮的連老鼠都養不起,而且拆除原本的鐵路,建設新的鐵路,這無疑會讓波斯的財政雪上加霜。”
卡布裏爾將軍寬慰道:“國王陛下,也不需要如此憂慮,畢竟我們也是為了貴國的安全著想,如果不這麼做,那波斯的積累,最後也不過是為俄國人做嫁衣,他們已經奪走了阿塞拜疆,以後隻會得寸進尺。”
“就看俄國周邊哪個國家,沒有被俄國侵略過?曆史證明,俄國這種國家對別國土地的貪婪,就像狗改不了……一樣,而且他們完全沒有羞恥心。”
“而俄國工黨再怎麼往自己臉上貼金,這也改變不了他們作為俄國人的事實,這種人性上的弱點,不是喊幾句政治口號就能改變的。”
“我們或許想從波斯獲得收益,但至少東非會講規則,而俄國工黨隻需要煽動不明真相的人群,他們就能空手套白狼得到波斯的一切,其中還包括你們的生死。”
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卡布裏爾也不算汙蔑俄國工黨,實際上俄國工黨的理想很偉大,但是他們自己都做不到自己所追求的世界大同。
前世弗拉基米爾死後,俄國馬上變成了新版沙皇俄國,或者說沙皇俄國加強版,到了七十年代之後,連遮羞布都不要,直接變成帝國主義。
當然,現階段俄國工黨的這些問題還顯露不出來,但是不管俄國是否會延續沙皇俄國時代的擴張政策,都已經不再重要,從俄國意識形態發生變化之後,其他國家的統治階層在心裏根本允許俄國這樣的怪物存在。
不過,鑒於俄國的強大實力,大部分人也隻能心裏想一想,除非真有擊敗俄國工黨的實力。
就像帝國主義國家,根本就不敢直接和現在的俄國直接對上,而是扶持俄國周邊的國家和俄國對抗。
對於卡布裏爾所說,艾哈邁德國王自然十分清楚,東非是慢性毒藥,但是俄國就直接是砍頭臺了,而且他們連自己的沙皇都敢殺,更別說自己這個波斯的小國王了。
當然,就算卡布裏爾說破天,艾哈邁德還是能理直氣壯的說道:“閣下,話雖如此,但是我們波斯窮啊!”
卡布裏爾說道:“窮不是問題,反正波斯地大物博,你們的礦產資源也不少,我們幫你們開發,經濟發展,你們也就有能力還債了。”
沙俄時代,波斯北部包括德黑蘭在內的環裏海大片國土都是俄國的勢力範圍。
而在原沙俄的勢力範圍內,波斯的礦產資源還算豐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都排在世界前列,除此外波斯的銅、鋅和鉻鐵礦均為極具開采價值的富礦。
而後麵這三種礦產資源中,東非比較看重的是鋅礦,至於銅礦和鉻鐵礦本身就是東非的優勢資源,其中東非更是世界鉻鐵礦儲量和產量第一大國。
而東非的鋅礦資源並不算豐富,波斯的鋅礦主要以鉛鋅礦形式存在,從其國土西北到東南分布廣泛。
總而言之,即便是俄國勢力範圍的波斯,礦產資源也是很可觀的,尤其是東非最重視的油氣資源。
當然,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波斯境內俄國勢力範圍的概念了,而是波斯境內東非勢力範圍。
卡布裏爾苦口婆心的勸說道:“我也給國王陛下交個底,我們東非政府是支持卡紮爾王室對波斯統治的,而國王陛下,你作為卡紮爾王室的代言人,想必也很清楚,如今卡紮爾王室在波斯所麵臨的困境,隻有和我們東非合作,卡紮爾王室才能平穩落地,否則別說俄國,恐怕波斯本國民眾在有心人的挑撥下,會將你們送上末路。”
卡紮爾王室祖上是突厥部落,本來就和波斯本土有些離心離德,還遇上了波斯曆史最差的時期,也就是歐洲殖民者的崛起,加上落後經濟基礎,卡紮爾王室在波斯的統治可以說天怒人怨。
而前世,1925年卡紮爾王室就被推翻了,所以如果沒有東非介入的話,卡紮爾王室的命運估計比前世好不了多少。
而卡布裏爾的這番話,也讓艾哈邁德下定了決心同東非合作,畢竟波斯的利益不等於王室的利益,為了王室的利益犧牲波斯的利益又有何妨。
他咬咬牙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卡紮爾王室可以支持貴國在波斯的利益,但是貴國也應該表現出支持王室的誠意。”
卡布裏爾拍著胸口說道:“這是自然,這次帝國為什麼派我到波斯來,就有這層考慮,而接下來我的提議也和保障波斯王室的安全有關。”
“關於我們東非和波斯的合作,除了鐵路建設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幫助你們波斯王室,組建一支完全效忠王室的軍事力量。”
“除此外,我們東非也要在德黑蘭,馬赫夏赫爾等地區派駐一定數量的駐軍,並且租借波斯北部港口作為兩國經濟合作區。”
卡布裏爾提到的第一點是修路權,這是為了打通東非和波斯經濟合作的基礎,第二點則是駐軍權,主要是維護東非在波斯的利益,同時對波斯軍隊進行滲透,扶持親東非力量,取代原本的親俄國勢力。
對於第二點,艾哈邁德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就目前波斯的情況,反而東非這種外來者更值得信任。
而一但搞定了軍事,其他方麵的合作也都可以看做小問題。
卡布裏爾接著說道:“兩國在經濟領域應該展開深度合作,首先就是萊茵盾應該成為波斯的主要流通貨幣,同時波斯的部分資產應該寄存到東非,方便兩國的貿易結算,尤其在波斯北部,波斯政府應該支持東非企業的投資行為。”
波斯畢竟被東非和英國瓜分,所以東非政府也不指望波斯政府的政策能夠影響到波斯全境。
所以,即便是經濟領域的合作,東非也隻能默契的控製在東非的勢力範圍之內,也就是波斯的北部。
“同時,帝國將會幫助波斯新建一批高等院校,幫助波斯向著文明國家進步。”
這是從文化思想上對波斯的滲透,而事實上,前世伊朗的表現,正說明了這種文化思想上滲透的成功性,東非這些年來也積累了相關經驗,可以應用到波斯身上,從而在波斯扶持一批“精神東非人”。
“帝國基於波斯的國情,重點扶持波斯的農業,礦業和工業的發展,幫助波斯擺脫極端貧困問題。”
新殖民主義往往都以農業和采礦業為突破點,從而使其目標區域淪為原材料附庸地,當然,即便如此,新殖民主義好歹給本地人留了點湯喝。
聽著卡布裏爾的大吹特吹,艾哈邁德心裏十分鬱悶,不過心裏總算好受了一些,畢竟東非就算明“搶”,也比沙俄講點禮貌,如果沙俄還存在,那恐怕就是直接帶著軍隊過來了。
僅僅兩個月後,東非就達成了和波斯的一係列協議,並且匯總為《東波友好互助條約》。
而條約的簽訂,也正說明了英國在區域影響力的進一步衰退,放在一戰前,英國肯定是要對波斯的事務進行過問的,現在卻隻能對東非的小動作睜一眼,閉隻眼。
和前世一樣,一戰雖然沒有結束英國的霸權,但是這也讓世界各國意識到英國霸權的衰落,隻不過前世美國人吃下了英國衰落的大部分紅利,而這個時空裏,對這些權利進行搶奪的國家更多。
歐洲方麵,俄國,德國,奧匈帝國,歐洲之外,美國,東非和日本,各顯神通,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影響。
而英法等傳統帝國,隻能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區域,對於權力真空地帶也沒有能力參與進去。
而這也導致了世界小國和落後國家和地區在1920年之後,處境變得危險起來,眾多列強,以及升級版的俄國,你來我往,一時間讓眾多國家連如何站隊都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