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殖民地基礎比不過比利時本土,但勝在穩定,而且如今比利時本土經濟雖然不錯,但是真討論民眾的生活水平實際上好不到哪去。
這就導致剛果吸收的人口大於前往比利時的人口。
不過,目前比利時政府比較頭疼的問題卻是因為戰爭的影響,剛果當地政府自然而然的滋生出野心。
在剛果的戰爭難民,在疫情徹底結束後,抉擇著留下還是迴歸本土的時候,比利時議會也在討論著剛果殖民地。
有議員說道:“在戰爭期間,因為本土受到戰爭威脅的原因,這導致剛果地方政府實際上脫離了比利時本土的控製,而這個時間,直接就是長達將近五年之久。”
“同時,在戰爭中後期,因為利益交換的原因,中央政府許諾了大量利益和權利給予剛果地方,這使得剛果脫離比利時的傾向增加!
“而這增加了剛果的離心力,這些年剛果在比利時的幫助下,取得了驚人的經濟成就,但是稅收卻比戰前沒有增加多少,這是不可想象的,王國應該重新讓剛果迴歸到正確的位置上。”
該議員的提議立馬就遭到了剛果代表漢伯格的反對:“羅卡斯議員,你的話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我們剛果在戰爭時期,可以說為本土提供了大量助力,不僅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同時出人出力,對王國堅持到戰爭結束做出了大量貢獻,你的言論毫無疑問是對剛果的蔑視!
“我們剛果獲得的權利都是之前我們努力付出的成果,王國如果真按照你的言論對待剛果,毫無疑問是對一百三十多萬剛果人的巨大傷害。”
“請問,羅卡斯議員,你能承擔我們一百三十多萬剛果人的怒火麼?這種過河拆橋的行為毫無疑問是極端無恥的!”
當然,想要脫離比利時的主要是如今剛果的地方部分官員的想法,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民眾而言,隻要比利時本土能夠一視同仁,那是否留在比利時完全不受影響,而毫無疑問,比利時政府本身都可能做不到這一點。
如今世界殖民體係處在崩塌的邊緣,但是正是因為這個體係依舊維持著,所以殖民地依舊天然的低人一等。
不過,一些發展較快,且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殖民地,已經開始向宗主國爭取更大的權利,除了剛果以外,英國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塊殖民地就是典型的例子。
羅卡斯議員迴複道:“漢伯格先生,我無意冒犯剛果殖民地的民眾,但是剛果的發展本身就是本土提攜下才順利崛起的,你們自然不能隻享受王國帶給你們的好處,而不承擔相對應的責任!
對於羅卡斯的這種論調,漢伯格絲毫不上套,他對著議會的眾人,提高了聲調說道:“我們剛果取得今天的成績,確實得到了本土企業和移民的助力!
“但是,更多的是源於比剛果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我們剛果領地民眾的艱苦奮鬥!
“如今剛果人口超過百萬,已經接近本土的百分之二十,毫無疑問這百分之二十的比利時公民,是王國無法忽視的存在,他們為帝國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1910年之前,剛果每年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利潤被本土拿走,包括稅收和企業收入,這一比例,比帝國境內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要高!
“所以,我認為如今剛果民眾理所應當的應該享受和本土民眾同樣的待遇,而不是不公平的對待,甚至是歧視!
漢伯格說的是事實,但深究的話,剛果對於比利時的貢獻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因為在剛果殖民地存在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當地的經濟收益並不高,畢竟剛果當初的體量小的可憐,雖然有大量礦產資源,但是收益大多進了王室,或者說利奧波德二世的腰包。
比利時政府正式接管剛果殖民地,是1909年後的事,但是在此後不久,比利時本土就陷入了戰爭的泥潭之中,更是無法顧及孤懸海外的剛果殖民地。
別說從剛果獲取大量利益,反而本土不少民眾和企業跑到剛果避難,進一步促進了剛果經濟的發展。
當然,漢伯格和羅卡斯的爭議點實際上的根本原因,還是為了切實的利益,在剛果已經形成了一股比利時本土也無法忽視的地方利益集團,而且比利時政府對這個新形成的利益集團,根本就沒有太好的製衡手段,這才是剛果麵對本土如此硬氣的原因。
經濟上,現在剛果完全有脫離比利時本土發展的能力,而且背靠東非,同時距離南美和西非市場近的原因,如果剛果脫離比利時,大概率也會過的很不錯。
而經濟上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剛果當地勢力對政治地位上的要求,這是不可避免。
那些不想脫離宗主國的殖民地,一般來說大概率有什麼難言之隱,就比如英國的南非殖民地。
南非殖民地為什麼不像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那樣尋求政治上的平等甚至是獨立地位,最大的原因就是南非需要英國的軍事保護。
南非的英國人和布爾人兩大族群,皆因為上個世紀南非戰爭的影響,從來沒有放鬆對東非的警惕。
而且經濟層麵,如今南非也不像前世一樣有獨立的底氣,前世南非坐擁西北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經濟上發展十分不錯。
但是,在本時空裏,南非的主要礦產地,基本上被東非占領,這樣一來,目前南非殖民地的經濟基本上靠開普敦的地理位置,發展航運,商業以及少量的農業。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日後南非殖民地的發展前景,恐怕還沒有比剛果殖民地潛力高到哪去。
最後是軍事層麵上,比利時向來不是軍事大國,而且就算比利時有軍事能力幹涉剛果,也沒有這個膽量嚐試,除了剛果當地以外,東非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東非作為區域霸主,自然不能容忍外來勢力,不經過自己的允許就在東非家門口發動一場戰爭。
而剛果三麵被東非包圍,它本身就是東非國防安全的一個重要構成環節,甚至在軍事和外交上,東非對剛果有著絕對的影響力,這一點就算其宗主國比利時也無能為力。
就比如說東非在剛果擁有軍事通行權,駐軍,剛果的主要鐵路幹線和東非鐵路聯網,剛果的海域同時是東非海軍的巡查和自由通行區域等等。
從這些角度來看,與其說剛果是比利時的殖民地,還不如說剛果是東非和比利時的共同殖民地,不過好消息則是兩個宗主國對剛果的態度都還算不錯。
這一點使得剛果的地位有些類似加拿大,可以在英,美兩國之間兩頭通吃,區別則在於剛果的體量相對於加拿大太小。
而在東非和比利時之間,剛果還是傾向於和比利時加強合作,當然,這主要是維持如今剛果的特殊地位,如果真投入東非的懷抱,那剛果的許多待遇肯定就消失殆盡了。
所以,漢伯格為代表的剛果利益集團在比利時議會上據理力爭,本質上還是為了尋求更多的利益,不可能真的脫離比利時,至少現階段維持現狀對剛果最有利。
而在三國之中,最尷尬的就是比利時政府,在本土遭受了一戰的重創之後,如今比利時政府更無法舍棄剛果這塊穩定的財政來源,所以剛果方麵占據了主動權。
於是,在議會內剛果代表和本土議員進行著爭論的時候,比利時現國王,阿爾貝一世下場說道:“好了,兩位不要再爭了,剛果是比利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點是不可動搖的!
“所以,比利時自然會像對待家人一樣,公平公正的對待剛果,所以漢伯格先生不用介意羅卡斯議員的激進言論!
“不過,漢伯格先生,你也要體諒一下本土的難處,比利時經曆了世界大戰長達五年的戰火摧殘,所以現在比利時需要剛果為本土經濟恢複出一份力,這也是一個合理的要求,我們不會虧待剛果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阿爾貝一世國王是利奧波德二世的侄子,在阿爾貝一世還沒有登上王位的時候是去過剛果殖民地。
也就是1901年,阿爾貝一世曾經代表過利奧波德二世到剛果進行巡視,不過彼時剛果對於比利時而言還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殖民地。
當然,這是針對比利時政府,對於王室而言並非如此,當時剛果已經成為利奧波德二世的錢袋子,但當時剛果的產出也就隻能惠及利奧波德二世一個人而已。
而隨著利奧波德二世的去世,作為繼承人阿爾貝一世自然而然的接管了伯父的在剛果的大部分資產。
所以,目前剛果殖民地有很大一部分利益也有阿爾貝一世的一份,所以針對剛果殖民地,不管是個人利益,還是國家利益,阿爾貝一世都不可能允許剛果在他手上獨立。
對於阿爾貝一世,漢伯格還是比較尊敬的,他說道:“國王陛下,我們剛果自然不願意輕易和比利時分開,但是這一切的前提在於比利時本土的某些人,應該正視我們剛果不是比利時的附庸!
阿爾貝一世安撫說道:“這是自然,漢伯格先生,就我個人來說,我曾經也到訪過剛果,那裏確實是一塊飛速發展,且充滿活力的土地,當然,最重要的是剛果的居民,大多數都是比利時的移民,所以說一句血濃於水也不過分。”
“所以在對外交流和態度上,本土和剛果更應該攜起手來共同進步,用一個聲音發聲,這樣才能促進大家的共同進步!
隨後,阿爾貝一世為首的比利時政府,重新和剛果代表們,就剛果的經濟和政治等權利,進行了溝通。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談判之後,剛果“終於”還是繼續選擇留在比利時,不過,比利時政府也給予剛果海外自治領地的地位,初步擺脫了殖民地的身份。
剛果地方政府獲得了更多自治的權利,比如頒布地方法律,製定經濟政策,擁有更多對外交流的自主權等等。
……
比利時政府和剛果談完了,並不意味事情的結束,就在1922年4月份。
東非政府派出人員,拉上比利時政府和剛果自治政府,就經濟領域的合作事宜,進行了又一次談判。
而這次談判的內容就是設置剛果為比利時和東非自由貿易區,同時推動萊茵盾在比利時和剛果的使用,尤其是在剛果境內,萊茵盾成為和比利時法郎同等地位的剛果自治領法定貨幣。
東非萊茵盾的國際化,自然而然的選擇從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始,而剛果殖民地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他會成為東非第一批目標之一。
除了剛果以外,北非的達爾富爾,西非的南德意誌王國,南美的巴拉圭等是第一批非東非領土試點地區,不過,達爾富爾有些特殊,這裏事實上是東非的殖民地,不過名義上是獨立國家。
而剛果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注定不可能擺脫東非的影響,而且按照東非政府的估計,剛果以及其宗主國比利時也沒有拒絕東非的勇氣。
不過,剛果和比利時本土顯然不能混為一談,所以關於和比利時本土經濟領域合作的議題和就剛果經濟領域合作的談判是分開的。
而東非對於比利時本土也是比較重視的,在英國有意識阻礙東非同歐洲交流和接觸的總體方案下,東非和歐洲的交流與合作自然而然的會受到影響,尤其是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這兩個英國控製的海峽。
而比利時處於大西洋沿岸,所以和東非的合作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且比利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它在整個西歐地區有重要的作用。
在經濟上比利時是東非和法國,以及德國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尤其是比利時在和法國經濟領域的綁定更是如此,比利時的鋼鐵產能很大一部分就是被法國消化掉的。
所以,通過和比利時在經濟領域達成合作,有利於進一步加強東非經濟對歐洲的影響,而比利時本身經濟也不錯,算是一個優質市場,這也是東非所覬覦的。
不過,比利時處在四戰之地,所以東非和比利時的外交也容易受到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幹預,不過任何國家經濟範圍的擴張本來就會得罪人,東非作為帝國主義國家的一員,本身就是其他大國的競爭對手,所以東非並不擔心其他國家的幹擾。
反而因為比利時的特殊地理位置,正好處在英法德三個歐洲主要大國中間,如果東非能夠加強在比利時的影響力,這反而有利於東非和英法德三國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