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細看一陣,疑惑道:“先生說的公子王孫,就是那個怪人?”
鬼穀子笑了笑,指著旁邊一棵大樹:“坐在陰涼裏,待會兒你就看到了!”
童子應聲“好咧”,將招幡兒靠在樹幹上,席地坐下。
果然,沒過多久,就從蘇秦靠窗而坐的房子裏傳出琴聲,悠揚激蕩,繞梁不絕。童子也是識琴之人,琴聲一傳過來,就將眼睛閉上,傾心去聽。曲子是伯牙的《高山》,也是童子耳熟能詳的。
一曲聽畢,鬼穀子微微點頭,似是自語:“嗯,大有長進了!”
童子沒聽明白:“先生,什麼大有長進?”
“就是那個撫琴的人,你覺得他彈得如何?”
“比先生差遠了!”
鬼穀子微微一笑:“哦,你且說說,他彈的哪兒不如為師?”
“聽他的琴聲,童子隻能看到小鳥、流水、清風和樹木,卻聞不出花香,聽不出蝶舞!”
鬼穀子點了點頭:“嗯,說得不錯。不過,他能彈到這個地步,已是無愧人師了!”
童子似是明白過來:“先生認識彈琴之人?”
“是的,”鬼穀子緩緩說道,“前些年,他幾番進山,欲拜為師習琴。”
童子頗覺詫異:“先生沒有收他為徒?”
鬼穀子點頭道:“收了。”
“那——”童子越發驚奇,“他為何不在山裏?”
“也沒收。”
童子暈頭了:“先生,您一會兒收他了,一會兒又沒收,這不是擺明讓童子著急嗎?”
鬼穀子嗬嗬一樂,緩緩閉上眼睛。
空空蕩蕩的天子太學裏,琴室大概是唯一有人氣的地方,因為宮廷琴師正在教十幾個學子習琴。這些學子端坐於席,每人前麵均擺琴具,琴架邊擺著琴譜。從河西張邑來此學藝的張儀坐在最後一排,兩眼眨也不眨地盯著這個據說是天下第一琴的琴師。
琴師彈完《高山》,將琴輕輕朝前一推,雙目微閉,繼續說道:“……古之善琴者,有伯牙、有子期、有鍾儀、有師曠。古之琴曲,有《高山》、有《流水》、有《陽春》、有《白雪》。老朽方才所彈,乃伯牙之《高山》……”
琴師講為多時,眾學子已是東倒西歪,昏昏欲睡了。琴師止住話頭,咳嗽一聲,長歎一聲,緩緩說道:“唉,你們不想聽,就自己練吧!就習《高山》,琴譜擺在架上了!”
眾學子你推我攘,紛紛坐直身子,兩手撫琴,醜態百出,琴音雜亂無章。唯張儀端坐不動。
琴師聽了一時,複歎一聲:“唉,汝等朽木,不可雕也!”
張儀陡然發出一聲哂笑。
琴師吃了一驚,轉向張儀:“你——你為何哂笑?”
張儀朗聲應道:“伯牙之《高山》,晚生七歲就已習之,還請先生另教雅曲!”
眾學子一聽此話,皆來勁了,齊聲哄笑起來。
琴師氣結:“你——你你你——你這狂生——你且彈來!”
張儀兩手撫琴,錚然彈之,果然是音韻俱在,與那琴譜一絲不差,乍一聽竟也無可挑剔。琴師暗吃一驚,略想一下,大聲說道:“待我再彈一曲,你且聽之!”
琴師撫琴彈奏。剛剛彈完序曲,張儀脫口而出道:“此乃《陬操》,為春秋儒者仲尼所作。先生再換曲來!”
琴師沉思有頃,又彈一曲,剛彈幾下,張儀又道:“此乃《太公垂釣》,周公旦所作。還請先生再換曲來!”
琴師不曾料到這些敗家子中竟然有此高材,一時呆了,不知所措地怔在那兒。眾學子以為先生讓難倒了,紛紛起哄:“先生,聽說你是天下第一琴,怎不彈了?”“快彈曲來,我們等不及了!”
琴師滿麵漲紅,正在尋思如何收場,張儀似乎聽到什麼,打了個手勢,口中“噓”出一聲。眾學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轉向張儀,見他躡手躡腳地走到後牆處,抄起一捆竹簡,悄悄靠近窗臺,猛然擲向窗外。
竹簡不偏不倚,剛好砸在蘇秦頭上。蘇秦猝不及防,抱頭驚叫:“哎喲!”
有學子聽到聲音,興奮地大叫:“快,窗外有人!”
眾學子無不推倒琴架,爭先恐後地跑出房門。蘇秦遭此驚變,不及逃跑,眾人已湧出來。蘇秦驚得呆了,疼也不敢再喊,傻愣愣地勾頭坐在地上。
為首的學子跨前一步,朗聲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在此偷聽?”
蘇秦驚恐萬狀:“我——我——我——”
眾學子似乎有了樂子,無不哈哈大笑。
有人笑道:“瞧他的窮酸樣子!再瞧他的手,又粗又糙,還想學琴!”
又有人笑道:“一看就是個種田的,跑這裏學琴,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哈哈哈哈——”
蘇秦似是不甘受辱,抬起頭來,臉色紫漲地強辯一聲:“士可——可殺不——不——不可辱!”
為首的學子陡然像是發現什麼,驚叫道:“聽,是個結巴!”
有人附和道:“真是結巴!哈哈哈,種地的結巴竟然稱士,也不撒泡尿照照!”
眾人七嘴八舌起來。
“瞧他的憨樣,白送我當書童,我還不想要呢!”
“窮小子,睜大眼睛瞧瞧,這兒是天子太學,豈是你等窮鬼來的地方?”
……
蘇秦自也知道此地不是逞強之處,將頭再勾下去,任這幫潑皮如何嘲笑,隻不做聲。為首那人起了性子,突然叉開兩腿:“臭小子,本少爺有的是金子,隻要你從本公子襠下鑽過去,本少爺替你交學費,包管你堂堂正正地坐在學堂裏!”
溫馨提示:按 迴車[Enter]鍵 返迴書目,按 ←鍵 返迴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