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官軍軍官都是這麼想的,在他們看來,隻要攻破赫圖阿拉,將覺昌安找到,不論死活,往京師一送,這是就算了結了,大家就可以班師迴朝,準備領賞了。
戚繼光笑了笑,說道:“李總戎、黑總戎,你們都是老於軍務的,你們說說城內守軍有多少人?”
李成梁說道:“戚軍門,以末將看,城內守城之兵不過兩萬餘,赫圖阿拉城牆低矮,守軍也沒什麼像樣的守城器械,還是好攻取的。”
這代表了大部分官軍軍官的看法,戚繼光也不能說他們的看法是錯誤的,從盡快結束戰事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如此,但是戚繼光想的是盡可能的重創建州女真,使之數十年不敢再作亂,而且戚繼光和覺昌安交手多次,認為此人狡猾異常,絕不是那種坐以待斃的人,眼下困守孤城,可不是他的作風。
戚繼光對諸將說道:“諸位,本帥以為,眼下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落實。”
戚繼光認為,以王臺、王兀堂和戰前官軍收到的情報來看,覺昌安麾下最少有四萬之眾,就算是之前有一些損失,也絕對不止現在守城的這點人,而且之前突襲王臺部的生女真和索倫部,都是騎兵,這些人恐怕是不能用於守城的,那麼這些人現在在何處?會不會在官軍攻城的時候給官軍背後來一刀,甚至是截斷官軍的糧草,這種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戚繼光的話確實是有道理的,李成梁趕緊說道:“末將失策!”
戚繼光笑著說道:“此事不幹李總戎的事情。”
隨即戚繼光下達將令,令官軍的尖哨盡出,查探赫圖阿拉附近和官軍的糧道周圍,塔克世想為覺昌安解圍,無非就是從這兩點出發,同時戚繼光指揮官軍將赫圖阿拉緊緊包圍,但是並不進攻,就和覺昌安對峙起來。
而遼東的戰報傳遞到京師,得知戚繼光已經連破建州三關,兵鋒直指建州腹地之後,大明官員半場開香檳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們認為現在官軍已經穩操勝券了,覺昌安隻不過是跳梁小醜,覆滅已成定局,為了節省朝廷的錢糧,還是要催促汪道昆、戚繼光盡管將覺昌安剿滅,好班師迴朝。
朱載坖對於這些奏疏一概不理,並且訓斥這些官員:“軍國大事,豈能朝令夕改?千裏之外,爾等竟能知戰場形勢乎?天下安危係於遼東。遼東安,則海內風塵不動;遼東一擾,則天下金鼓互鳴。何也?誠以平原曠野一望千裏,守之則難為力,棄之則胡虜長驅,曾無門庭之限,此所以為中國必爭之地,而雖殫天下之力守之,然後天下可安也!今大軍盡出,必為一戰功成,戚繼光、汪道昆皆老成宿將,足以製敵,爾等再三妄言,朕豈無斧鉞之罰乎!”
將這些上疏官員全部予以處分,朱載坖最討厭的微操,他都沒微操,這幫言官就想微操,這還得了,朱載坖堅決不同意這麼辦。
不過戶部尚書馬森也多次上疏朱載坖,自軍興以來,朝廷已經向遼東轉運糧秣二百萬石,耗費錢糧更是倍於此數,太倉實在是支應困難,請求朱載坖下旨給汪道昆,要求遼東諸軍盡快結束戰事。
確實,近十萬大軍在千裏之外征戰,而遼東本地出產的糧秣又遠遠不足以支持大軍,雖然朝廷想盡了各種辦法轉運軍需,但是近千裏的路程可不是說著玩的,尤其是戚繼光率軍深入建州部之後,轉運的難度更加大了,盡管隻增加了二三百裏的路程,但是損耗是急劇上升,因為都是陸運,要征調大量的民夫、衛所軍餘子弟來協助運糧。
從京通倉發出二石半糧食,戚繼光那裏才能收到一石,其中的耗費可想而知了,所以馬森多次奏請朱載坖曉諭汪道昆,要他體恤國用,從速進剿。
但是朱載坖予以拒絕,為了彌補糧秣的差額,朱載坖還撥出內帑,令張居正、蔡國熙、楊繼盛等人在東南采購糧食,通過漕運、海運兩種方式接濟遼東和京通倉。
汪道昆雖然再沒有收到重臣們的書信,但是他自己也很清楚,戰事遷延已經三月有餘,耗費的錢糧有如山海,再打下去朝廷很難支應了,所以汪道昆也在催促戚繼光盡快了解戰事。
但是經過李成梁、黑春的搜索,並沒有發現塔克世的蹤跡,戚繼光現在也顧不得這麼多了,在圍城六日之後,戚繼光還是命令官軍開始攻城了。
戚繼光親自率兵,組織官軍主攻西門,而李成梁、黑春則各提本部精騎,在外警戒,嚴防塔克世在此時襲擾。
戚繼光在圍城的幾日當中也並沒有閑著,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在火炮的掩護下準備攻城,戚繼光很清楚,此戰一開始就是血戰,所以將車營的重車集中起來使用,用作攻城士卒的防禦器械。
同時官軍的輕重火炮、火銃、弓弩也都集結起來,準備為攻城的官軍提供火力支援,官軍的大將軍炮首先發威,巨大的彈丸直射赫圖阿拉西門,戚繼光希望能夠將赫圖阿拉的城牆轟塌,方便官軍直接攻城。
但是顯然這種辦法對於赫圖阿拉城沒有什麼用,因為赫圖阿拉是土石夯築的城,雖然城牆不高,但是特別厚,寬度達到兩丈,僅憑火炮的實心彈丸,還是很難將其轟塌的。
戚繼光見這招不行,立即變換方法,將軍中的三磅、四磅炮集中起來,換上實心彈丸,抵近轟擊赫圖阿拉城上的垛口、馬麵等城防設施,為官軍之後的攻城掃清障礙。
因為赫圖阿拉城基本上是仿照大明城寨的模式建造的,也一樣設有垛口、馬麵等城防設施,用於掩護守城的女真人,戚繼光現在就是要利用自己火炮的射程長於女真人的優勢,先破壞女真的城防設施,為之後的攻城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