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爵的奏疏可謂是極為尖刻的,王錫爵認為現在的科道既沒有監察戶部的想法,更沒有監察戶部的能力,他們隻會侈談國家,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所以說,總結王錫爵的奏疏,就是戶部的司官吏員不是東西,吏部的堂官們有意因循茍且,戶科和都察院禦史們是無能且無為,總之就是四個字,大明要完。
朱載坖聽完了之後,笑著說道:“王錫爵此本,甚有意思,下內閣,令各官上疏自辯。”
王錫爵的奏疏直接在朝堂引起了軒然大波,涉事的官員們自然是紛紛上疏自辯,戶部尚書馬森直接上疏請辭,盡管朱載坖再三挽留, 但是馬森去意已決,不願再擔任戶部尚書,馬森認為自己確實是年事已高,沒有精力再處理戶部這麼繁雜的事情,請求朱載坖另選賢能。
對於王錫爵的奏疏,馬森則是認為切中時弊,確實將戶部現在存在的問題給說明白了,但是這些事情並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形成,很多東西都是年深日久就形成的。
就如同部、科之間的關係,並非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在大明剛剛建國的時候,六部的地位是極高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權越來越重,部權越來越輕,在強勢的科道官麵前,不僅僅是戶部,六部幾乎毫無立場。對於六科對以六部為首的內外諸司章奏的稽查、注銷流於形式的原因,馬森的看法和王錫爵是一樣的,因為許多意見建議本就是給事中提出來的,六科又怎麼去否決自己的建議呢?
哪怕明明是餿主意,六科都會按著六部的頭將之執行下去。對於這種情況,並非一時一世而形成的,而是長久以來的形成的,想要糾正,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行的。
馬森認為王錫爵的奏疏很有見地,一語道破了現在六科和六部的關係,雖然自己無法再為朱載坖效力了,但是希望朱載坖能夠采納王錫爵的相關建議,製定合理的辦法,規範科權與部權。
朱載坖在收到馬森的請辭奏疏之後,趕緊下旨挽留,但是馬森還是堅持上疏求去,朱載坖於是召見馬森,請這位老臣到文華殿麵談。
馬森到了之後,朱載坖說道:“大司農,眼下國事方殷,卿豈可遽離?”
馬森笑著說道:“陛下,老臣才具不足,實難勝任大司農之職,還請陛下另擇賢能。”
朱載坖說道:“難道是因為王錫爵的奏疏?”
馬森搖搖頭說道:“陛下言重了,老臣早有去意,與王太倉無關也。”朱載坖向馬森詢問他對於科權、部權的看法。馬森並沒有正麵迴答朱載坖,而是講了一些嘉靖年間的舊事。
馬森說當年嚴嵩當首輔的時候,曾經向嘉靖上疏稱:“言官論事皆無深慮,偶有臆見,任意陳奏。該部不 審可否,畏奉言官,一概題覆準行。”
而嘉靖的禦批也很有意思,嘉靖禦批道:“天下大政屬之六部, 言官意見或有異同,部臣當執可否以為行止。爾等何每事輒與題覆,以致方行遽改,甚非政體。”
這君臣兩位對於言官都不是很買賬,嚴嵩自不待言,和言官幾乎是勢成水火,嘉靖也一向不待見他們。
朱載坖聽完之後若有所思,說道:“嚴閣老之為政,亦與一般輔臣不同也。”
馬森說道:“是與華亭(徐階)、興華(李春芳)不同也。”
朱載坖屏退一切閑雜人等,請馬森明言,馬森也就直言不諱的說道:“王太倉還是太年輕了,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馬森認為,現在的科權,其實並非科權,而是閣權的延伸罷了,六科憑什麼能夠壓製六部,就是因為內閣支持六科,打擊部權,六科的所謂科權,其實都是內閣的意誌。
現在對於首輔大人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控製科道,徐階、李春芳為什麼能夠坐穩首輔的椅子,除了簡在帝心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對於科道的把持,科道現在成了內閣的打手,所以從內閣的角度來說,科道的權力增加就是內閣的權力增加。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科道和內閣一樣,都是沒有任何行政權力的,大明朝廷的行政權力都在六部手上,科道是監察,內閣隻不過是皇帝的幕僚機關罷了,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內閣權力的上升,使得閣部之爭越來越激化,閣部之爭爆發之後,內閣的辦法就是用科道來製衡六部。
六科管住了六部,而內閣管住了六科,所以本質上不是六科的權力擴大,而是內閣的權力擴大,在嘉靖、嚴嵩時代,他們二位本就是極為強勢的主,六科自然不在他們的眼中,他們要親自掌握權力,而不是用其他人。
而輪到徐階就不是這樣了,徐階能上位,清流言官就是出了大力的,所以徐階對於言官是極為優容的,言官們也甘心為徐閣老當打手,李春芳也在言官隊伍中有大量的擁躉,所以他們二位很大程度上就是用言官在治國。
馬森極為憂慮的認為,祖宗設立六科,是為天子耳目,本是皇帝身邊的近侍機構,應該是皇權的延伸,現在卻成為了閣權的延伸,這才是最令人憂慮的。
所以馬森想請朱載坖大振乾綱,以自己請辭為契機,恢複舊製,徹底整頓六科,使六科迴到皇權延伸的合理位置上來。
對於這位老臣的看法,朱載坖說道:“卿也不必如此啊!”
馬森說道:“陛下,事有取舍,方可為政,今陛下舍老朽一微末之臣,而為大明建百代之政,孰輕孰重,豈用臣言!”
朱載坖想了半天,才說道:“卿尚有何願,朕可為卿處之。”
馬森笑著說道:“陛下,老臣生歸故裏,鄉音無改,已是僥天之幸了,尚複敢有他言。”
馬森離開之後,朱載坖下旨,準允戶部尚書馬森致仕,加馬森少師兼太子太師,賜雙俸、馳驛,蔭一孫國子監生,遣錦衣衛護送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