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確實是想過死的···
善始者,未必能善終。
韓世忠如今功成名就的,日子也過的快活,如果說擔心,那就是擔心以後沒個下場了。
換個思路,若是真的打下杭州的時候,自己不幸遇到流矢陣亡,那這一生是真的完美了。
完了陛下和太子看著自己殉國的份上,高低得照顧著點,隻要後人不是大逆不道,那至少能保三代富貴。
結果這謀劃還沒開始,就胎死腹中了。
生氣。
人一生氣,就容易上火,一上火,就容易跟人打起來。
韓世忠跟劉寶,是真的打起來了。
這個在曆史上都不是很有名的劉寶,如今更是聲名不顯。
但是既然史書上確實是留下了名字的,那人大概也真的是個有本事的。
或者說,能在史書上留名的將領,尤其是戰爭年月,除了身份牛逼的,不然手底下都有些本事。
很簡單的道理,戰場這地方簡單直接,沒有過硬的武藝,壓根就不會出頭。
比如嶽飛,若不是本身武力值夠硬,當年在梅花韓氏手下殺土匪的時候,估計就陣亡了,哪裏還有出頭的機會?
而韓世忠···
韓世忠可以說是武鬥派起家的典型範例,當年在西軍便能先登破城,後來到了梁山,斬將奪旗的記錄雖然比不上杜老大,但是當年也是一天挑將十幾個的猛男,如今雖然生孩子的事情有些力不從心,開始喝羊湯配枸杞了,但是人還是可以說一句,老當益壯的。
但見韓世忠與劉寶,各持長矛,對峙於校場。
韓世忠目光如炬,劉寶眼似明星,皆虎視眈眈。
韓世忠大喝一聲,挺矛直取劉寶,劉寶亦不懼,揮矛相迎。
兩矛相交,鏗鏘作響,火花四濺。
韓世忠雖年長些,但是有王燁開掛,還是力大,而劉寶如今雖然沒甚名氣,但是自幼習武,端的技精,你來我往,戰至五十合,不分勝負。
韓世忠忽變招,矛如遊龍,劉寶應變,矛似猛虎。
二人戰至酣處,塵土飛揚,觀者無不屏息。
直至日暮,二人方收矛罷戰,彼此心服,皆歎曰:
“真特麼都是好演技啊~”
是的,都是演的。
兩人固然武藝都不錯,但是劉寶戰場拚鬥經驗是弱一些的,比不得韓世忠殺人無數的本事。
如果韓世忠不要臉一些,直接選擇兩敗俱傷的打法,劉寶敢傷延安郡王?
而四十四歲的韓世忠,能有劉寶二十五六的體力?打到八十合後,還能勢均力敵?
隻能說,都特麼不是實誠漢子。
兩人打一架的意思,也就是打一架,主要是給許貫忠看的,韓世忠還沒老,劉寶也真的有不錯的本事。
“杜老大那邊李寶,是個水陸兩棲的,我本來也想借過來用一下,但是他那邊也有用,沒給我,不過你這邊有阮良,應該問題不大吧。”許貫忠道。
“問題不大,既然要給到壓力,那自然是要過河的。江寧府這邊,河寬水緩,隻要有船,過河不難的。”韓世忠道。
韓世忠所部中軍三萬大軍,是沿著黃河分了數處的,現在他所在的位置,便是在江寧府北麵(後世南京附近)。
每一座城池的形成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比如江寧府的位置。
首先這地方有地理優勢,地處長江與秦淮河交匯處,背靠鍾山(紫金山),麵臨長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而且從風水學上講,“龍盤虎踞”的地理形勢,自古以來被視為帝王之宅,兵家必爭之地。
當然,有些地方險要,但是沒有價值。華山更險,但是也就那麼迴事,關鍵這地方還是交通樞紐,位於揚子江下遊,本就是是連接中國南北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
這地方也順理成章的,成為南北物資交流和東西轉運的關鍵節點。
當然,說起河流,就不得不提另外一條河流,京杭大運河。
所謂京杭大運河,你就看京杭這倆字,杭是杭州,京是燕京。
多好,一個齊國國都,一個南宋國都,就很完美。
江寧府東邊百裏遠,就是丹徒(後世鎮江市),這地方就是大運河和長江的交匯處。
丹徒當然更重要,但是重要的地方自然有大軍守護。所以韓世忠才選了江寧府屯駐,反正這地方也很重要就是了。
“過河總是要一批批的,而且南宋水軍不少,不要大意。咱們海船過不來,一次能投放的兵力有限。”
“嗯,俺試過了,隻要同時能投入一營兵馬,隻要有猛將坐鎮,便能在河南立足。”韓世忠道。
許貫忠看了眼劉寶,笑了笑,下令道。
“如此,那便明日開始渡河吧。”
··· ···
四月初一,許貫忠用自己的方式,給王燁送了一份三十八歲大禮,大軍正式渡河。
不宣而戰是不禮貌的,所以許貫忠還是派遣了使節去南宋杭州的,隻是算算時間,應該是今天剛到杭州的。
沒關係,宣了就行。
戰爭,就這麼來了。
突然的很,讓南宋朝廷一時有些措手不及。
在許貫忠不怕死的使節到杭州之前,這裏實際上還在對張俊的處理,進行激烈討論~
是殺了給人送過去賠禮?
還是說認了軍功,進行嘉獎?
好吧,現在好了,不用頭疼這事了。
人韓世忠沒死,現在都打過來了,自然沒有臨戰,再斬自家大將的說法。
而且,張俊應該是如今南宋統兵將領中,最能打的了。
不然呢?
劉光世?
苗傅?
劉正彥?
土匪出身的宋江?
還是已經老病纏身的種師中?
打仗呢,許你出招,自然許我迴的。
雖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南宋朝廷,等著這事也不是一兩天了,養了二十多萬兵馬,而且主要便是集中沿河分布的,所以這應對起來還算比較快的。
沿著長江,東到入海口,西至無為軍,千裏戰線上,烽火重燃。
南宋兵馬多,齊國戰力強,你來我往的,打的是相當熱鬧了。
而另外一支部隊,就不是這麼個事了。
··· ···
杜老大領兵東進的過程,比預計的要好上不少。
長江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多水的,她是有相當多支流的。
而所謂的沿河直下,也不是都能一帆風順的,從蜀中開始的這一段長江,兩邊有山的。共赴巫山的巫山,就在長江穿過巫山山脈的路上,之後長江順流而下,基本就比較平緩了,大概就是這麼個形狀。
杜老大曾經入蜀的時候,知道無政府組織下,什麼叫真正的各自為政,百裏地都能找出八個山大王,而巫山山脈這一段,因為王慶造反,再加上本來就有曆史留存的問題,就更是亂七八糟的。
這種情況下,想肅清地方,基本上,就差不多相當於你麵前的都是敵人。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杜老大是真的做好艱苦奮戰的準備的。
但是···
問題就出在但是了,麻煩是有,不太大。
或者說,麻煩還是那樣,但是現在的夜魘軍和左軍足夠強,所以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比如一個過千人規模的營寨,一都兵馬(百人)基本就可以達成全殲,真正的以一當十,並且自身傷亡極小,如此戰力差距,屬實有些過分了。
但是,這就是現在的夜魘和左軍!
這是一支剛從吐蕃戰場上下來的部隊,身上的戰火氣還沒散去呢。
要知道吐蕃部隊在這片土地上不出名,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強大統一的政權,但是這不代表吐蕃的軍隊弱。
如果論勇猛程度,他們絕對可以算是在這片土地上頂尖的那種。
窮山惡水出的不一定都是刁民,還可以養出堅韌不拔的戰士。
總體來說,食物獲取難度和士卒的精銳程度成正比,所以出身遼東的金國將士也很堅韌,而南洋那裏的,基本就都是魚腩。
青藏高原的環境險惡,養出的人自然要堅韌些,現在這部分戰士,一部分長眠在了青藏高原···
嗯,他們遇到了更不講道理的齊國士卒,堅韌程度沒差太多,但是武器裝備強太多了,軍事技能也強太多了~
高原上磨礪之後,杜老大朝夕相處的,感受不明顯,這一出來,就發現區別了···
便如那虎嘯非洲,呃,不是,虎嘯山林,總結來說,就是···
強!
無敵!!
犁庭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