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李世民最終還是答應了李承乾的條件,畢竟有這麼多大臣給他臺階下。


    不過在恢複太子位這個事情上,耍了點小心思。


    隻是簡單進行了宣告,沒有要通傳天下的意思。


    不過朝廷這塊,也算是直接承認了。


    為的是之後再行對付之事。


    李世民需要更多的時間,一是對火炮進行防禦的準備,而是對火炮的研製。


    這可是難倒了李淳風。


    雖然他在火藥這塊表現很不錯,可不是說隨便就能進行時代上的跨越。


    火藥到火炮,可是幾百年的差距。


    這裏麵涉及到的各種基礎工藝,不是現階段能夠完成的。


    要知道李承乾生產出來的火炮,也還沒有達巔峰。


    天下好像一下子就平定了下來。


    朝廷這塊壓力也是很大的,十萬精銳,近乎二十多萬民夫,這可是個不小的開支。


    每一天都在消耗國庫大量的錢糧。


    如今罷兵休戰,也能減少許多壓力。


    李世民也意識到了,在李承乾火炮麵前,其實兵力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一旦火炮轟擊,許多沒見識過火炮的將士,很容易就引發崩潰,乃至於有可能出現營嘯這等事情。


    所以要對付逆子,首先對付火炮。


    “如今,朕已應下那逆子的條件,可這不過是權宜之計。”


    “朕要你們清楚,我們與逆子的這場較量,遠未終結。”


    君臣議事上,李世民定下了基調。


    沒有辦法和解,也不可能和解。


    暫時的停兵,不過是為了更好對付李承乾。


    房玄齡作揖道:““陛下聖明。當下最緊要之事,便是全力推動火炮研製,臣已責令工部,調集全國最頂尖的工匠,協助李總管。”


    李總管便是李淳風。


    在李淳風取得霹靂火的突破後,李世民就直接將其任命為總管火藥司事務官。


    現在霹靂火還沒完全弄好,就已經下命令要搞火炮了。


    退朝之後,李世民並未返迴寢宮休憩,而是徑直前往皇宮的兵器庫。這裏收藏著大唐最精良的武器,如今,他期望能從這些兵器中,尋得對抗火炮的靈感。


    仔細端詳著各類刀槍劍戟,緩緩撫摸著冰冷的金屬表麵,腦海中不斷思索著如何將傳統武器與防禦火炮相結合。


    指尖劃過鋒利的刀刃,李世民喃喃自語:“定要尋出克製之法……”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開啟了大規模的城防建設。清晨,第一縷陽光尚未完全驅散黑夜的涼意,征調而來的民夫們便已在城牆上忙碌勞作。


    他們肩挑背扛,搬運著沉重的石塊與泥土,對長安城牆進行二次加固。監工的官員們來迴巡視,不斷督促著進度,稍有懈怠便大聲嗬斥。


    城牆上,新的瞭望塔正在搭建,工匠們爬上高高的腳手架,小心翼翼地安裝著木板。


    在暗中,李世民秘密組建了一支精銳的情報隊伍,由他的心腹將領直接統領。這些密探喬裝打扮,混入往來長安與洛陽的商隊、流民之中,悄然潛入洛陽城。


    他們或是扮作行腳商人,推著裝滿貨物的小車,在洛陽的街巷中穿梭,實則留意著城中的軍事部署;或是裝作落魄的流民,在工坊附近徘徊,觀察火炮鑄造的進度。在洛陽城的一家酒館內,兩名密探佯裝飲酒,一邊低聲交談,一邊豎起耳朵偷聽鄰桌官員們的閑聊。


    其中一人微微皺眉,輕聲說道:“聽到沒,太子似乎又在擴充軍備。”另一人不動聲色地點點頭,將酒杯湊到嘴邊,掩飾住眼中的警惕。他們將收集到的情報,通過秘密渠道,源源不斷地送迴長安。


    洛陽方麵,李承乾也毫不示弱。他同樣精心組建了自己的情報網絡,不僅在長安安插眼線,還將觸角伸向了周邊的州縣。


    李承乾的密探們扮作普通百姓,在長安的街頭巷尾售賣貨物,實則留意著朝廷的軍事調動。


    或是在官員府邸附近擺攤,打聽政治決策以及對洛陽的下一步計劃。一旦發現朝廷有不利於洛陽的舉動,便立即通過暗號傳遞消息,快馬加鞭向李承乾匯報。


    在經濟領域,雙方展開了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朝廷暗中對潼關以東的地區實施經濟封鎖,限製物資流入洛陽。


    在邊境關卡,對運往洛陽的貨物進行嚴格檢查,以各種借口扣押、沒收可能支持李承乾勢力的物資。那些滿載貨物的馬車被攔在關卡前,商人們焦急地解釋,卻無濟於事。


    官員們板著臉,仔細翻檢著貨物,稍有可疑便將其扣押。


    而李承乾則鼓勵潼關以東的百姓發展本地經濟,推行新的商業政策,扶持本地商人。他下令在洛陽周邊設立集市,促進貿易流通,同時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糧食產量,減少對外部物資的依賴。


    文化方麵,長安的文人墨客們在朝廷的暗中支持下,撰寫文章、詩詞,抨擊李承乾的新政與新學,試圖從思想上削弱他的影響力。


    他們在各大書院、詩社中宣揚正統觀念,貶低洛陽方麵的變革。


    一位白發蒼蒼的大儒在書院講學,激昂地說道:“太子推行的那些新學,背離了聖人之道,實乃歪理邪說。我等身為大唐臣子,當捍衛正統。”


    洛陽的文人則針鋒相對,以筆為劍,為新政與新學辯護。


    他們創作了大量作品,描繪新政給百姓帶來的好處,唿籲人們支持李承乾的改革。


    一篇篇文章在民間傳閱,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百姓們的思想也在這場鬥爭中悄然發生著變化。


    之所以李承乾突然在讀書人中有了地位,說到底還是暗中投靠他的世家支持。


    這年頭,筆桿子依舊掌控在世家手裏。


    然而世家不存在鐵板一塊的說法,在看到李承乾有贏的可能,不少世家都願意風險投資。


    投資太子,風險是高,但收益也是巨大的。


    其實站在世家的角度去看,雖說現在太子新政對於世家的傳統根本利益有所觸動,可實際上隻要逐漸摸索,就能找到新的發財之路。


    自古以來,朝代更替,政權變化,律法改革,可哪有什麼絕對的說法。


    總是能在這裏頭找到一條路子的。


    在軍事上,李世民除了加強長安的城防,還在暗中調動軍隊。


    他將一些精銳部隊秘密部署在長安周邊的戰略要地,表麵上是進行常規訓練,實則是為了應對可能來自洛陽的威脅。


    在一處山穀中,軍隊正在進行火炮防禦戰術的演練。士兵們在模擬的火炮攻擊下,迅速尋找掩體,保持戰鬥隊形。


    將領們大聲唿喊著指揮口令,塵土飛揚中,士兵們的身影堅毅而果敢。


    同時,李世民命令長安周邊的所有府兵,都要進行對火炮防禦戰術的演練,研究如何在火炮攻擊下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為此不惜用了大量的霹靂火,讓將士們切身感受火藥的威力。


    害怕,是因為沒見過,是因為不知道。


    熟悉了後,自然就不會害怕了。


    隨著雙方實力的不斷增強,緊張的氣氛在長安與洛陽之間彌漫。


    然而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候。


    貞觀十八年冬。


    李世民病倒了。


    李世民病倒的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長安宮廷內外掀起了驚濤駭浪。起初,消息被嚴密封鎖在宮廷深處,可紙終究包不住火,不過數日,便在朝堂與民間隱隱傳開,引發了諸多猜測與不安。


    長安城中,大臣們表麵上依舊維持著往日的朝會秩序,可私下裏卻暗流湧動。原本因李世民的絕對權威而暫時壓製住的各方勢力,此刻紛紛開始蠢蠢欲動。


    魏王李泰的王府內,燭火搖曳,氣氛凝重。


    李泰眉頭緊鎖,在廳中來迴踱步。


    柴令武則在一旁靜靜地等待著。


    “如今父皇病重,這可是我們的大好時機。李承乾占據洛陽,本就讓父皇頭疼不已,如今朝堂無主,正是我們出手的好時候。”


    恢複李承乾的太子位,隻是權宜之計,這點李泰是清楚的。


    別的不說,難道恢複李承乾的太子位,李承乾現在敢迴長安嗎。


    父皇病重,這大唐,也當是要有人監國吧。


    李泰覺得自己能行。


    柴令武迴道:“魏王所言極是。如今朝堂人心惶惶,正是魏王展現能力,收攏人心的時刻。”


    “依我之見,王爺可先以關心父皇病情為由,頻繁出入宮廷,向大臣們展現王爺的孝心與擔當。”


    李泰微微點頭。


    父皇向來是最為偏愛他的,隻是礙於李承乾那邊,所以才沒有現在就把他定為儲君。


    但他心裏清楚,隻要李承乾一敗,他就是新的太子。


    此時,李泰突然皺眉。


    “聽說我那好弟弟,現在跟我那好舅舅走得頗近。”


    對於長孫無忌這個舅舅,李泰心裏是一直心懷怨恨的。


    他也是長孫皇後所生,亦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


    可為何,長孫無忌先是站在太子那邊,現在太子起兵造反了,又站在晉王那邊,一定要跟他作對。


    李泰暗中發狠,等他登臨大位,一定要卸掉這好舅舅所有的權力。


    讓其安心當個富家翁。


    柴令武冷笑一聲:“晉王生性懦弱,不足為懼。魏王隻需在陛下麵前多表現自己的治國之才,讓父皇知曉魏王才是最適合繼承大統之人。”


    李泰頷首。


    稚奴那小子,畢竟過於年幼,且長幼傳承有序,怎麼算都不能輪到他。


    即便有長孫無忌的支持又如何。


    另一邊。


    宮廷內花園中。


    李治再度與武曌幽會。


    借著侍奉父皇的機會,這讓李治有了更多的時間入宮。


    “媚娘,如今父皇病重,朝堂局勢大亂,魏王李泰又在暗中謀劃爭奪儲君之位,我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


    李治感覺壓力很大。


    父皇突然病重,這讓他許多計劃被打亂了。


    原本是要逐步準備籌碼,可現在這種情況,很顯然父皇那邊,很快會定下新的儲君。


    名義上不會冊封太子位,因為李承乾那邊又恢複了太子位。


    實際上隻要等到父皇敗大兄,自然誰現在監國,就是新的太子。


    武媚娘目光堅定,看著李治說:“晉王,這看似危局,實則也是晉王的機遇。晉王向來以仁孝聞名,這便是晉王最大的優勢。”


    “如今陛下病重,晉王更應日夜侍奉在側,讓陛下感受到晉王的赤誠孝心,也讓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看到殿下的仁厚。”


    李治微微皺眉,無奈道:“道理我懂,可李泰那邊動作頻頻,四處拉攏朝臣,我該如何應對?”


    武媚娘微微冷笑:“魏王野心勃勃,行事張揚,早已引得不少大臣反感。晉王不必急於與他針鋒相對。晉王可暗中留意朝中那些剛正不阿、忠誠於大唐的大臣,與他們坦誠相交,表明晉王為大唐社稷著想的誌向與抱負,爭取他們的支持。這些大臣,才是晉王真正可依靠的力量。”


    李治微微歎氣:“話雖如此,可我總覺得心裏沒底。如今朝堂局勢如此複雜,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武媚娘輕輕握住李治的手,目光溫柔卻透著堅定:“晉王莫要氣餒,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皆曆經波折。且看當今朝堂之上,各方勢力紛爭不斷,魏王看似風頭正盛,實則樹敵眾多。而晉王仁孝之名遠揚,此乃天賜之資。”


    這個時候,武曌自然要給李治足夠多的信心。


    李治抬眸,眼中閃過一絲迷茫:“媚娘,我雖明白這些,可真要去做,總覺力不從心。”


    武曌說道:“長孫司徒會支持晉王的,他不會想看到魏王監國。”


    “或許,晉王可直接去拜訪長孫司徒,表明心意。”


    李治搖頭:“這,會不會太冒進了,我貿然前去,萬一……”


    武曌輕笑道:“晉王莫要擔憂,如今朝堂局勢混亂,他定也在為大唐未來憂心。晉王以仁孝之心,坦誠相告,表明自己願為大唐社稷竭盡全力,他怎會拒之門外?”


    “且長孫司徒在朝中威望極高,若得他相助,晉王便如虎添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陵县| 唐海县| 宁乡县| 英超| 抚顺市| 甘南县| 许昌市| 宜兴市| 甘南县| 合阳县| 冕宁县| 太湖县| 太仆寺旗| 合水县| 上蔡县| 冀州市| 桂平市| 呼和浩特市| 通许县| 永清县| 古丈县| 兰溪市| 石泉县| 胶州市| 轮台县| 铅山县| 乐东| 望城县| 巴青县| 读书| 苏州市| 咸宁市| 丹棱县| 庐江县| 乐陵市| 扶绥县| 雷山县| 班玛县| 凤冈县| 台中县| 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