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
打從熙寧十二年起,就被下旨奪爵的榮國公府。
靠著當初熙寧帝金口玉言,留下的恩旨,竟然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經(jīng)曆三朝,接近三十年的光景。
而今,弘道帝登基即位。
重用其外祖“李成江”,這仿佛給了榮國公府希望。
李成江做了五年的戶部尚書,又獲得弘道帝的提拔,進入內(nèi)閣參與朝政。
而接替他的新任尚書,同樣是由李成江舉薦的。
一來二去,如今六部之中,有其中兩部皆與李成江有舊,是名副其實的朝中第一勢力。
以李成江為首,與其他派係展開鬥爭。
這是官員之間的。
然而,大明設立“內(nèi)閣”議事的慣例之後,六部與內(nèi)閣同樣沒少爭吵,又稱“閣部之爭”。
這是在爭奪因為弘道帝放權(quán),所以空出來的政務權(quán)力。
至於最終的勝負。
還是需要弘道帝親自下場裁決。
在此之前,內(nèi)閣與六部達成一定的共識,是針對朝政的處理。
千萬不能讓弘道帝抓住破綻,導致好不容易到手的權(quán)力再被收迴去,不然誰就成了朝臣中的千古罪人。
李成江的顯達,也讓榮國公府跟在他後麵沾光。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榮國公府這個被廢掉的勳貴,好像又有了卷土重來的可能。
不止外人這麼想。
榮國公府一家老小同樣等在府裏,期盼著天上掉餡餅。
所以,他們從弘道元年一直等到了弘道七年。
石老夫人滿麵春風,甚至還準備好了帶著一家老少,榮歸故裏,到已故榮國公“李草芥”的墓前告訴他這一切。
可這等一天,她就得失望一天。
短短七年,石老夫人的身體都憔悴了下來。
當初風韻猶存的徐娘半老。
曆經(jīng)三十年的風霜。
如今她也成了牙口不行的老嫗,但石老夫人還在爭取多活上一些日子。
否則,榮國公府在大明一朝可能就要成了絕響。
然而——
天有不測風雲(yún)。
石老夫人突然中了風,導致下半身不能動彈。
她的性命是保住了。
可是如今就連同晚輩說話都無比費勁,每一個字像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一樣艱難。
李成海帶著兒孫守在老祖宗身旁。
不多時,李玉鳳替父前來探視。
至於其父李成江,如今還在宮中議事,等晚些才能過來。
石老夫人見了李玉鳳,顫顫巍巍伸出手,抓住李玉鳳的胳膊,口中艱難吐字。
“國……國公……府!”
李玉鳳對待這位老人,也是打心底尊敬。
雖然他不是石老夫人帶大的,可是石老夫人進京這二十餘年以來,對待李玉鳳當真比親孫子還要熱情。
即便這種熱情帶著目的,但人心都是肉做的。
李玉鳳人微言輕。
可是他有一個做太後的同胞長姐。
石老夫人沒少讓他詢問爵位的事情,李玉鳳每次應下,但事後又按照他爹的吩咐,沒有將這件事捅到宮裏去。
今日見著石老夫人這模樣。
李玉鳳立刻保證,會努力將這件事情給辦妥。
……
等他晚上迴到府中。
將這事告訴了其父李成江。
李成江對李玉鳳不與他商量就直接打包票的事情有些不滿。
但考慮到事出有因,他沒有發(fā)作。
說來,李成江作為國公府的子弟,他內(nèi)心深處當然也是希望恢複國公府的。
可是這事情麵臨的壓力不小。
他如今作為朝中風頭最盛的人物,又是內(nèi)閣的成員。
不少底下的同僚,都等著要揪他的錯處,希望能從李成江的身上咬下一口肉來。
再加之,李成江擔任戶部尚書期間。
他為了配合弘道帝,沒少得罪朝中的保守勢力。
如今可謂是群敵環(huán)伺。
榮國公府想要恢複爵位。
在法理上,需要由弘道帝來推翻其祖父熙寧帝的旨意。
且不提弘道帝願意與否。
即使他願意,李成江要付出的代價也絕對不小。
時至今日——
李成江早就不會天真的認為,坐在皇位的那人就是自己的外孫了。
他親曆過三朝帝王,清楚這些帝王的秉性。
農(nóng)帝外熱內(nèi)冷。
武帝權(quán)術(shù)至深。
至於如今的弘道帝,他的權(quán)術(shù)水平興許暫時還不如武帝,但是要論精明程度,這位絕對是大明數(shù)得著的人物。
最擅長待價而沽!
李成江可以肯定,弘道帝肯定想到過榮國公府的爵位之事,並且心中自有打算。
他既然沒有主動作為,這架勢擺明了是想要賣一個好價錢。
李成江意識到這點,也就放棄了打感情牌的想法。
一個不好,太後都得被他們拖下水。
他有心想要再等等,最好等到自己手裏有合適的籌碼時,再與弘道帝作交換。
可問題是。
石老夫人的情況已經(jīng)不容樂觀了。
假如等到榮國公府徹底被廢除。
那麼他們再想卷土重來,其難度不亞於從零開始。
最終——
李成江咬緊牙關(guān),選擇進宮麵聖。
……
宮殿裏飄散著一股熏香。
弘道帝身披鶴紋帝袍,穿行其間,而李成江坐在弘道帝賜的禦座上。
這位前後在官場混跡了三十多年的老江湖。
如今看著四處踱步,赤足而行的弘道帝,沒來由生出幾分心慌意亂的感覺。
弘道帝麵如常色,覺得腳底終於暖和了。
他這才迴到龍椅前坐下。
“外祖的來意朕已經(jīng)知曉,這些年外祖替朕管理戶部,協(xié)調(diào)兵部,真可謂是勞苦功高。榮國公府的爵位,未必沒有迴緩的餘地。”
“但是……”
聽到這話,李成江心中一沉,仍然做出洗耳恭聽的模樣。
弘道帝也沒有賣關(guān)子,直接開口。
“大明祖訓,非立有戰(zhàn)功者,爵位不可世襲。正值我大明開海之際,朕不可能帶頭壞了規(guī)矩。”
這話變相已經(jīng)斷絕了,李家人想要恢複榮國公府爵位的念頭。
但李成江清楚,弘道帝不會做多餘的事情。
他既然關(guān)上了一扇門,必然會打開一扇窗子。
“還請陛下明示。”
“榮國公的爵位不可世襲,但榮國公府作為外戚,朕倒是可以做主再續(xù)上一代的爵位傳承。”
弘道帝不忘畫餅:“若是榮國公府在此期間,可以立下不世戰(zhàn)功,未必不能再將爵位給恢複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