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內。
朱北臨留諸子在外等候,他則來到李胭脂對應的神像前,開口道。
“娘,孩兒來了。”
話音落下,麵前原本肅穆的神像,豁然間有了神采,從這神像之內走出了一道英氣十足的身影。
正是李胭脂。
李胭脂在北平停留了上百年。
她的實力持續增長,而且又是陰皇直屬,在北平城隍的地位極高。
哪怕是時任城隍對上她,態度都頗為客氣。
朱北臨作為李胭脂的兒子。
他體內天生就有著一股陰邪不近的神力。
這股特性,又隨著朱北臨開枝散葉,傳到了他的子孫後代身上。
變相是擁有了先人力量的庇佑。
即便他日靖江王府沒落。
朱北臨的子孫後代,靠著前人餘蔭,也能替人鎮宅、辟邪、抓鬼,謀得一份差事。
這隻要散落出去。
早晚,天底下的抓鬼道士都得姓朱!
李胭脂見到老邁的兒子,倒是沒有多少的傷悲。
對旁人而言,死亡是離別的開始。
可是在他們這。
唯有去了西方鬼帝城,見到了那裏的朱益順,一家子才算是團圓了。
前路有盼頭,做起事來當然倍有動力。
朱北臨簡單匯報了進度。
他已經得了清平帝的支持,準許臨江王府先在本年,以北平城隍廟為樣本組織祭拜儀式,並且開設城隍廟會。
其中的一應章程。
朱北臨這些年讓子孫四下走訪,聚攏了一群城隍文化的信徒。
他還請來了書院“禮院”和“商院”的夫子,專門就這事進行了多次的探討。
力爭可以讓城隍廟煥發出生機的同時,也可以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一定的收益,從而令其長期穩定下來。
李胭脂這裏,同樣負責陰司的溝通渠道。
她們二人已經成了城隍廟延續下去的希望。
天下城隍,這一刻事實上形成了以“北平城隍”為尊的局麵。
先由各縣城的城隍廟內部商議,達成一致,再由各縣城隍負責送達北平城隍處,最終轉交給李胭脂過目。
她廣納四方建議,與朱北臨這裏對接。
一來二去。
這就實現了雙方的對話。
等到聊完公事。
李胭脂不忘叮囑道:“你的那位師妹,可要記得將她照顧好了。”
她口中的師妹,正是李無憂。
李無憂與朱北臨同是皇族的子孫。
可是在李胭脂這裏,師承關係優於這所謂的血緣。
再說了——
靖江王這一脈的代際傳承緩慢,與李無憂中間都隔了三四代人,更別說她還是已故武帝之女。
若非宗譜為證,那還真是八竿子打不著。
李胭脂目前不知道李靈運的下落。
可是李靈運有恩於他們一家,這恩情趁著朱北臨還在時要報答迴去,索性就轉嫁到李無憂那裏。
他日,有靖江王府給李無憂作後盾。
京師之地,想來無人能欺負得了她。
……
到了五月十一。
北平的城隍廟會拉開帷幕。
城隍神轎出行,武官相護,文官相隨,道教掬香,佛教誦經。
旌旗儀仗繞著京師的要道逡巡。
得知這是清平帝允準,又是靖江王本人賀壽之名。
靖江王之父,首任秦王是北平這座城池的締造者。
他本人得其父蔭,而且與人為善,凡是生活在北平的人,都願意賣他一個熱鬧。
北平的官員開始自發約束下屬。
街道兩側,圍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
等到倚仗走完,又有各地城隍廟進京的雜耍隊伍,靠著自己的祖傳手藝,在這裏賺吆喝。
今日的大禮攸關城隍廟的存亡。
務必要辦得漂亮!
好不容易,等到城隍廟的隊伍迴去了。
一路緊跟著百姓這才覺得口幹舌燥,但是仍有些意猶未盡。
這時,他們見到了前方的集市。
那就是朱北臨留下的商機。
沒有利益的東西,通常無以為繼。
……
北平城隍的廟會大獲成功。
到了清平十年,仍是五月十一。
各縣城的城隍廟效仿,並且針對村鎮的建製,輪流選出了一個負責操辦城隍廟的事宜,並且將集市的位置設在該村。
這又將是一個不小的蛋糕。
江油城隍廟。
李仙遊親身經曆過,從前門可羅雀的城隍廟,因為有了利益,如今再度變得門庭若市。
站在他的立場上,這當然是好事一樁。
各方嚐到了甜頭。
陰司的城隍廟給予朱北臨功德,並且將請封的任命遞到了陰皇那裏。
這對李靈運來說,不過是左手倒右手。
朱北臨算是自家的子侄。
而且符合規矩,他立刻批準了任命,朱北臨仍在陰司擔任“靖江王”,並且將在日後加入到城隍廟的香火供奉之列中去。
至此,朱北臨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
他留在京師,享受餘生。
這一年,京師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魏王宣布還政,結束了自己為期十年的攝政生涯。
他這事情做得利索。
清平帝對魏王也厚道,雖然沒有賜下別的東西,但是給他的兒子全部封了郡王,而且準許世襲罔替。
這算是開了一個先例。
畢竟,大明是有給宗王子嗣封郡王的傳統,但是從興帝年間,就已經確立了“世襲而降”的傳統。
世襲罔替的郡王,這還是頭一迴。
魏王明白了清平帝的言外之意,那就是讓他享受富貴。
至於手裏的權力,盡早放下。
一時間,他還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若是迴到弘道帝駕崩之日。
再讓魏王選擇一次,沒準他就選擇自己當皇帝了。
權力的誘惑果然叫人迷醉。
哪怕是他這樣自詡清醒的人,都差點沒把持住。
然而,清平帝氣候已成。
魏王精明了一輩子,不會在這時候犯蠢,主動撤走了自己留在東廠和鎮撫司的人手。
清平帝接管了這帝王家的兩架馬車。
從此刻起。
大明正式進入了清平時代!
清平帝即位之初,立刻將自己設立官家醫館的想法付諸實踐。
同時,他將醫學院與太醫院的醫者召集,準備著手完善對醫者的培養體係。
以老帶新,等到出師之後可以安置到地方的醫館,位同官吏。
這在清平帝的計劃裏。
就是他在位期間,想要做成的頭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