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各派老祖離開劍池,立刻開始整頓各自門派。
那些曾經一度“束之高閣”的核心傳承,如今全部都對門人弟子開放。
而且,他們還親自提供教學。
在江湖末法麵前前。
隻靠一人一派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應對了。
因為這是屬於天下武人的末路。
他們在劍池商量一致,並且約定各門派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多多交流。
一時之間,江湖風氣大為好轉。
前輩提攜後進,晚輩禮讓前輩……
各種一度被廢止的江湖禮儀,如今正在快速恢複,旨在維持住他們共有的這片天地。
而且,還有各派的掌門聯合向京師上表。
想要提請朝廷恢複對“天下五絕”的冊封。
這消息傳到朝堂之上,很快引起了朝臣的一片議論。
大體上,主要分為兩派。
一派讚同,一派反對。
出人意料的是,持讚同意見的朝臣多於反對者。
不過,這些讚同派裏麵,又因為“天下五絕”的具體人選而發生了分歧。
因著朝臣來自不同的地方。
所以他們心中更具傾向性的人選也不同。
譬如蜀地的官員,首選唐門。
江南西麵的官員,首選劍池。
……
武林門派傳承久遠,而且在當地頗有影響力。
不少人打著賣一個人情的想法,而且“天下五絕”重在虛名,本就是一件惠而不費的事情,未嚐不可。
最重要的是。
昔日興帝朝冊封的五絕,最後一位“北俠”也在二十多年前離世。
這也不擔心會發生衝突。
至於反對者。
絕大部分是剛通過科舉的年輕官員。
他們的想法很樸素。
自己十年寒窗,一路披荊斬棘好不容易走到今天。
結果,一群舞刀弄槍的泥腿子,竟然平白就想獲得朝廷的冊封。
憑什麼?
清平帝看著兩派相爭的臣子,早已習慣。
他常年鑽研醫術,調養身心,算得上是大明皇帝裏麵耐心與脾氣最好的。
在位三十五年的時間裏。
清平帝動怒的次數,一隻手都可以數得過來。
他就是朝臣眼中的老好人。
可是經曆過道帝暮年的清洗,也沒人再敢真正小看朱家皇帝,生怕清平帝到了晚年,也學著其祖父道帝搞上那麼一出。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畢竟,清平帝雖然不癡迷道術,可是他寵兒子。
保不齊為了給太子將來鋪路,就會做出什麼有違本性的事情。
……
這場圍繞“天下五絕”的商討。
成為了接下來幾個月,朝堂與民間都極其關注的事情。
四喜茶樓。
時過境遷,江水流不再是那個模樣狼狽的小子,如今正是風華正茂的少年。
在上官未雪的調教下,再加之江水流本身的天賦與靈光。
他隻用了七年,就掌握了劍道三品。
再往下,那就不是短期之功了。
江水流現在也不急了。
因為他學劍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從而養活自己。
可是現在。
他光是在四喜茶樓端盤子,就已經攢下了一小筆錢財。
再加之江水流又不是揮霍的人。
賺錢就不打緊了。
他真正想做的,那就是盡力報答大師父與小師父的恩情,好好孝敬他們。
江水流知道小師父希望他掌握茶道,所以平日裏一有空就琢磨製茶與泡茶的技藝。
小師父替人觀相解憂時,江水流也認真觀察,學習。
爭取早日可以接小師父的班,好讓四喜茶樓的解憂之名可以延續下去。
他的努力,也被上官未雪和韋思兒看在眼裏。
人心都是肉做的。
盡管,上官未雪對江水流這張,越長大就越像韋喜的麵孔仍有些不適,可她如今是真的又把把江水流當成傳人培養。
這世道的變化,上官未雪早已明晰。
可以說,對江水流而言,他的前方注定無路。
但上官未雪做師父的。
將會不惜代價,替他再開出一條路來。
……
終於,到了清平三十六年。
朝廷初步定下了基調。
大明第二屆“天下五絕”的評比開始。
並且,他們根據朝臣的提名,把可以入圍的門派名字全部羅列出來。
最終的人選,不再是由朝廷定奪,而是把選擇權下放到民間。
這件事情清平帝交給太子主持。
他對太子寄予了厚望。
並且早已認定,大明的未來是要交代太子身上的,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鍛煉太子能力的機會。
太子沒有辜負他父皇的期望。
他綜合考量全局,最終製定出了一種所謂“代理投票”的形式。
由百姓投出代理人,層層往上,直至最終選出一個評比的團隊,由他們負責定奪。
這般多環節的做法。
不僅可以完善和檢驗大明的底層動員能力,順帶核查全國人口戶籍與田畝,同時還能最大程度減少門派不正當競爭帶來的影響。
……
評比活動如火如荼進行下去。
這場名義上是“天下五絕”的評比,實則是以朝廷牽頭,完成的對大明人口與土地的核定與計量。
直到清平三十八年。
五個得票數最高的“天下五絕”被選了出來。
分別來自劍池,武當派,唐門,金山寺,五嶽劍盟。
他們各自的掌門或者盟主獲得一席五絕之位,一旦離世可由繼任者接替,為期十年。
等到十年一過,再次進行評選。
朝廷內部對這個機製還是比較滿意的。
畢竟,能被票選出來的門派,在武林中的地位都不低。
他們既然享受了殊榮,就也要受到朝廷的管理與約束,通過他們朝廷就掌控了大半個江湖。
至於那些門派的老祖們。
他們對今日的結果早有預料,甚至是有意促成這樣的結果,主動選擇被朝廷收編。
好讓門派可以獲得朝廷力量的支持。
哪怕他日武道真的沒落了,這些大派的傳承也不至於徹底斷絕。
這算是同時做了兩手準備。
經過他們這麼一折騰,又吸引了不少民間的良家子弟,來到這些大派門下拜師,極大提高了他們的弟子質量。
僅僅三年的光景。
江湖上陸續又誕生了四位五品高手。
有文人雅士感慨,這才是屬於武道的一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