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棲仙湖,皇帝派了最得力的武德衛去了,勢在必得。


    所以棲仙湖之行鬧出那麼大的動靜,江湖中早就傳開了,棲仙湖有真仙。派了黃巾力士一走了兩座大山,才讓眾多江湖人士獲救,從而順利到達棲仙湖。


    再加上武德衛損失慘重,裴將軍也不敢有任何的隱瞞,事無大小巨細,都一一呈報。


    皇帝得到了二十幾顆蓮子。


    但是蓮子吃了之後,身體素質確實好了些。但是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或許延年益壽確實也可以,但是畢竟還是個普通人,所以再怎麼改善,都沒有質的飛躍。


    隻不過那神話中的黃巾力士移山這件事情,他卻深信不疑。


    畢竟不隻是武德衛說起這件事情,就連去的所有江湖人士都在說這件事情,那麼真的可能性很大。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黃巾力士就是張正道搞出來的,但是那兩張符紙的威力,卻直接證明了張正道的不凡之處。


    再加上國師大膽的推測,兩個人心裏早已經確定了,張正道是個真正的得道真人。


    皇帝也問過國師,他和張正道誰更厲害一點。


    國師隻說了一句:“螢火與日月之別也!”


    皇帝就不再說話了,沉默了好幾天。隨即下令,讓清風衛多多關注一下桃花觀的一些消息,讓朝廷各部多注意事關桃花觀的一些批文奏章等。


    直到忽然地方上呈報上來的桃花觀要擴建的申報。


    這個材料是交給禮部和工部的,然後被人看到了,專門抽出來,火速的遞交給了皇帝。


    皇帝看了,大喜,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接近桃花觀的事情了,以示誠意,決定親自上山去拜訪。


    皇帝成行,很麻煩。


    微服私訪這種事情隻能發生在戲文、說書人還有傳奇故事裏。


    現實中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很龐大,也很繁瑣。


    直到今天,他才踏上了桃花觀。


    張正道神仙之姿,今天特意的梳了頭發,發髻也挽得特別的漂亮方正,上麵一根簪子,明黃的道袍和國師的一模一樣。


    身後跟著一票徒弟、長老、護法等人。


    兩兩相對,都互相打量了一番。


    最終還是皇帝最先動了,快步朝著張正道走過去,伸出手,和張正道也伸出來的手把住了,把臂而談。


    “真人風采,果然仙人之姿,朕不勝向往之!”


    皇帝自來熟的開口,並不擺出什麼皇帝身份。


    張正道含笑:“陛下親臨,怠慢了!”


    一旁的國師也過來見禮。


    他還真的是以後輩之禮來拜見張正道的。


    “後學末進葛華陽見過真人。”


    所謂的道教的等級,在桃花觀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在上山之前,他查了查這個道觀,這個張正道的師父也不過是青衣道士。


    但是現在他卻穿個黃色道袍,所謂的規矩,在仙人麵前,也就不再是規矩了,隨心所欲的傳達,才是仙人的風格。


    “葛道長,幸會!”


    張正道不鹹不淡的拱了拱手。


    對這個國師的印象不太好,雖有些本事,但是精於算計。


    國師訕訕的,略顯尷尬。


    皇帝也覺得氛圍不對,趕緊打破,說道:“國師乃是朕的得力臂膀,若是從前多有得罪,還望真人海涵。”


    “陛下請!”


    張正道也不引見自己的徒弟們,直接請皇帝進了道觀。


    皇帝進了道觀,左右張望,讚歎道:“真人果然是修為高深,便是這麼簡陋的觀宇,也這般的雅致,一入其中,便如仙境一般。渾身精神都不一樣了。好地方,好地方。”


    一路上閑聊,進了道觀內,去池塘邊的涼棚內坐下來。


    國師站在皇帝的身後,並不敢坐。


    郭蘭英端過來茶,一人一杯。


    轉身離開的時候,皇帝在她的身後看了好幾眼,壓低聲音對著張正道說道:“真人,我這個侄女兒一轉眼就這麼大了啊!”


    張正道也點頭:“可惜……連個家都沒有了。”


    皇帝一愣,強笑:“這事……”


    張正道:“也不能全怪陛下,古往今來的帝王之家,難免會有一些尋常百姓家見不到的事情,她也不過是錯生帝王家了而已。陛下若是感念血親,不若赦了她,昭告天下,也顯得陛下仁慈。”


    皇帝看了看張正道,又看了看國師。


    國師立即說道:“真人若是喜歡,可移居京城,陛下也好早晚請教。陛下也是修道之人,道法精湛,若有真人指點,怕是一日千裏,得道之日不遠……”


    張正道看國師:“何為得道?”


    這是考較上了?


    國師立即屏氣凝神,仔細的思考了一下,但是又不能思考太久,免得讓真人沒有了耐性,手指頭掐了好幾次,這才試探著說道:“道經裏有雲,得道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不墮凡夫之數,無思無慮,無處無服,無從無道,這邊是得道也。”


    張正道哈哈大笑。


    “得道,得道,世人多以為,久修道法,自然便可以得道了。世人愚昧,偶有所知,自以為得矣得矣,可連道是什麼都不知道。道者,看之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大道者,至虛至淨,大象無形。大道之於萬物,生之蓄之,生有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所謂得道,不過是人的虛妄而已。道怎麼可得?天道無常,即便是得道了,也能變化,變化之後,還能稱為得道嗎?”


    國師不服,還想要辯,但是想要開口,卻又不知道如何說起,隻是訥訥道:“既然不能得道,那真人為何不同於世間凡人?不是得道者嗎?”


    張正道:“道是不可得,但又不是不可合。合道而行,便是順應天道,順道者昌,逆道者亡。天地大道,包容萬物,可變萬物,亦是萬物演化而來。所以萬物變,則道變。我等修道之人,要做的,便是順應這種道的變化,與道一起,去包容萬物,演化萬物。”


    國師沉默。


    張正道說道:“道為萬物,萬物亦可為道。”


    國師沉默良久,忽然對著張正道一揖到底,誠懇的說道:“多謝真人賜教。若是修道有成,定然再次拜謝真人點撥之恩。”


    皇帝看的興起,自覺地張正道很厲害,於是也問道:“朕為人間帝王,但是也想修道,敢問道長,又該如何?”


    張正道說道:“帝王修道做什麼?”


    皇帝:???


    被反問了?但是還不得不迴答:“帝王也是人,是人便想要長生不老,帝王何能幸免呢?還望真人教我。”


    張正道:“帝王若是長生不老,熬死了你的兒子、孫子、曾孫、玄孫……長久的做皇帝,會不會覺得可以享盡人間的尊崇和富貴?”


    皇帝假正經:“不過是為國為民,殫精竭慮而已。”


    張正道:“陛下信嗎?”


    皇帝:……


    朕是皇帝啊,你怎麼敢這麼說話?你這麼說……我豈不是要迴答你?


    “朕騙自己相信。”


    張正道:“修道修的是心境。修行修的是本事。修道修行是同時進行的事情,修道心境高了,卻無對應法力來實施自己的心境所思所想,便是誤入歧途,自我懷疑。修行發力高深了,卻無心境約束,便會容易墮入心魔,為所欲為,逆天而行。這都是錯誤的道。”


    皇帝靜靜地聽著。


    張正道繼續說道:“稱皇稱帝本就是道。不論坐在什麼位子,都該順天而為。”


    皇帝歎氣:“唉,身為帝王,諸事也身不由己。”


    張正道又說:“若是讓陛下與我的位置相換,則如何?”


    國師聽了,臉色都變了。


    這話……怎麼聽都是要滅九族的。頓時額頭汗都出來了,看了看皇帝,生怕皇帝一怒之下,下了一個極其錯誤的命令出來,然後自己和皇帝就倒黴了。


    也難怪國師擔心。


    光是這喝茶的地兒,這旁邊的池塘,還有那桃花林,就不應該是凡間所能有的東西。而且池塘裏,有個什麼東西時不時的冒一下頭頂。


    皇帝能不能看清,他不知道,但是他修為高深,自然看得出來,腦袋像龍……不是像龍,那就是一條龍。


    什麼人池塘裏把龍當寵物養?


    又或者不是養的寵物,養的口糧?


    自古以來,仙人就比帝王尊崇。帝王的威嚴來自於強大的權力,而仙人的尊崇來自於強大的法力。


    看國師急的額頭冒汗,皇帝一笑,說道:“真人赤誠之言,不必介懷。”


    國師這才放下心來。


    張正道笑:“國師心中,此刻可想的還是道嗎?還要合道而為嗎?”


    國師一聽,額頭的汗又來了。


    張正道又說道:“國師一身修為,通天徹地,以前也隻在逍遙子的身上見過,勾連天地,得一絲天地之力,此乃修行。可惜……人間之力有窮時,而天地之力不顯,無力可借,國師隻怕是命不久矣。”


    國師一聽,臉色慘白,身形晃了幾晃,幾乎搖搖欲墜。


    皇帝詫異,看了看國師,又看了看那張正道。


    張正道不看國師了,看著皇帝問:“陛下可有了答案?”


    皇帝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天下諸事,多依賴於朕和朝廷,朕也想換,但是……就不能兩全其美嗎?”


    張正道哈哈大笑:“看來陛下已經做出了選擇。”


    這個答案已經告訴了所有人,皇帝修道,不過是自己騙自己的把戲而已,又或者是騙天下人的把戲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遇仙記,江湖有座桃花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癡半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癡半仙並收藏遇仙記,江湖有座桃花觀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市| 连平县| 安义县| 霍林郭勒市| 田阳县| 微山县| 英超| 康定县| 南乐县| 福建省| 冀州市| 万山特区| 克什克腾旗| 翁源县| 裕民县| 舒城县| 永川市| 黔南| 长宁区| 黄平县| 措勤县| 正阳县| 富川| 麻阳| 朔州市| 霍州市| 三门县| 安乡县| 乐山市| 临沂市| 安阳县| 娄烦县| 酉阳| 洞口县| 陆河县| 金乡县| 无极县| 大同县| 同心县| 邛崃市|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