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曆史上的賢宦
幾天之後,現代世界,張恆將新的視頻上傳完成之後,鬆了一口氣。
盤點了這麼多的內容,一時間他都不知道該盤點什麼了。
不過,好在最終讓他給想到了。
隨著視頻的上傳完成,曆朝曆代的天幕也亮了起來。
【盤點曆史上著名的賢宦!】
...
“什麼?賢宦?就那些家夥,還能有賢宦?來點其他的,宦官有什麼好說的。”
明朝,洪武時空的朱元璋本來十分的期待這一次又將學到一些什麼新知識,但一看到這個題目,就黑了臉。
...
唐德宗李適時空,李適看到天幕,也是陰沉著臉不語。
...
“哦,賢宦?那朕倒想看看怎麼個賢法!”漢武帝劉徹饒有興趣的說道。
...
“哼!”秦始皇冷哼了一聲。
...
曆代時空,無數的觀眾們都議論紛紛起來,很多人都對此十分的不屑。
不過,在各朝時空的宦官們卻都紛紛激動了起來。
“啊,老天也會在意我們這樣的人嗎?”
“不知道有哪些前輩後輩可以上榜啊,真的很羨慕啊!”
...
【宦官,本是指掌管宮廷內部事務的官員。
太監,一種官職名稱。
閹人,被閹割過的人。
其實,在很早很早以前,三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但是隨著曆史的變遷,這些名詞便逐漸的融合了。
閹人的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是針對一些犯了大罪的人進行懲罰。
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最早使用閹人作為宦官的人,應該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
而被任用的閹人,則是最後將齊桓公活活餓死的豎刁。
這豎刁也是一個狠人,據說是為了獲得齊桓公的寵信,自己把自己閹割了。
名相管仲就曾勸諫齊桓公說這個人狠起來連自己都下手,怎麼能相信他會忠君愛國呢?
可惜,齊桓公沒聽。
再往後,到了東漢時期,宮內的宦官便改為全部由閹人擔任。
自此,宦官和閹人開始被等同。
再到唐高宗李治時期,改殿中省(掌管皇帝的吃喝拉撒的)為中禦府,讓宦官充任太監,少監。
從此以後,太監也逐漸成為了宦官的專屬稱唿。
當然,太監還有著很多的官方稱唿,如寺人,宦者,常侍,內官等等估計有十幾個幾十個吧。
民間的俗稱則是公公,也是廣為人知的。
另外,現代女子常常稱唿丈夫為老公,但在古代,這其實也是太監的俗稱。
另外,自明朝之後,太監們將著名的道教宗師,全真派代表人物丘處機奉為了祖師爺。
就像唱戲的人將唐玄宗奉為祖師爺差不多。
原因是因為據說丘處機為了修道,自己把自己閹割了,當然這件事無法確定是否真的,但傳播得的確非常廣泛。】
...
“啥?用閹人的稱唿來稱唿丈夫?那些現代人是怎麼想的,也不嫌不吉利嗎?”漢高祖劉邦一臉的錯愕。
...
“啊?哈哈,有趣...”
明朝天啟時空,魏忠賢也是愣了好幾秒,然後忍不住笑了起來。
...
“啥?那丘處機真的把自己閹割了?”宋孝宗一臉的驚訝。
...
【太監製度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古代皇權的壓迫,即皇帝為了保證子嗣的血統純正,同時很多事情,靠宮女又無法完成,所以便有了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
但伴隨著他們的往往是負麵的名聲,比如陰險毒辣,陰險小人,宦官亂政等等。
的確,曆史上出現過很多的奸宦!
如大名鼎鼎的漢靈帝時期的十常侍、北宋的宦官王爺童貫、明朝的九千歲魏忠賢、清朝慈禧的大太監李蓮英等等。
當然,在現代,很多人再去看那些在史書中被評價為大奸大惡的太監之時,往往會具體的去看這些人做過的事情,而非簡單的評價是奸惡還是忠貞。
就比如現在網上最熱鬧的,當屬魏忠賢,至於具體的,之前的視頻說過,這裏就不再說了。
現在咱們開始盤點在曆史上沒什麼爭議的賢宦。
清朝,小太監寇連材。】
...
‘哈哈,我大清也有人上榜嗎?不錯,不錯!’
幾乎每次看天幕都是黑著臉的乾隆,這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啥意思?小太監啥意思?是說他的職位很小嗎?職位很小還能在史書上留下姓名,朕倒是好奇,他做了什麼事情。”
漢高祖劉邦道。
...
【和曆史上那些留下名字的太監大多都是身居高位,大權在握,權傾朝野不同。
寇連材隻是一個小角色,
他出生於1868年,清同治七年,這一年,正好是倭寇被歐美暴打之後,倭皇明治下定決心,帶頭節衣縮食,支援國家建設,開展著名的“明治維新”的時間。
而清毒宗同治呢?不知道在幹嘛,大概是在青樓玩把自己玩出花柳吧。】
...
“啊?混賬!混賬!”
剛剛才高興了沒幾秒的乾隆,瞬間就暴跳如雷!
這一幕被放上了天,再加上前麵出現的乾隆高興的一幕,頓時引得曆代時空無數觀眾的嘲笑。
...
【寇連材少時結婚,生了三個孩子。
但是因為家裏的土地被財主搶了,父親打官司又沒打贏,氣結生病而死。
為了討生活,寇連材就來到了京城,在別人的介紹之下,淨身後進入皇宮當了太監。
因為他做事比較機靈,所以受到慈禧的寵愛,擔任了敬事房會計太監,平日裏主要負責給慈禧梳頭。
後來,慈禧將他派到光緒皇帝身邊,負責給光緒帝梳頭,但是實際上乃是監視光緒帝。
但寇連材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看著國家如此破敗,被列強輪番欺負,百姓民不聊生,皇帝也被慈禧架空。
而慈禧她自己呢?
吃一頓飯就要108個菜,睡個覺就要滿屋子的蘋果,一天的食物消耗量足夠喂飽幾十頭大肥豬。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寇連材不僅沒有把光緒帝的真實情況告訴慈禧,反而將慈禧的情況不斷的匯報給光緒帝。
雖然我們常說光緒帝其實是個廢材,沒有什麼能力,政治眼光也短淺,但是按照古代的價值觀,架空皇權把皇帝當傀儡那確實是錯的。
況且慈禧自己除了有些政治手腕之外,其他的,那簡直是罪惡滔天,罄竹難書。
所以,寇連材的這個行為,無疑是忠義的。】
...
“哦,這麼看來,這個太監還是可以。”朱元璋淡淡道。
...
“可惡,可惡!”乾隆氣得不停的跳腳。
...
清朝,原慈禧時空,曾經高高在上的慈禧,現在還蹲在暗無天日的監牢裏麵。
聽到天空傳來的聲音,她縮在角落立瑟瑟發抖。
隻怕,待會兒少不了又要挨一頓打了!
...
【後來,光緒帝又把寇連材派迴去到慈禧身邊。
寇連材曾多次委婉的勸諫慈禧,但慈禧不聽,每次都斥責他。
1896年,中倭甲午戰爭,清朝大敗,簽下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
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發動了“公車上書”事件,反對馬關條約,建議革新變法。
寇連材得知這事之後,也是大受觸動,看著那慈禧還在整天的鋪張浪費,他覺得自己也該做點什麼。
於是,在二月初十的早上,慈禧還在蘋果的香氣之中哼哧哼哧的睡大覺。
寇連材就來到床邊,跪著哭泣。
慈禧被驚醒之後,怒斥他道:“大清早的,你在哭什麼喪?”
寇連材說:“國家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你就算不考慮祖宗基業,也該為自己打算,怎麼還整天這耍那耍的,你不怕出什麼動亂嗎?”
慈禧很是生氣,把寇連材怒罵了一頓,將他趕了出去。
寇連材見這樣勸諫不行,就想著幹脆來個正式的。
於是,他請了假,迴了老家,與家人相親告別,又給了弟弟一本記事本。
隨後,他迴到皇宮,將自己的一些浮財全都分給了其他太監,然後鄭重的寫下了一本奏折遞給了慈禧。
奏折的內容主要有十條,全是當時非常嚴重,卻沒人敢在慈禧麵前提起的問題。
比如,讓慈禧不要囚禁光緒帝,歸政給他。
又比如讓慈禧不要再拿軍費去修圓明園,頤和園了。
把臺灣贖迴來,寧可賠錢,也不要割地。
貶斥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重用賢明大臣。
不要不管京師附近發生的大水災,要重視賑災等等...
慈禧看了之後大怒,認為這是有人在幕後搞事,在指使寇連材這麼做。
於是便下令將寇連材抓起來審問。
無論怎麼問,寇連材都說是自己的主意,沒人指使。
慈禧就讓他複述奏折內容,他說的一字不差。
於是,慈禧便以“內監言事者斬”和“私通宮外,泄露宮內事務”的罪名,將寇連材斬首。
2月17日,寇連材被押送到菜市口行刑。
到了刑場,寇連材麵無懼色的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然後朝皇宮拜了九次,又朝家鄉跪拜,最後,說了一句:“如此足千古了!”,隨後慷慨就義。
圍觀群眾無不感動!
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
寇連材的身份地位影響力,和曆史上那些大人物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
他的光芒,就像是那黑夜之中的一閃而過的火星子一般,渺小,孱弱,轉瞬即逝。
但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個新世界,不正是由這些一點一點的星星之火點亮的嗎?
他雖然隻是一個常被人帶著偏見看待的小小的太監,但他的一顆拳拳愛國之心,卻是偉大的,值得被世人所銘記,傳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