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西多吉的徒弟們親眼目睹師父慘死,一個個雙目赤紅,怒發衝冠地衝向宋青書。
這些弟子修煉的同樣是龍象般若功,但大部分人隻練到四五層而已。麵對如此強大的宋青書這位超一流高手,他們無疑隻是飛蛾撲火,自尋死路罷了。
隻見宋青書一掌拍出,一名喇嘛慘叫一聲便倒地身亡。短短幾個唿吸之間,其餘幾名喇嘛也紛紛被擊斃於他的掌下。
“啊……我們勝利啦!”寨牆上,呂家堡的人們欣喜若狂,歡唿聲此起彼伏。
此時的徐達心情激蕩,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突然,他轉頭對宋青書說道:“師兄,何不在此時乘勝追擊,敵人士氣低落,正是我們出擊的絕佳時機!”
宋青書聞言,轉身振臂高唿:“所有人隨我一同衝殺過去!”
呂家堡內呂氏兄弟勉強支撐起身,下令打開寨門,率領數千名族人及幫眾一擁而出,人人氣勢磅礴,銳不可當。
再看元軍那邊,則如喪考妣般士氣消沉,望著洶湧而來的人群,巴特爾心中膽寒,又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策——撤軍。
大軍甫一撤退,陣型便如決堤之水般潰散,緊接著又被宋青書帶人一衝,更是徹底亂作一團,元兵被追得哭爹喊娘、丟盔棄甲,死的死逃的逃,都恨不能多長兩條腿。
眾人追殺出十幾裏,殺死數百元兵,又俘虜了七八百人,逃走的元兵不足兩百人。
徐達也一路追殺,手刃了五六個元兵,他渾身浴血,卻不見絲毫疲憊,反而興奮地對宋青書說道:“師兄,都追了這麼遠了,為防對方有接應的人馬,不宜繼續追擊了。”
宋青書對他這種戰場敏銳性和直覺甚是讚賞,說道:“你代表我,告訴呂氏兄弟鳴金收兵,打掃戰場。”
這時周德興拿著一本經書過來道:“師兄,這是從死的那個紅衣喇嘛身上找到的,這個人是個窮鬼,除了一本書,身上連一塊銀子都沒有。”
宋青書打開一看,隻見上麵全是密密麻麻的梵文,他猶如看天書一般,一個字也看不懂,不過他心裏暗自猜測,這本經書很可能就是龍象般若功。
因為上麵不僅畫有龍和大象,後麵還有練功的圖形。雖然宋青書已經身兼多種神功,但這龍象般若功有其獨到之處,自己隨後也可以研究一番,說不得可以舉一反三。
眾人打掃完戰場,宋青書便領著眾人迴到呂家堡。本來大獲全勝乃是一樁大喜事,然而眾人卻看到張士誠滿臉悲切。
宋青書疑惑道:“這是怎麼迴事?”
張士誠哽咽道:“師兄,呂幫主恐怕是不行了。”
宋青書走進房間,隻見呂永才麵色慘白,臉上毫無血色,雙眼迷離。
“呂大俠,你這是怎麼了?方才不還好好的嗎?”宋青書關切地問道。
呂永才聽到宋青書的聲音,艱難地轉過頭,張了張嘴,卻發不出一點聲音,最終一口氣沒上來,頭一歪就斷了氣。
呂永才一死,房間裏的眾人頓時放聲大哭,呂永奇聞聲心中悲痛,忍不住噴出一口鮮血。
原來呂氏兄弟之前強撐著帶人衝了出去,呂永才本就身負重傷,如今又經過長途奔襲,身體更是傷上加傷,徹底支撐不住了。
呂永奇和紅衣喇嘛對掌後,本就受了不輕的傷,他也是強撐著身體帶頭衝殺,這讓他的身體更加不堪重負,如今看著大哥身亡,心中激蕩,忍不住噴出一口鮮血。
宋青書急忙運功為他療傷,又從身上取出一粒‘白虎奪命丹’喂他服下,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過氣來。
他看著大哥的屍首,滿臉痛苦,有氣無力地說道:“我這身體恐怕也撐不住了,隻是這鹽幫和我這數千族人還沒有安排妥當,我死不瞑目啊。”
“呂大俠,以你的福澤,定不會有事。”宋青書剛才運功為他療傷時,已知他傷了根基,恐命不久矣,但仍出言安慰。
“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清楚,恐怕也就是十天半月的事了。我死了倒沒什麼,隻是放心不下這些兄弟。”
呂永奇將一旁的張士誠叫過來說道:“士誠,今日我當著宋大俠的麵,將鹽幫托付於你,望你能為他們闖出一條生路。”
呂家兄弟老大膝下無子,老二呂永奇唯有一女,如今已嫁給張士誠,故張士誠是他的女婿。
張士誠雙膝跪地說道:“嶽父大人,您定會平安無事,我定會尋得名醫,治好您的身體。鹽幫之事,還需您親自掌管。”
呂永奇又將鹽幫的高層和族老叫來,將這個決定正式公布於眾。
當夜,呂家堡一片沉寂,眾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徐達在宋青書麵前幾次欲言又止。
宋青書放下手中的毛筆道:“徐達,你這是怎麼了?有何事,在我麵前還不能說?”
徐達目光沉穩地說道:“師兄,我們殺了朝廷這麼多人,朝廷恢複元氣後,是絕不會放過我們的。我想著趁他們大敗,士氣低落,我們一舉攻下寧波。我們在寧波時,就已發現他們軍紀散漫,防守空虛,若我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或許可以拿下寧波。”
宋青書將那幾十張紙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一起,形成了厚厚的一摞,然後鄭重其事地遞給了徐達,並語重心長地說道:“你有著非凡的軍事天賦,而我交給你的則是嶽王爺所著的兵法奇書——《武穆遺書》。你可以尋一位先生學習文字知識,之後便需勤奮閱讀並用心鑽研這本兵書中的奧秘與精髓之處。”
接著,他神情激昂、義憤填膺地道:“我要告訴你,蒙古韃子侵占中原大地,欺淩侮辱我們漢人已經有數十年之久了。然而近來,我通過卜算得知他們的氣運已盡,正是我們奮起反擊的時候。現在應當驅逐胡人蠻夷,讓華夏大地重歸漢人手中,重新確立綱常法紀,拯救受苦受難的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最後,宋青書又吩咐道:“你盡快將你內心的想法以及我剛剛所言之語轉達給你的張師兄,待你們共同商議出一個可行之策後,再迴來與我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