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法外山脈的入口,在大峽穀的盡頭,在入口旁邊,有一麵高大且厚實的石牆。這麵石牆名為:賦詩巖。
但凡進入法外山脈脈心之人,能夠活著從脈心出來,便可以在賦詩巖上留下一首詩。
五人走近賦詩巖,在賦詩巖麵前來迴踱步欣賞上麵的詩詞,上麵的詩詞全是都是高境法修留下的心得。
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人生領悟寫成一首詩,留在賦詩巖上,讓每一個來到法外山脈的法修都能清晰看見。
前人留詩,後人評價,賦詩巖上的每一首詩,觀賞者都可以給予評價。
觀賞者若覺得賦詩巖上某首詩寫得很不錯,便可以在這首詩的末尾畫上一個小勾,表示讚賞。若觀賞者們覺得某首詩寫得很爛,則可以在詩詞末尾留下一把小叉表示差評。
賦詩巖上,有三首讚賞很高的詩,這三首詩末尾全被一個個表示讚賞的小勾填滿。
其一是蔣範的“將範”
其二是蕭遙遊的“逍遙遊”
其三是王道的“景秀”
蔣範是第一任功法大帝在位時期的一名大將軍,他曾經帶領一個軍隊進入法外山脈,並涉足脈心,最後成功從裏麵出來,而且他軍隊裏麵的士兵沒有一個因此犧牲,而是全員存活。
“將範”這首詩,就是他離開法外山脈時留下的。將範將範,將之典範,這便是“將範”這首詩的含義。
下麵我們來欣賞蔣大將軍筆下的“將範”
“將範”
賦詩人:蔣範
上把赤誠獻明主,
下與將士同甘苦。
談笑收盡君臣心,
一令號動百萬兵。
賞完將範這首詩,薑隱忍不住讚歎道:“這才是真正的大將風範啊!!!”
綾羅認可道:“與士兵患難與共,對君主赤膽忠心,確實不負將範之名!!”
姚天一本正經道:“其實我姚也有個將軍夢...隻可惜我生不逢時,若生在蔣大將軍那個時代,我必然誓死追隨蔣大將軍!!!”
李綽看不見賦詩巖上的詩詞,但聽見其他人誦讀出來的時候,他也被詩中文字震撼了。
“喂!你們快來看這首詩,這首詩被給予的讚賞也很高!”可可薇站在賦詩巖左邊一角對其他人喊道。
眾人問詢而去,可可薇說的這首詩便是蕭遙遊的“逍遙遊”
蕭遙遊是一名浪子,他的一生都在追逐自由,他去過功法大陸任何角落,天外天他上過,海外海他到過,山外山他也來過。
“逍遙遊”這首詩便是他對自由的最高釋義。
下麵我們來欣賞蕭遙遊筆下的“逍遙遊”
“逍遙遊”
賦詩人:蕭遙遊
東賞日出西觀霞,
浪蕩天涯度年華,
此生若有自由在,
無需友情無需愛。
讀完蕭遙遊留下的詩,可可薇疑惑道:
“蕭遙遊這人不要友情也不要愛情,隻要自由,難道他不孤獨嗎?”
薑隱腦子裏幻想著自己遨遊四海的樣子,口中呢喃道:
“孤不孤獨我不知道,但蕭遙遊這人一定活得很逍遙!”
姚天直言不諱道:“其實我從小就有一個浪子夢,隻可惜我遇見了可可薇,就不想浪了。”
“現在我隻想和她有一個家!”
可可薇突然聽見姚天這麼一說,她是既開心又羞澀。
旁邊綾羅則是掩麵輕笑。
薑隱對姚天說道:“姚天,你不害臊嗎?這裏還有其他人,又不是隻有你和可可薇。”
姚天對薑隱鄙夷道:“我姚天的愛,從來都是直白的,坦率的,從不遮掩的!”
“而你不過是個膽小的,懦弱的,不敢表達的慫貨,你不配對我說三道四!”
薑隱輕笑道:“姚天你說的好聽,女人愛聽,那是因為你長得吸引女人目光,你若是長我這樣,你隻會比我更自卑。”
姚天搖了搖頭,“不!薑隱,哪怕我長得像一頭豬,我要把白菜拱爛!”
“你們別吵了,來看這首詩,法修們對這首詩的評價也很高!”綾羅站著賦詩巖右邊一角對眾人喊道。
四人朝綾羅走去,開始欣賞綾羅麵前這首詩。
這首詩名為:“景秀”,是王道所寫,王道當年進入法外山脈被法外山脈的秀麗景色吸引,於是詩興大發寫下了“景秀”這首詩。
當今世上,有許多強者,這些強者都覺得自己無人能敵,都覺得自己勢不可擋,但公認的功法之王隻有一位,王隻有一人,那便是王道。
王道也許不是最強,但王道卻是最強的代言詞。
下麵就讓我們代入王的視角,來欣賞法外山脈之美。
“景秀”
賦詩人:王道
霞透彩雲間,
雁過群山巔。
薄霧林中起,
繪出山水篇。
王道詩裏提到的景象便是法外山脈的景象。
五人賞完王道在賦詩巖上留下的詩,都不禁發出感慨。
姚天道:“這些強者,既強大又才華橫溢,真是無所不能呀!!”
李綽道:“王道這人在鬥國算是家喻戶曉,鬥國百姓常用三句話來形容他。”
“身世淒慘,人生顛沛,成就至高。”
薑隱心生敬佩的同時,也信誓旦旦道:“等我涉足了脈心地帶,出來的時候我也要在賦詩巖上留下一首詩,這首詩會讓日後來到這裏的每一個法修,都歎為觀止!!”
這時,綾羅又在賦詩巖上發現一首詩,在這首詩的末尾,也有許多觀賞者留下的點評,不過全是清一色的小叉。
這首詩是便是當今四俠之一的詩俠賀蘭滄水所寫,詩詞如下:
“追愛”
賦詩人:賀蘭滄水
今日在此留首詩,
後世必當人人知 。
光陰似箭去得快,
黃花姑娘我最愛。
姑娘其實很好追,
才華不夠錢來堆。
若再不得姑娘愛,
換個口味換個菜。
賞完詩詞,綾羅從地上拾起一顆小石子,和其他觀賞者一樣,在這首詩的後麵留下了一個大大的錯號
眾人看了賀蘭滄水留下的詩詞後都紛紛和綾羅一樣從地上拾起一顆小石子,在這首詩的後麵畫上了一個叉。
綾羅一直居住在好大一座山裏麵,對外界並不是很了解。
“這賀蘭滄水,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