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琬離開後,曹操自然也是如龍遊大海,得到了起兵的機會。曹操幾番思考,最後決定在陳留起兵!
之所以選擇陳留,是因為陳留所處的兗州,堪稱兵家必爭之域。
兗州環顧四周,徐州、青州、豫州等州域如眾星拱月,將兗州緊緊環繞。然而,這幾州仿佛有意無意地避開了兗州的交通要道,皆繞道而行。
究其原因,乃是兗州坐擁丘陵地勢,天然屏障使其成為了相對寧靜的避風港。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正是曹操選擇在陳留舉兵起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平六年冬十二月,曹操散盡家財,募集義兵,同時曹操得到了六位重要將領的支持。這六人分別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和李典。
首先是夏侯氏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淵。
夏侯惇,字元讓,是夏侯嬰的後代。夏侯嬰曾是漢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因此夏侯惇出身名門。夏侯惇自小便習武,年僅十四歲就因為有人辱罵其師父而將對方殺死,可見其性格剛烈。
之後,夏侯惇四處遊曆,直到聽聞曹操起兵,才帶領族人前來投奔。夏侯惇的弟弟夏侯淵,字妙才,同樣武藝高強。兩兄弟各自帶領千人來投,為曹操的起兵增添了不小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氏與曹操原本就有著血緣關係。曹操的父親曹嵩本是夏侯氏的兒子,後來過繼給了曹騰,這使得曹操與夏侯氏成為了同族。這層關係無疑加深了夏侯氏兄弟對曹操的忠誠度。
其次是曹氏兄弟,曹仁和曹洪。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堂弟。他自幼習武,精通弓馬。
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從弟,同樣武藝精湛。兩人各自率領千餘人來投奔曹操,為其壯大勢力做出了重要貢獻。曹氏兄弟與曹操有著血緣關係,這使得他們在後來的征戰中更加忠心耿耿,成為了曹操最為信賴的將領。
最後還有兩位外姓將領也在曹操起兵之初就加入了他的陣營。
其中一位是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樂進來投時,曹操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地方官員,但樂進卻看出了曹操的不凡之處,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他的隊伍。
另一位是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鹿人。李典是為數不多的儒將,他不僅武藝高強,還精通文墨。這兩位外姓將領的加入,為曹操的軍隊增添了不同的色彩和才能。
他們中有的是曹操的親族,有的是慕名而來的英雄豪傑。雖然當時他們還默默無聞,但日後卻成為了曹操麾下的著名戰將。
此時,曹操正在陳留,陳留雖然不是譙縣,但離譙縣不遠,依然可以得到家族支持,並且曹操在此也有一位實力強悍的朋友來幫助他。那便是張邈。
張邈與曹操自幼相識,且是知心好友。張邈和曹操是可以互相托妻獻子的交情。所以張邈得知曹操要起兵反董後,便命其手下衛茲資助曹操兵馬,也就不足為怪了。在張邈的大力支持下,曹操很快就在陳留拉起一支五千餘人的隊伍。隨即曹操立即發矯詔給各地,號召各路英雄共同討伐篡奪朝廷大權、胡作非為的董卓。
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 190 年,這一年所使用的年號正是“初平”二字。說來也巧,袁紹,這位亂世中的豪傑,其表字恰好為“本初”。
如此奇妙的巧合,讓袁紹不禁心生遐想,冥冥之中似有一種天意,預示著他注定要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裏有所作為,憑借自身之力平定天下的禍亂。
就在這一年的正月,關東各州郡紛紛舉起了討伐董卓的大旗。一時間,風雲變色,戰鼓雷鳴。然而,遠在京城的董卓聽聞關東地區聚集起了大批的騎兵,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絲恐懼。
話說那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 190 年)正月十二日,寒風凜冽,天地間一片蕭瑟之景。此時的洛陽城,已被董卓的大軍所掌控,城中百姓人心惶惶,而漢室宮廷更是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
為了杜絕後患,就在這一日,董卓竟命人將昔日的皇帝——劉辯請到了一座高聳入雲的樓閣之上。這座樓閣巍峨壯觀,但此刻卻彌漫著一股令人膽寒的氣息。
劉辯戰戰兢兢地登上樓閣,隻見董卓端坐於上方,身旁站著一臉陰鷙的李儒。李儒手捧一壺毒酒,緩緩走到劉辯麵前,皮笑肉不笑地說道:“陛下,此乃一壺神奇的藥酒,服下之後,不僅可以祛除瘟病,更能保您身體安康啊。”
劉辯心中一凜,他又怎會不知這所謂的藥酒其實就是奪命之物?這分明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謀殺!想到此處,劉辯悲憤交加,大聲疾唿道:“朕豈會不知你們的險惡用心!此等毒酒,朕斷不會飲下!”然而,麵對劉辯的反抗,李儒卻是毫不留情地上前一步,伸手就要強行硬灌。
劉辯拚盡全力掙紮,奈何他勢單力薄,難以抵擋李儒的蠻橫。眼見無法逃脫厄運,劉辯隻得絕望地懇請道:“可否容朕在死前與妻兒訣別一番?”李儒略作思索,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不多時,劉辯的妻子唐姬以及一眾妃嬪被帶到了酒席之上。見到丈夫如今這般慘狀,唐姬早已泣不成聲。劉辯強忍著悲痛,緊緊握住唐姬的手,深情款款地囑咐道:“愛妻,朕此番怕是難逃一劫。日後,你切不可再改嫁他人,以免遭受屈辱。望你好生保重自己……”言罷,夫妻二人相擁而泣,在場眾人無不為之動容。
最後,劉辯深知大限已至,他顫抖著接過那壺毒酒,仰頭一飲而盡。剎那間,毒性發作,劉辯痛苦地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抽搐不止。沒過多久,這位曾經貴為天子的年輕人便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結束了他短暫而悲慘的一生。
事後,朝廷為劉辯賜下諡號“弘農懷王”,並將其安葬在了已故中常侍趙忠生前修築的墓穴之中。一代帝王,就這樣在權力鬥爭的旋渦中香消玉殞,成為了曆史長河中的一顆悲情流星。
隨後,到了二月,董卓更是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將都城遷至長安。